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

時間:2022-12-13 10:02:17

導語:“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但因長期以來存在諸多發展制約,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較弱。因此,廣西必須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并逐漸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通過造平臺、提質量、避壁壘、調結構、降成本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競爭力

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廣西積極投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積極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廣西大力挖掘糧油、棕櫚油等特色優勢產品,積極籌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構建“南菜北運”物流體系,通過打通東盟各國與我國北方地區農產品的物流通道,構建中國-東盟果蔬的集散運輸中心。廣西正著力建設海陸聯通樞紐,構建跨境產業鏈,努力發展成為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既為廣西農業發展壯大帶來了機遇,也使其面臨更大挑戰,廣西必須發掘潛力、揚長避短,加快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廣西農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貿易額穩定增長但逆差較為明顯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額和出口額增長相對平緩。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6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較大,盡管逆差在逐年遞減,但依然保持較大貿易逆差,如表1所示。廣西農產品貿易總額整體呈增長趨勢,進出口貿易額由2011年的39.2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56.4億美元。其中廣西農產品出口額增長緩慢,近年來并未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011年出口額為11.6億美元,到2016年也僅為13.2億美元。相比較出口而言,廣西農產品進口額近年來增長幅度較大,2011年廣西農產品進口額為27.6億美元,2016年達43.3億美元。2011-2016年廣西農產品總體而言一直保持較大貿易逆差,如表2所示。(二)農產品出口結構逐漸優化廣西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藥用作物、水產品等農產品。農產品加工主要以罐頭和制糖為主,產糖量居全國首位。廣西出口的農產品中,占比重較大的是果實、果仁周叮波副教授(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廣西百色533000)基金項目: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老區精神與老少邊地區發展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項目(編號LQ15A02);2017年國際商務碩點建設項目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和食用水果及堅果等農產品。同時,廣西農產品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一些變化,廣西谷物及谷物粉、活禽及肉類出口貿易增長緩慢,2011-2016年廣西谷物及谷物粉、活禽及肉類出口貿易并無較大增長,蔬菜、鮮干水果及堅果、水海產品及其制品出口貿易額增長相對迅速且逐年穩步增長,如表3所示。廣西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蔬菜、鮮干水果及堅果、水海產品及其制品等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迅速增長,逐漸優化了廣西農產品出口結構,同時也充分利用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解決了就業問題。(三)農產品出口市場較為集中廣西主要出口地區集中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對廣西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近年來,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成績卓著,東盟已成為廣西名副其實的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具體而言,廣西與越南、香港、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的出口貿易總額始終保持在總出口額的85%以上。越南是廣西在東盟中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國,占東盟份額的70%以上。2014年,雙方農產品貿易額高達9.43億美元。此外,美國是廣西農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2016年出口價值為2.52億美元。相對集中的出口市場格局對廣西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相當不利,倘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農產品進口環境發生變化,將會對廣西農產品出口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

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一)生產模式落后且產品質量偏低導致競爭力較弱廣西農產品生產方式相對落后,依然以傳統的粗放型為主,集約型、專業化程度較低,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格局,勞動生產率較低,在高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方面也存在眾多不足。另外,廣西農業組織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產銷一體化組織,大多數農戶分散經營,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把握不夠精準。由于工業體系欠發達,基礎設施不完善,經營管理理念較落后,廣西農副產品加工工業也相對薄弱,加工深度和精度都有待提升,缺乏知名的品牌產品,市場競爭力弱。因此,廣西出口的農產品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的現象,即便很多農產品在出產時質量上乘,但由于在運輸途中缺乏保鮮技術或者包裝等問題也造成出口農產品質量低。廣西農產品在衛生安全水平上跟東盟國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以上因素都嚴重影響廣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二)農產品貿易壁壘增多且出口多重受阻近年來,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出現的貿易壁壘有增多趨勢,農產品出口受到多重阻礙,各種各樣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層出不窮,尤其是諸如綠色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等非關稅壁壘的實施,對廣西乃至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帶來巨大沖擊。廣西出口的農產品受阻主要原因有:一是農產品技術標準低、認證不過關;二是綠色信息預警機制落后、綠色壁壘信息不對稱;三是低價傾銷、惡性競爭、擠壓利潤空間;四是出口環境惡化,綠色保護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歐美等發達國家以生態環境保護、動物福利等形式保護本國農產品市場,先后實施新的食品安全法,不斷提高對進口農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同時紛紛對農產品的進口征收較高關稅。(三)與東盟等周邊國家農產品結構相似廣西與東盟國家氣候條件相似,農產品生產的種類相同或者相似。荔枝、菠蘿、香蕉等傳統的亞熱帶水果同屬廣西和東盟國家的優勢農產品,雙方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十分激烈。廣西與東盟同屬低緯度地區,東盟的熱帶水果質量上乘,且生產成本較低。廣西農產品在激烈的東盟市場競爭優勢較弱。同時,廣西農產品出口結構過于單一,其中比重較大的產品主要為食用水果和堅果、魚、甲殼類動物等。(四)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廣西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而言是很大的制約因素。近年來,廣西與東盟之間的農產品貿易逐年增長,但廣西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卻較為滯后。農產品的冷藏、保鮮設施及技術落后;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產銷矛盾顯著。流通體系建設的滯后增加了農產品流通成本,降低了農產品出口優勢,大大制約了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一帶一路”倡議下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提升路徑

(一)把方向,熟悉并利用好“一帶一路”倡議下農產品出口政策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廣西農產品企業不斷加大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領域的投資。其中,“一帶一路”的糧食合作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利益有效結合點之一。“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可以實現廣西地區與沿線國家地區農產品的資源互補,同時可以與沿線國家地區深入開展農產品生產等方面的產能、節能的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可以使廣西農產品實現與沿線國家地區的市場互惠,最終實現互惠互利、發展共贏。廣西農產品加工及出口企業應該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把握好方向,熟悉并利用好“一帶一路”倡議下農產品出口政策,促進廣西農產品加工及出口企業的快速發展,提升廣西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二)降成本,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步伐廣西要盡快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設立國際農產品出口物流集散中心,不僅要完善倉儲、轉運和包裝分裝等港口物流配套設施建設,也要加快建設農產品國際物流服務中心,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同時,要改革現有農產品流通體制,實施好農產品產銷一體化管理,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農產品生產與貿易脫節問題,促使廣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的有機接軌,實現農產品貿易與國際貿易的緊密連接,從而有效支持農產品生產流通。廣西可以采用發展區內的農產品交易、加工、包裝物流園的方法,逐步完善廣西農產品國際物流體系,提高廣西農產品出口對外貿易競爭力。(三)保質量,提高農產品生產水平廣西出口的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技術和加工增值含量低,應該加強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優質品種培育技術、移植嫁接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大農業技術開發力度和研發資金投入,開展農業技術創新,確保廣西農產品的出產質量。首先,應該按照生產標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切實加大資金在農業科技領域的投入,積極利用好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研究平臺,不斷完善農產品科技攻關創新系統;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強對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和出口企業等涉農企業的規范和指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農產品出口成本,同時提升農產品質量。其次,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減少農藥和獸藥的大量使用,強化有害物質殘留、動植物疫病防治和檢疫、農產品質量等級測定和檢查檢測的監控體系。(四)塑品牌,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廣西應積極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優質高端平臺開展多樣化、國際化的品牌營銷戰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合適的農產品技術標準,加大對農產品出口品牌的建設力度,推進農產品原產地認證工作進程。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產品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際市場追求品牌潮流。加強農產品加工工業的基礎能力,強化產品質量,改進包裝。通過切實可行的政策引導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建立自主品牌,并向國際市場滲透。在創建更多品位高、質量佳的農產品品牌的基礎上,提升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五)促轉型,提高涉農企業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廣西應該著力提升涉農企業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可以通過“企業+農戶”合作模式,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集中資源和力量重點扶持一批規模相對較大、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農業龍頭企業,再通過龍頭企業輻射其他中小農業企業,帶動廣大農戶。支持龍頭企業引進新生產加工技術、培育新品種、采購新設備,創建優勢農產品出口基地,同時發展農產品加工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將企業培育為經濟實力強、科技含量高、輻射范圍廣的涉農龍頭企業。積極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等硬件部分,更要加大生產及管理技術、高科技人才等軟件部分的引進力度,加強產品精加工,改善農產品包裝,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加強涉農龍頭企業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和強化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最終實現廣西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提升。(六)突壁壘,完善農產品出口質量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廣西應主動掌握農產品貿易壁壘的類型及應對措施,有針對性地建立并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和農產品認證體系,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高度重視農業污染問題,培育綠色有機農業產業。熟悉發達國家農業技術標準,爭取各類涉農標準認證,推進廣西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推動廣西與國際市場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對接及認可。聯合多部門籌建農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及檢測機制,力爭使農產品企業通過ISO14000和SA8000等認證,突破國外各類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和藍色貿易壁壘。(七)調結構,增強農產品出口互補性廣西要根據東盟國家農產品的激烈競爭狀況和國際市場需求差異,積極調整對東盟國家的農產品出口結構,根據資源稟賦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農業,提高廣西農產品附加值。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促進農產品科研成果的轉化。首先,廣西要適時根據東盟農產品市場供求動態及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只有確保農產品生產供應的數量、質量和比例能契合東盟市場需求,做到差異化發展,才能保持較好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其次,廣西應該因地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廣西人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應引導農戶和企業大力生產水海產品、畜牧產品和水果蔬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增加特種玉米、硬粒小麥、優質水稻的種植以適應國際市場需求,通過調結構,形成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的科學協調發展,增強農產品出口的互補性和競爭性。(八)強保障,加快農業服務社會化體系建設農業服務社會化已被證實對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有很大影響。政府應通過政策、法律服務、信息服務和新技術推廣等服務體系的建設,引導農產品行業完善服務社會化體系,使農戶的產品符合產品市場需求,均衡農產品供求關系。另外,應加大與東盟國家的對外貿易談判,簽訂有利于廣西農產品出口的戰略合作協議。及時、全面地提供國際市場信息、會展信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以及鼓勵支持政策等信息,使廣西農產品產業做好相應的應對和調整準備。加大對農產品行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完善出口退稅制度,注重對農產品出口專業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對農產品企業給予政策指導,保證政策發揮應有的實效作用。

參考文獻:

1.歐陽碧媛.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農產品出口問題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7,30(2)

2.宋詠梅.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優勢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

3.鄒忠全.廣西對東盟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實證分析[J].中國產業,2011(2)

4.郭緒全.廣西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十年(2000-2010年)變化史與發展對策[J].西南農業學報,2011,24(4)

作者:周叮波 單位: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