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

時間:2022-11-05 08:56:39

導語:探析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析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

摘要:近幾年,在適度規模養殖方式的影響下,養牛業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最難以解決的始終是牛的疫病防治問題。為了確保養牛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圍繞適度規模養殖展開深入研究,在介紹適度規模養殖期間常見病疫類型的同時,從環境、免疫措施兩方面提出適度規模養殖疫病防治途徑。

關鍵詞:牛;病疫防治;適度規模

養殖隨著畜牧科技的發展,多數養殖戶逐漸意識到適度養殖的重要性以及帶來的好處,不再如過去一般單純地追求養殖規模和數量。適度養殖使畜牧出現疾病的概率有所降低,然而在牛的成長過程中,依然難免會受到一些病疫的傳染,一旦出現危害巨大的嚴重性病疫,就會造成牛大量死亡,為養殖戶帶來巨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適度養殖的同時,也不可以對疫病傳染問題掉以輕心。

1牛場常見的各類疫病

1.1傳染類疾病

當前,在對牛進行適度養殖期間,較易出現且出現最多的傳染疾病為口蹄疫、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相比其他類型疾病,傳染疾病可對牛造成極大的危害,一旦出現,極易造成牛的大量死亡現象。同時,這類疾病治愈的難度相當大。近年來,傳染類疾病的病發率逐漸增高,對我國養殖行業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除了上述3種嚴重的傳染疾病,其他傳染疾病的病發率也有所增加。

1.2普通疾病

除了近幾年高發的畜牧傳染病之外,對其他普通疾病的防治也不可掉以輕心。在這些普通疾病中,較為常見的有牛的腸胃炎、感冒、乃至飲食不當引起的中毒,都有可能降低牛的生長速度,并且會使牛對其他類型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通常情況下,普通疾病的發生都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因此養殖戶需要充分掌握這類疾病發病季節,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1.3產科疾病

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目前我國使用冷凍牛精液技術進行人工配種,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然而,部分地區對這類技術的了解、認知程度相對缺乏,特別是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鄉村、山區的養殖戶來說,其仍在采用相對落后的養殖方式,對牛的繁殖依舊使用傳統的配種方法,因此繁殖效率普遍低下。與此同時,因缺乏養殖的技術和相關經驗,在母牛生產的環節一般不重視消毒工作,造成犢牛的存活率低,同時對母牛的身體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提高農村、山區養牛繁殖的技術水準,使其掌握先進的繁殖技術是養殖行業迫切需要完善的工作。

2適度規模養殖病疫防治途徑

2.1環境要求

在適度規模養牛病疫防治中,養殖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將牛場環境衛生落實到位,可以有效保護牲畜,同時減少各種病害的發生。本著對牛場環境美化的角度考慮,可在周邊栽種植被,這些植被可用于放氧、吸收臭氣,凈化周邊空氣。此外,對牛場設施的衛生管理,應圍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1)飲水衛生。要求牛只的飲用水水源豐富、水質好,在衛生清潔的同時,要嚴格避免水源遭到周邊有害氣體、污水的污染。2)禽畜衛生。牛場內禁止飼養貓、狗等其他動物,進而有效避免其他動物攜帶病菌對牛造成傷害。倘若必須要養狗,需要將狗圈安置在遠離牛群的位置,并及時處理狗的糞便。此外,要定期開展滅鼠工作,老鼠是最為嚴重的疾病攜帶媒介,在牛場內四處游走,會將各種疾病傳染給牛只,因此必須安排專人進行定期滅鼠。3)糞便衛生。對牛舍內堆積的牛糞,需要運到固定的地點進行發酵處理,并且確保處理及時。長期堆積的牛糞是滋生蚊蟲的最佳場所,雖然蚊蟲所傳播的一些疾病對牛只沒有很高的致死率,但也會在一定程度影響牛只的正常發育,降低生產性能。此外,要加強對牛舍的消毒管理,對于糞便,須確保每天進行2次清理,使用10%~20%漂白粉或是消毒液,每隔1~2周進行一次消毒作業。此外,當牛舍內的牛調走后,需要先用3%熱火堿水徹底消毒,待24h后將牛舍地面用清水清理,隨后再使用其他消毒液進行全牛舍噴霧消毒,最后再將新牛調入。綜上所述,生長環境對于牛只病疫得到防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確保牛舍、牛場的衛生、杜絕一切傳染病載體的出現,是確保養殖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

2.2免疫措施

2.2.1驅蟲于每年的春季、秋季,針對當地或本場的寄生蟲病流

行具體情況,對牛群全群進行一次體外、體內藥物驅蟲。 

2.2.2疫苗接種

定期對牛群進行疫苗注射,在注射時,所使用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相關規定,禁止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價格低廉、不合規定的疫苗接種。此外,需要嚴格監管疫苗的入場渠道,堅決不使用來源不明的疫苗。在接種期間需要注意,不具備獸醫學知識的養殖戶不得隨意對牛只進行疫苗注射,因為倘若不懂得注射規律,隨意注射則易引起牛群出現疾病,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牛只死亡現象。

2.2.3隔離觀察及檢疫

在購入新種牛前,需要先對將要購入的種牛疫情相關事宜做好調查工作,如該種牛所在地區是否有疫情、該種牛是否患過疫病等。在新種牛購入后,對于條件措施不足的單位,可以先對該種牛進行隔離觀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對該種牛進行牛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疾病的相關檢查,然后再將購入的種牛隔離觀察,一般情況下,觀察時間在20~25d,并對其進行驅蟲處理,經過多次反復檢查和確認后,在確定該種牛健康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消毒最后讓其進入牛舍。2.2.4治療以及病牛、可疑牛的處理在牛場內,如果發現存在可疑病?;蛘叽_診患病牛,需要隔離和觀察可疑或者確診病牛,并結合具體的診斷結果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其治療,如果治療無效的病牛則予以淘汰,治療痊愈后可進入牛群。

3結語

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養殖方式,牛適度養殖雖然可以降低發病率,卻仍然有一定概率遭受疫病。因此,養殖人員在適度養殖期間,務必重視牛群疫病的防治,在確保水源合格的前提下,及時清理糞便進行消毒,定期接種疫苗、驅蟲,購入新牛種前做好充分的調查,及時處理可疑的病牛,確保牛舍內沒有病毒滋生的環境,以保障牛群健康繁殖,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蔣成舜.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8):59.

[2]馬國平.牛適度規模養殖疫病防治措施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3):118.

[3]季樹春.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分析[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7):19-21.

作者:陳婭君 曹來高 單位:云南省尋甸縣仁德街道辦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