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農產品的應用

時間:2022-07-16 08:36:02

導語: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農產品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農產品的應用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如果對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合理,必定會導致農藥殘留超標,存在食品安全隱患,輕則致使消費者食用后身體不適,重則引發(fā)中毒甚至死亡。而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如何檢測和鑒定,則需要用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針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多種多樣,本文主要選擇氣相色譜和抑制酶兩種技術方法進行探究。

一、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原因及危害

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超標屬于農藥污染的常見形式之一,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農戶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為了輔助生長、殺蟲等會施用一些農藥,尤其是隨著病蟲害抗藥性的增強,以及農戶為了提高產量,會使用大量農藥,甚至會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這些農藥大部分會殘留在農產品的表面,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嚴重,若這種農產品進入市場后,人們不小心食用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大概率會出現(xiàn)腹瀉、惡心、干嘔、頭昏等中毒癥狀,并且會留下長期的慢性中毒病癥,食用過量或時間過長,還會導致惡性腫瘤的患病率升高。

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1.氣相色譜技術。為了最大程度降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需要進一步強化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目前國內外針對農藥殘留的檢測主要朝著多品類、快速的方向發(fā)展,高精度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是確保食品安全檢測質量的基礎前提。其中,氣相色譜技術是目前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的常用方法,運用該技術方法展開農藥殘留檢測,一般會選用離子模式,依據相對保留時間及特征離子與離子之間的比例關系,確定目標化合物,從而獲取更高精度與靈敏度的數據。通常來講,國外會要求樣品中目標化合物的相對保留時間不能與標準數值相差超過0.05min;不同目標化合物最少要有3個特征離子,并且相對離子比例相較于標準而言,絕對值要控制在10%之內;加標回收率需控制在65%-110%之間。采取離子模式一般會要求所有目標化合物最少有2個大于m/z200或是3個大于m/z100的特征離子;目標化合物特征離子比例相較于標準值需控制在60%-120%之間;加標回收率在70%-130%之間,判斷檢測則要在60%-120%之間。氣相色譜技術主要依據特征離子與離子間的比例去確定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有著較高精準度以及環(huán)境適應性,具體檢測指標如下圖1所示。2.快速檢測技術——抑制酶技術。在對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技術中,主要有化學檢測法、免疫檢測法、活體檢測法以及抑制酶技術法等,其中抑制酶技術方法的實用價值較高,能夠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檢測。下面,筆者對該技術的具體應用和檢驗操作過程進行簡述。首先,做好藥品存放。由于酶、顯色劑、底物等均易變質而失效,所以為了保證檢測質量,需要確保酶的活性與純度符合檢測要求,這就需要檢測人員提高對日常存放的重視。通常會在0-5℃的環(huán)境中對藥品進行冷藏,液體藥劑也可放在其中,但要避免結冰。配制好的溶液需要分開保存,做到即用即放。其次,進行藥品配制。應用提取液對試劑稀釋劑進行配制,在配制過程中要對pH值進行不斷校正,結合要求進行蒸餾水與藥品的添加,把控好溫度,在室溫條件下使用藥品和酶試劑。再次,優(yōu)選樣品。以蔬菜檢測為例,需要先將爛葉、枯葉去掉,在表皮到果肉1-2cm處提取出果肉,把控好提取量。如果蔬菜含有葉綠素以及其他色素,則要浸提整株,防止浸出大量色素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有條件的實驗室可選擇用活性炭先進性脫色處理,也能減小色素對過濾液的干擾,作離心處理之后提取其中清液等待檢測。實驗表明,蔥、姜、蒜、蘿卜、番茄等汁液中由于存在對酶有影響的植物次生物質,通常會因為基質效應的干擾而出現(xiàn)假陽性,在處理這類樣品過程中也需要浸提整株,以避免受到次生物質的影響。最后,使用移液器和試劑。一般來講,吸取酶、顯色劑、底物的移液器需要貼好對應標簽,一一對應提取試劑,堅持“只出不進”。而從試劑瓶中倒出的試劑同樣不能倒回去,以免污染原試劑。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人員需要對操作時間嚴格把控,以免出現(xiàn)對照值太小的情況,所以要保證儀器穩(wěn)定性,在室溫環(huán)境下選擇提取液及藥品,在將底物放入后要快速檢測,不得拖沓;要解決好樣品吸光值過高的問題,所以要提高酶與其他藥品的穩(wěn)定,達到室溫,同時防止樣品次生物質的干擾;樣品檢測存在較小負值誤差且在-10%范圍內,屬于允許范圍,一般原因為人為操作誤差。酶分解底物的合成速度極快,如果操作不熟練便會帶來誤差,導致抑制率出現(xiàn)負值。

三、做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相關措施

1.提升食品企業(yè)的檢測水平。食品企業(y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參與程度,決定了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成效,而這一方面我國的食品企業(yè)明顯不如國外發(fā)達國家。縱觀歐美國家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會發(fā)現(xiàn)食品企業(yè)的自我檢測屬于重要環(huán)節(jié),此舉可做到基于源頭良好把控食品安全問題。具體來講,一方面要求食品在出廠前經過工序嚴苛的安全質量檢測,所有達不到標準的食品產品無法出廠投入市場;另一方面,食品企業(yè)需要對食品產品加工原料做好檢測,避免一切高污染、低質量的原料投入生產環(huán)節(jié),從根本上把控食品產品質量。不過,完全靠企業(yè)自覺檢測難以確保食品安全,所以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做好對食品企業(yè)的監(jiān)管工作,同時開通舉報渠道,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到食品企業(yè)生產的監(jiān)督工作中來。2.完善我國食品標準。目前我國的食品標準尚不完善,且標準不太統(tǒng)一,這就造成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工作無標可依,從而導致一些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場。對此,我國相關部門要加強標準的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同時,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際間的貿易越來越密切,由于我國在某些食品上的標準較低,從而導致出口食品達不到出口國的要求而被退回,造成了經濟損失。為此,我國要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標準,制定更加嚴格的符合出口國要求的質量標準,擴大食品出口。綜上所述,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應合理應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一方面,各級政府與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需要對食品安全問題提高重視,確保監(jiān)督制度落實到地;另一方面,也應不斷升級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鼓勵相關企業(yè)主動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保障食品安全,讓消費者能夠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作者:馬之攀 敖云勝 單位: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