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遭遇反傾銷局勢以及應對舉措

時間:2022-10-26 10:46:00

導語:國際貿易中遭遇反傾銷局勢以及應對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中遭遇反傾銷局勢以及應對舉措

1.傾銷與反傾銷定義

傾銷,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產品以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使得另一國國內有競爭能力的產業受到損害的行為。它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為世界貿易組織所禁止,因此反傾銷也成為各國保護本國市場,扶持本國企業強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根據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的規定,一成員要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遵守三個條件:首先,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第二,確定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我國現狀

隨著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而傾銷與反傾銷的斗爭也成為這種摩擦的焦點之一。除了貿易方面的原因外,許多世貿組織成員還將反傾銷作為一種政治手段,以便其在國際事務中獲取政治利益、達到某種政治目的。因此,當前世界的貿易斗爭是普遍和復雜的,這種情況給各國帶來的影響也是廣泛和微妙的。

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流砥柱和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之一,中國所面臨的貿易爭端是巨大且重要的,這種爭端又尤以反傾銷和反補貼為甚。從1979年歐盟對我國的糖精鈉提起反傾銷指控以來,截至2001年3月底,已有2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422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位居全球之首,至少影響到100多億美元的出口額。而加入WTO以后,我國仍然頻遭反傾銷:截至2008年,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經濟體,連續3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經濟體。僅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占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強,名列世界第一。目前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

今年美國、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國均在對原產于我國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美國、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及地區分別對我國產的聚酯高強力紗、粘膠纖維等紡織原料展開反傾銷調查;歐盟、阿根廷、印度等國家及地區對我國的鋁合金輪轂、鋼輪轂、前軸傳動桿和轉向鉸鏈等汽車零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3.應對措施:

3.1政府:

3.1.1積極發揮政府的外交職能,充分利用WTO這個平臺。

中國政府應調整以往的忍讓態度,對于國內企業的反傾銷訴訟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參與,必要時可通過外交手段進行兩國政府高層間的直接對話和斡旋,例如與美國或西歐政府談判,對不合理的歧視性行為進行抗爭,向其施加壓力,用更大共識和國家利益的共同基礎來解決小爭端。或者在國際貿易中讓與對方部分利益以換取某項反傾銷調查的終止。同時,加入WTO后,我國政府可以依靠世貿組織這一平臺爭取利益,積極利用WTO框架內的雙邊、多邊談判和爭端解決機構DSB(DisputeSettlementBody),在其允許的規則范圍內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使對方停止不合理的、惡意的反傾銷行為。

3.1.2加強和完善國內反傾銷方面的法律。

政府一方面應加強立法,規范出口市場,打擊惡意競爭,積極引導國內出口市場合理、有序的發展,從根源上防止傾銷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對于已有法律條款,政府也應進行完善。例如我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尚存在許多不足,需要不斷完善,與國際反傾銷法律接軌。對于條例中某些內容(如累計評估等)應做出明確規定以提高其可操作性;縮短反傾銷調查期限;設立一個專門負責處理傾銷調查的機構,從而簡化反傾銷主管機構和流程以節省資源、提高效率等。

3.1.3為國內企業的反傾銷應訴提供技術、資金、信息支持。

我國目前在國際貿易訴訟人才方面有很大缺口,缺乏通曉國內經濟法、西方經濟法和國際貿易法的復合型人才,這種情況在反傾銷案件訴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導致我國政府不得不依賴國外律師進行反傾銷應訴。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國的貿易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技術和人才在國際競爭、維護國家利益方面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作為一個快速發展和高度依賴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更應該加快培養自己的人才,從而在貿易糾紛訴訟方面占據主動。因此應由政府牽頭,培養一批從事反傾銷應訴的人才,組建起一支經驗豐富、業務熟練的反傾銷專業人才團隊,掌握最新國際動態,為企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政府還應建立反傾銷訴訟基金,鼓勵企業參與反傾銷訴訟并為其提供保障。同時,政府還應該建立反傾銷案件的信息庫,收集各類相關案件的信息,為國內各個面臨反傾銷訴訟的企業提供信息便利,實現信息共享。通過以上舉措,可以大大降低反傾銷應訴的成本,提高其效率和成功率。

3.2企業內部:

3.2.1改變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和觀念,與國際接軌,實現經營的戰略轉移。

我國出口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成本產生的價格優勢占據國際市場,有時可能造成傾銷的現象。所以這些企業應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當然,產業結構的調整更需要國家的合理引導和宏觀把握),提高產品質量,實現產品升級,以技術和質量優勢重新打開市場,從而避免低價競爭帶來的麻煩。另外,出口企業應加強財務管理,規范完善會計資料,使其與國際規則接軌,進而在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中能夠提供完善且符合規范的相關資料。

3.2.2形成出口企業聯盟和行業協會,并充分發揮這種聯合組織的積極作用。

這種聯合體在組織協調各企業利益,整合資源、利用集群優勢對抗反傾銷以及與政府進行溝通中有著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反傾銷訴訟,行業協會一方面集中更大力量,聘請更加專業的團隊進行有效的自我利益維護,避免其會員企業因不合理的反傾銷造成巨大損失;另一方面,企業聯盟也可以針對無理的反傾銷控訴進行集體性反擊,形成合力在必要時依法對訴訟國進行聯合貿易抵制,起到威懾作用,從而迫使其他貿易體不敢輕易對我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

綜上,在全球化背景日益加深和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貿易保護成為各國政府必然采用的維護國家利益的措施,由此帶來的貿易摩擦(包括傾銷與反傾銷、補貼與反補貼的斗爭等)將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關系的焦點之一。作為新興經濟體中保持高活力、經濟高增速的中堅力量,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發展環境,中國必須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針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外部和內部制約影響因素,我們應該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進行改革。處理好當下的問題,對于未來的世界市場格局和國際貿易形勢,我們可以持謹慎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