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貿易和消費透析

時間:2022-12-12 03:54:53

導語:奶制品貿易和消費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奶制品貿易和消費透析

本文作者:朱增勇母鎖淼工作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大洋洲奶酪產量最近10年略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奶酪產量始終保持在60萬~70萬噸,由于生鮮乳供應下降以及奶粉和奶油價格升高,2008年大洋洲的奶酪產量較少,下降至61萬噸,2010年有所增加,為66萬噸,2001~2010年年均增長0.06%。2001~2010年亞洲國家奶酪產量相對較低,但增速較快。我國奶酪產量從2001年的22萬噸增至2010年的28萬噸,年均增加2.76%。日本產量一直在12萬噸以上(除2007年),2010年為12.5萬噸。1.4煉乳全球煉乳產量在過去10年呈增加趨勢。1980~1992年煉乳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1992年產量增至476萬噸,之后持續下降至2000年的405萬噸。從2003年開始,產量持續增加,2010年產量為489萬噸(圖2)。亞洲煉乳產量呈增加趨勢。在過去30年,煉乳主產區是歐盟和美國,歐盟產量占全世界產量的1/3。其中2001~2010年期間歐盟產量從161萬噸下降到153萬噸;美國產量呈先升后降趨勢,從2001年的75萬噸升至2007年的112萬噸后,2010年又下降到108萬噸;而加拿大產量從7.8萬噸大幅下降至2010年的4.9萬噸。亞洲國家中,日本產量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4萬噸左右;我國煉乳產量則穩步增加,從2001年的10萬噸增至2010年的13萬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產量分別從20萬噸和17萬噸增至34萬噸和26萬噸。1.5奶粉2009年,全球全脂奶粉產量大幅下降5.8%,2010年增加6.8%,總產量為4100萬噸,較2000年增加1000萬噸。其中中國全脂奶粉產量2007年之前呈現高速增長勢頭,從2000年的52.2萬噸增至2007年的111.50萬噸,2008年和2009年奶粉產量均下降,特別是2009年奶粉產量下降12.8%,2010年開始恢復,較2009年增長2.4%,為100萬噸;新西蘭全脂奶粉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從2000年的515萬噸增至2010年的920萬噸,僅2008年小幅下降0.3%。2010年,全球脫脂奶粉產量為360萬噸,比2000年產量提高了50萬噸,其中2000~2007年增幅不明顯,2008年和2009年分別增加5.3%和4.6%,2010年增速再次放緩。世界脫脂奶粉生產國以歐盟和美國為主,2000年歐盟脫脂奶粉產量為125.6萬噸,之后大幅下降,2008年降至98.7萬噸,2009年有所恢復,大幅增長16.1%,2010年又下降5.5%,產量為108.2萬噸;美國脫脂奶粉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從2000年的66.1萬噸增至2010年的82.4萬噸,其中2008年產量最高,為85.9萬噸,2009年則大幅下降8.9%,2010年增長5.4%,產量達到82.4萬噸。

世界奶類及其奶制品貿易

新西蘭和美國奶制品貿易顯著增長。世界奶制品貿易主要出口國為歐盟和新西蘭,其中歐盟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39%降至2010年的27%,澳大利亞從16%降至7%;而新西蘭從19%增至27%。此外像美國市場份額也不斷增加,從5%增至16%,白俄羅斯從2%增至4%。歐盟是奶酪最主要出口國。2010年全球的奶酪貿易總量為210萬噸,其中歐盟27國占33%,新西蘭占13%,美國和澳大利亞分別占9%和8%。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瑞士和阿根廷也是主要的出口國家。全脂奶粉主要出口國為新西蘭。在2010年全球出口的207萬噸全脂奶粉中,新西蘭全脂奶粉出口量占45%,歐盟占22%,澳大利亞占5%,阿根廷占6%,烏拉圭占3%,美國和白俄羅斯均占2%。脫脂奶粉主要出口國為美國、歐盟和新西蘭。2010年全球脫脂奶粉出口量146萬噸,其中自美國、歐盟和新西蘭出口的脫脂奶粉占總出口量的26%、26%和23%,此外澳大利亞占9%,白俄羅斯占4%,瑞士占2%,阿根廷占1%。2010年全球黃油出口量為80萬噸,其中有一半是新西蘭出口的。此外歐盟出口黃油占世界總貿易量的19%,澳大利亞和美國均占7%,白俄羅斯占8%,阿根廷2%,烏拉圭1%。

世界奶類及奶制品消費

全球奶類及奶制品消費2010年人均水平為103kg。其中大洋洲人均消費最高,為700kg,歐洲居第二位,為294kg,北美居第三位,為277kg,南美洲人均消費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為157kg,而中美洲、亞洲和非洲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人均奶類及奶制品消費分別為83kg、62kg和36kg。從不同國家來看,人均奶類及奶制品消費量高于200kg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有歐盟、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阿根廷。其中歐盟人均消費量為290kg,美國275kg,加拿大246kg,阿根廷215kg,俄羅斯249kg;人均消費在100~200kg的國家有墨西哥、巴西、伊朗等,其中巴西人均消費較高,為157kg;人均消費50~100kg的國家主要包括阿爾及利亞、印度、日本等;我國與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均屬于人均消費不足50kg的國家。發達國家奶類及奶制品人均消費量高,總消費量增長緩慢,接近飽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人均消費量較低,但人均消費量和總消費量持續增長,具有市場潛力。普通液態奶的消費在西歐、北美和日本出現停滯或者以人口增長速度而增加。在世界其它地區,從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向商業化模式的結構轉變促進了奶類市場的發展,如一些新的歐盟國家,東歐,拉丁美洲,中東和印度。此外,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由于購買能力的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促進了新興市場奶產品的消費。雖然在這些國家,奶類消費仍然較低,但是由于消費者數量龐大,并且持續快速增長,因此總的消費量大量增加。根據世界奶業聯盟統計,1980~2010年,亞洲奶類生產和消費持續增加,年均分別遞增4.3%和4.4%,1980年奶類消費缺口占奶類消費的13%,到2010年,消費缺口降低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