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透析

時間:2022-07-08 09:11:00

導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透析

我國正在全面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此形勢要求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通過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已經具備,但是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夠。一筆交易從開始的建立關系到最后的核銷退稅,共有11步,每一步都需要專業的人員負責。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可能成為國際商務師、外銷員、單證員、跟單員、報檢員、報關員等,這些人都是企業的核心,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他們需要熟悉業務流程,對產品了解透徹,對行業的變動敏感,具有良好的修養和職業素質。本專業的畢業生應該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各項操作技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德、智、行三者合一的專業人才成為目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國內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現狀

1.國外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

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已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用型人才培養從國民系列教育到成人教育,從社區大學到名牌大學,從專科到本科再到碩士研究生,形成了一整套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體系。

2.國內對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的介紹

國內對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的介紹主要是關于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職業教育委員會、美國和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理論以及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等,這四個國家的職業教育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對我國本科院校培養高級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借鑒意義。雷正光從思想層面、機制層面以及模式層面等角度對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介紹,并從中總結出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杜馳主要介紹了美國高等教育為社會服務,為高等教育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對我國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3.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

國內由于經濟社會,特別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階段特點,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開展得較晚,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關注人才培養的實踐性和多樣化問題,一般認為從我國開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后才真正對此進行較深入的研究。目前,專科層次職業技術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活躍,開展得較好的學校有: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北京聯合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農業工程技術學院、金陵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而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才剛剛開始,但已有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等學校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4.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研究

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的論文有很多,如宋旭麗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濱洲市中等職業教育的個案》,從個案的角度研究中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方案;王興華的《本科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及途徑探討》綜合分析幾種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歷程、各國人才培養的經驗及啟示。

國內學者對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了介紹,但忽視了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從小學到大學,長期以來進行的都是應試教育,缺乏對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國內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對屬于大眾化教育的本科教育階段的實踐教育的論述與實踐都較少。在較少的論述中有涉及到獨立學院本科教育、城市規劃專業、計算機教育、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研究,但是針對應用性非常強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探討則缺少研究與論述。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貿人才畢業后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商業談判、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爭議的預防和處理,學生必須全程掌握整個工作流程,況且在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中應盡量規避風險、防止陷入商業欺詐,賺取更多的利潤是每個商人追求的目標。

對于應用性非常強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來說,長沙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習目的不明確。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比較隨意,看哪個順眼就選哪個。進入高校后,學生往往不清楚自己應該學習哪些東西,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將來畢業后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常感到迷茫,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學習主動性不強。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中,由于中國特殊的教育情況,形成了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范式。大學如果延續以前的教學模式,只能培養出學習被動、眼高手低的學生。

目前,對于實踐要求非常高的國際經貿教學,依然停留于教室內老師教、學生學的培養模式,這樣一方面學生沒有機會主動地探尋問題,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畢業后,根本無法滿足社會對國際經貿人才的要求。

(3)畢業生動手能力弱。市場競爭激烈,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工作是很有難度的,尤其是要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許多優秀的畢業生進入用人單位后,看到各種各樣的單證及操作流程就感到一頭霧水,無所適從,要經過漫長的適應期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一部分用人單位寧肯花高價招聘一個熟練工,也不愿意培養一個優秀的畢業生。

2.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教師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老師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在實踐工作中獨當一面。目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素材的陳舊性。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能把握課本上的知識點,但很少從事實踐工作,不能掌握在實踐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新情況。實行的是“空對空”的教學,而在國際貿易工作中,從宏觀層面來考慮,國際貿易慣例和各國的外貿方針政策時有變更;從微觀層面來看,新的貿易手段、商業欺詐等層出不窮。而書本上的資料更新速度較慢,無法真實地反映現實情況。老師必須深入實際工作之中,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之中。

(2)教學方式的傳統性。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重課堂,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長期以來學校主要關注課堂教學,教師講授的是教材上的知識點,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社會對國際經貿人才的需要,必須與時俱進,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進方案

2009年7月,我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同時在2009年10月集星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優秀實習基地。精品課程和實習基地的建設為我校國際經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針對目前國際經貿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校理論學習—實習基地實踐實習—回到課堂深化理論學習—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進行實踐實習”循環的方式,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如此循環,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精、專的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具體培養模式的方案如圖1所示.

(1)大一新生入校后主要完成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該專業主要從事哪些工作,應該學習哪些知識,明確學習的目的。

(2)大二學生完成“國際貿易理論”等基礎課后,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國際貿易實務的初步理論學習。學校把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全部上傳到校園網上,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3)大二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利用實習基地進行認識實習。在此環節中,學生主要形成對商務談判、簽訂合同、報關報檢、投保、租船訂艙、國際結算等整個流程的感性認識。

(4)大三學生系統地學習國際貿易實務的相關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報關報檢實務”等。在此環節,重點進行理論教學:首先對每個環節的理論知識點進行詳細、具體的介紹,側重于課堂講授;其次將理論知識介紹完畢后再進行案例教學,側重于課堂討論;最后運用進出口模擬操作軟件進行模擬操作,側重于實驗指導。通過視頻教學—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模擬操作,全方位地完成理論學習。

(5)在完成理論學習后,大三學生在寒暑假期進行操作實習1,即學生在指導教師及現場操作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操作。通過郵件往來進行詢盤、發盤、還盤、接受、簽訂合同;進入履約階段后,如果做的是出易,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各環節的工作,包括報關報檢、投保、租船訂艙等流程的工作,并制作全套合格的單據到銀行進行國際結算,辦理外匯核銷,完成整筆出易的內容;如果做進易則完成申請開立信用證、租船訂艙、投保、付款贖單、報關報檢等有關的工作流程。對于實習過程中遇到的且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大四回到課堂,通過與老師的在線交流,解決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疑問。

(6)大四學生帶著在實習中發現的問題,主要通過在線問答平臺深化理論學習。大四學生通過大三寒暑假期間進行實習后,初步掌握了整個實踐操作的流程。將遇到的問題帶回課堂。由于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采取全系教師對所有學生實行在線問答的方式更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理論知識。

(7)大四畢業實習要求在實習單位進行操作實習2,即能夠在相關工作環節中獨當一面,自主解決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通過研究大四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以單位的業務操作能力等指標來檢驗利用實習基地平臺改進國際經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利弊,從而進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學模式。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國際貿易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了實踐操作能力。繼續深造的學生知道了應研究哪些問題,為其未來做研究指明方向;就業的學生能迅速地上崗工作,增強了我校畢業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好地解決國際經貿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