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征試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10:50:00

導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征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征試析論文

一、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發展背景分析

技術職業教育是臺灣近50年來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已經是臺灣教育的“兩大支柱”之一。進入21世紀后,臺灣技術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整合中升級、在升級中整合。臺灣已經成功地加入WTO,正在積極規劃和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或全球運籌中心,同時將兩岸經貿關系納入整體經貿關系中的一環,持續推動兩岸經貿發展,以利于體現經濟比較利益。在投資方面,基于經濟互補互利的考慮,島內企業紛紛赴大陸、東南亞等地投資,以建立橫向或垂直分工的國際產業分工體系,致使島內企業逐漸成為跨國性企業,不再單純追求出口貿易為主,形成了社會對于中高級國際貿易人才的迫切之需。

二、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分析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貿易活動和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臺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就業市場為導向,著重培養具有現代化商業管理技能、專業的國際經貿知識與能力、熟練運用外語進行國際交流能力的前瞻性貿易先鋒與財經精英。同時加強信息應用與專業技術課程的教育,輔導學生各項專業證書的取得,提供技職教育多元化的升學渠道。從培養目標、發展特色到課程設置等方面形成一個連貫的體系,真正通過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輔以獨特的教學方法,系統培養合格的貿易人才。

三、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特點

1.結合通識與專業。課程設置基本分為共同必修科目、共同選擇性必修科目、共同選修科目和專業必修科目四大類別。

2.融合實務與實用。部分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開設,實用性強;同時英語課程相對較多,并且突出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

3.配合實作與練習。突出實際操作類的課程的比重,如電子商務課連續開設幾個學期,同時還有大量的實驗和社會實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加強教師的專業教育和技術能力對師資隊伍建設實行專業化,以便實現技職教育的品質化和精致化。同時,技職教師還要與業界合作,學術支援企業,企業配合學術,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互補有無;聘請學識淵博的專業教師和業界人事參與教學,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五、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促進與學生道路導向

1.就業促進。臺灣技職學校在促進就業方面有獨到之處,突出的做法就是:周密的就業輔導與親和的校友服務。臺灣的技職院校為了增加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積極輔導學生加強各方面的專業技能,落實推廣技職證照制度。

2.道路導向。(1)升學方面:根據個人興趣與志向,加強基礎學科及專業能力,培植升學實力。(2)就業方面:培養專業技能,具備擔任國際貿易相關崗位的實務能力,成為外貿的優秀基礎人才。落實證照制度,符合就業市場需求。

六、我國臺灣地區應用技術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大陸的借鑒意義

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明確,課程設計合理、科學,教學過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和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教學形式多樣化,對成績的評定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相比較而言,大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今后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1.確立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培養目標應該是適應國際貿易和我國經貿事業發展的要求,具有較扎實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知識,有一定的涉外管理能力,至少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從事工業企業涉外經營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實用型人才。所以,在培養目標方面,應注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統一。

2.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應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為依據,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課程設置原則,使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適應學生個性化的要求。同時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在成績評定方式上,應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針對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案例分析,鼓勵學生參加不同學科的講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院系之間和校際之間的交流,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熱情。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辦得更有特色,更符合市場的要求,必須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既要懂得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又要有實際操作能力,還應該精通外語,以加強學生英語教學,提供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同時各高校還應該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教師聘任制和全員聘用制。

參考文獻:

[1]譚以德: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兩岸的合作[J].臺港澳經濟,2005,(1):70~72

[2]李志峰:臺灣高等技職教育體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2,(6):118~120

[摘要]從發展背景、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就業促進與學生道路導向五個方面對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對我國大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技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