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11-25 08:54:54
導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雙語教學法
英語作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能為畢業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快速地與外商溝通、商務談判、收發傳真與外貿函電往來提供有利的語言支持,因此,《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雙語教學更能提高該課程教學內容的規范性、涉外性和準確度,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上最新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與常用的國際貿易慣例,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更好地融入到國際社會中,順利地與國際社會經濟活動的各項規則接軌。筆者在最初幾年的該課程教學實踐中用的是中文教材,2012年第一次對物流管理專業的46名學生做了雙語教學的最新嘗試,上課以后也及時做了不記名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有5人選擇全英文授課方式,占11%;有37人選擇使用中英文雙語講授,占80%;有4人選擇全中文授課,占9%(見圖1)。從學生的調查問卷反饋統計中也可以看出,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同,對待雙語教學的態度也不同,比如: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選擇少用或者不用英語講授,相反,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對雙語教學持認可支持的態度。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問題,結合學生的教學反饋,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最初的英文授課為主轉換為以中文講授為主,針對重要的專業術語采用中英文講授的雙語教學,并精心設計制作了雙語網絡課件,上課后及時把課件發送到同學們的QQ群,使得學生能夠在下課后及時地吸收、較好地理解上課時所學的內容,進而不斷開拓其專業理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盡管雙語教學中存在著不少的難題,然而教師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研究雙語教學過程中的新問題與新情況,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增強雙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就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與競爭力,培養出滿足國際復合型標準的涉外人才。
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主要指教師把國際貿易實務中發生的各種典型的實際案例與代表性的業務資料經過自己的精心選取,系統歸納并整理,然后引入到課堂典型案例的講授中,以便指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進行獨立思考性學習。案例教學法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活躍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效果,是提高教學效果首選方法。教師一邊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一邊適當地引入案例教學,學生主動地運用各種原理,進而思考實際業務中產生的各種貿易爭端的根源,這一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舉例來說,講授FOB貿易術語時,很多教師反復給學生說明賣方在裝運港完成交貨義務,風險也因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而轉移,而不少學生卻很難正確地把握與理解這一知識點。這種情況下,選用案例分析法將會非常必要。例如以下案例:買賣雙方簽訂FOB合同,賣方向買方出口一級大米300公噸,裝船時已經由公證人對貨物進行了檢驗,結果所交付的貨物完全符合合同中約定的品質條款要求,賣方裝貨以后也及時地向買方發出了已裝船通知。運輸途中因為風浪較大,結果海水把大米浸泡,影響到了所交付貨物的品質。結果在所交付的貨物抵達目的港以后,因為品質受到影響,最終也僅能以三級大米的價格賣出,所以買方對賣方提出差價損失賠償,這種情況下賣方是否應該負責?為什么?分析:賣方不應該負責任。第一,FOB條件下,買賣雙方風險的劃分是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為界,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第二,本案例貨物的品質問題不是賣方交貨不符合要求,而是貨物在途中遭遇風險而受損失。第三,賣方裝船后也及時發出了裝貨通知。所以賣方不負責任。針對這一案例,可以首先通過提出問題、指導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發言,最后由老師進行系統講授,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FOB貿易術語買賣雙方風險費用責任的劃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因此,筆者認為,任課教師需要在每一模塊中都要適當地引入各種典型案例,這樣,該課程教學就好像是在實踐中邊干邊學一樣,可進一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能夠縮短課堂教學環境與實際工作情境之間的距離,較好地把學生的認知性學習與思考性學習統一起來,改變學生“被動地聽”為“積極地做”,這不僅使學生積極地參加到課堂討論中來,而且節約了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提升的時間,保證了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各種任務。當然,案例教學法需要老師不斷整理搜集編纂各種質量較高的案例。
三、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指教師在每個知識點講解之前首先進行提問,針對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查閱各種相關的專業資料與參考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進而研究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授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大膽走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解一些章節,同學們進行評論,提出各種有效的建議與意見。這樣可使較為枯燥的學習內容在同學們的記憶里留下較深的烙印,進一步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只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結果會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教師如果能采取互動教學法,就能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進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說,可以用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差額實例來講解貿易差額這一知識點,講解過程中以中美之間歷年的貿易差額統計,引導學生思考貿易差額之間的不同和關鍵性的原因,同時也要求同學們課后收集各種參考資料,在課堂上引導同學們認真討論,鼓勵大家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因此,互動教學法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發現、思考并且解決各種問題的潛能,是大多數教師都認可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
四、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指首先設立國際貿易模擬實訓室,然后組織專業骨干教師開發設計或適當引進我國先進的專業教學軟件,或者借用網絡在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下進行虛擬的模擬與演練。這種教學法使學生可以在虛擬的國際商務環境下,模擬進出口商品交易的整個環節,做到親力親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例如: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能較好地模擬當今國際商務下真實的操作程序,每一個參與到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均能根據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程序中不同的當事人,進而共同組成并模擬較為真實的貿易環境。同學們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互相競爭、相互協作,積極應對出口商、供應商、進口商乃至銀行的各種常規業務,掌握國際貿易物流、業務流與資金流的各種經營方式,進而熟練地把握各種業務技巧,感受供應商、客戶、政府機構與銀行之間各種業務上的聯系,實現同學們在“實踐中學習”這一最終的目的。
五、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指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通過組織學生去港口、碼頭等業務場地學習相關專業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舉例來說,學習國際貨物運輸這一模塊時,通過組織同學們去碼頭現場觀察貨物運輸全程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學習進出口貨物報關這一模塊時,組織學生去海關部門詳細了解進出口貨物的報關流程等各個方面,組織行業專家指導學生對各種實際報關業務進行模擬操作,進而提高學生的感官認知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到達工作現場,通過看、聽、說、問、做,才能把這些難以理解的專業技能知識,較快地把握并理解透徹。
六、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主要指合理地使用平面構圖法與表格分析法這兩種教學法,使其能夠更好地提高上課的教學效果。
1、平面構圖法
買方與賣方等利益相關者的有關權利,責任與義務如果利用平面構圖方法來進行明確,則會更加直觀可靠。國際貿易各種業務中,常常牽扯到許多利益相關者。比如:買方與賣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與適用的貿易術語,如果用語言文字描述則會顯得特別復雜與晦澀,同學們難以理解。如果利用平面構圖方法來說明買方與賣方等利益相關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時,則會增強直觀性與可視性,進而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2、表格分析法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里很多的知識點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這種情況下如果采用表格分析法,不僅可以直觀地對不同事物的相似性進行分析,而且可以彰顯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綜合實踐與運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實際效果。目前,該課程已建設成為我院的院級精品課程,通過今后的繼續努力與奮斗,爭取把該門課程盡早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程甚至國家精品課程,并且實現在更大領域內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最終取得更好的綜合效益。
作者:宋秀玲 單位: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 上一篇:2015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報告8篇
- 下一篇:電力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