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3-31 10:43:27
導語:京津冀一體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京津冀一體化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對京津冀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就河北農業經濟而言,京津冀一體化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首先分析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現狀,論述了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河北農業經濟;發展影響;實證研究
一、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區域經濟競爭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在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制約因素的存在,使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十分緩慢,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一)交通一體化發展現狀
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東北部地區交通樞紐,在經濟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作用。[1]因此如何更好地促進當地交通的發展,不僅對京津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關系著整個東北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狀況。近年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發展較為迅速,尤其是硬件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平。2014年京津冀公路里程共計達到21萬公里,比上年增加0.56萬公里,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3月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共同規劃以及投資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體現了鐵路建設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京津冀還形成了“一環六射”的運輸通道,2020年,將形成一小時交通圈,極大地縮短各地的交通運輸時間。京津冀地區交通的快速發展,體現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2]交通一體化發展必將極大加速河北省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規模。
(二)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現狀
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推動科技創新的一體化發展對于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北京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力量雄厚,因此充分利用該地的人才等優勢資源,協同帶動津冀地方科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有關資料統計,北京輸出到津冀地區的相關技術合同在2014年就已經達到了3475項,其中成交總額約為83億元,同比增長16.8%,同時京津冀地區共用大型科研儀器也是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的一個體現,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到2013年底,就有單位44家,474臺(套)價值2.5億元的儀器設備資源實現對外開放共享,匯集科技需求200余項、開放實驗室21家,研發服務合同總額達4688.86萬元,其中河北省作為北京科技主要共享單位,積極引進北京科技創新成果,對河北省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共有的科學網絡技術平臺缺乏相應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部門間缺乏共享意識,不愿意將自己的科技成果在平臺上共享,降低了平臺的存在價值。同時由于地區間發展差異的存在,使得人才流動較為困難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河北省經濟包括農業經濟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河北省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高素質人才,阻礙了當地農業經濟整體競爭力水平的提高。
(三)產業協同發展一體化現狀
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一體化發展,加快產業融合,積極推動區域產業合作,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北京搭建的產業合作平臺就已經擁有40個左右,其中中關村在河北以及天津等地創立的企業合作機構達到了1500多個,產業協同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除此之外,京津冀在資源要素流動對接對流以及區域投資貿易等方面的一體化發展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極大的推動了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同時京津冀產業協同一體化發展具有較強的優勢,首先三地之間的交通不斷的得到完善,為產業協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三地之間擁有較強的區位優勢,有利于三地產業協同的發展。其次三地之間具有不同的資源優勢,這就為三地產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比如北京地區擁有充分的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而河北地區擁有土地等資源優勢,雙方通過合作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二、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區域內聯系不斷加強,產業間協調合作力度不斷加大,跨區域投資總額數量不斷增加,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河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經濟較為落后。如能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受益,將更好地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省糧食生產影響的分析
隨著經濟區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河北省與京津兩地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交通便捷,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這就使得河北省農業糧食可以較為迅速地銷售到京津地區,廣闊的市場環境極大激發了河北省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信息一體化的發展,使得河北省對區域內農業經濟的需求狀況有一個更好的了解,能夠及時把握農業市場的經濟走向,調整相應的生產結構和生產規模,從而降低農民生產損失,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從2005年到2014年,河北省農業總產值一直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其中2009年到2010年增加值尤為巨大。農業總產值的不斷增長,反映了河北省農業生產的不斷加大,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京津冀一體化為河北省農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生產市場。[3]
(二)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省農業科技影響的分析
隨著京津冀科技創新一體化的不斷發展,河北省農業科技水平在此機遇中也得到了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京津冀內部區域合作程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北京以及天津等科技水平較高的地區不斷向河北地區輸出科技設備,提高了河北地區的科技水平,促進了其產業化發展程度的提高。由表2河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圖表可以看出,河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從2006年到2013年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狀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有了較大增長。除此之外,河北省還充分吸收北京等地的高知識人才,實施“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程”,不斷壯大農業科技創新隊伍。[4]在此基礎上,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急速涌現,培育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糧食新品種,同時還有許多國家級科研成果。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有力地促進了河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省農業生產資金影響的分析
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使得區域內部資金流動更加便捷,河北農業發展在資金方面也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會。同時在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背景下,河北省經濟投資也將會吸引到更多的國內外投資人,從而不斷增加農業資金的投入。2014年1月至11月,全省外商直接投資達到518962萬美元,其中第一產業外商直接投資33242萬美元,其中期末投產企業33個,新批合同項目個數為8個。[5]同時河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對于京津冀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河北地區農業競爭力,地方政府會不斷地加大農業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產出。2009年全省農林支出為253億元,而到了2010年,則達到300多億元,同比增長13%。河北省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多,在2005年達到了11142萬元,2010年達到了8402萬元。農業基礎設施資金的投入顯示了有關政府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
(四)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影響的分析
京津冀一體化有利于加快區域內部產業融合,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2014年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已經達到了6666.1億元,同比增長8.4%;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了64.2%,同比增長1.2%;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個數為688個,同比增長2.5%;龍頭經營組織個數為1974個,同比增長7.5%。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擴展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競爭力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分析
京津冀一體化給河北省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河北省如何能夠更好地抓住機遇,對接京津,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是關系到整個河北省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6]
(一)大力引進資金和人才,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
京津兩地作為我國北方的主要經濟中心以及環渤海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在資金和人才等資源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而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投入以及相應的人才支持,只有充足的資金投入,才能夠投入農業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才能夠不斷地擴大農業的生產規模,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總體產量。而只有高素質的人才對河北省農業發展的支持,才能夠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化,不斷改善農作物的品種,提高農產品產量,實現糧食增產增收。因此,加大對河北省農業經濟的資金和人才投入是改善河北省農業經濟狀況,促進河北省農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區域之間要素流動更加便捷,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區域平衡發展,區域政府勢必會在一些政策上給予河北省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河北省應該充分抓住機遇,主動引入外部資金,支持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主動引進優秀人才,給予優秀人才以優惠政策,提高農業經濟人才隊伍的建設。例如河北承德充分引進北京地區的資金,建立京承農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總投資額達200多億元,惠及農戶20余萬戶,給當地農業經濟帶來巨大改變。2015年4月,北京順義和河北威縣合作建立“威縣•順義產業園”,通過此次合作,河北威縣將會大量引入北京順義的技術、人才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同時順義區企業的進駐,將會給河北威縣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等帶來極大影響,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促成經濟發展的保障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農村經濟的不斷前進,維護社會穩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持續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了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比如對農村糧食種植實行補貼;提供支持,促進農業土地流轉;對糧食價格實行保護政策,保護農民利益;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水利環境,提高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同時鼓勵糧食生產,對糧食生產大縣實行相應的獎勵等,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在實施中央政策時候,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地方政府不夠重視等現象,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河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堅決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補貼力度。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對農民生產的培訓力度,讓農民能夠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農業生產。[7]同時地方政府還應該大力鼓勵相關的農產品生產企業落戶,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只有更好地落實政府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河北省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才能夠相應地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例如在北京和張家口農業合作過程中,張家口的蔬菜產品大概占北京市場的40%,而北京市人民政府每年給予張家口的農業補貼也達到了2000萬元左右,同時還向一些菜籃子工程的主要廠家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開發了各種支農合作項目。因此河北省政府需要及時落實好各項政策,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改良經濟發展的路徑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市場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與此同時,農業生產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面向市場進行生產,不斷提高農業經濟市場競爭力,是農業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而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需要面向市場需求對農產品生產結構進行調整。[8]京津冀一體化之后,區域信息更加流通,農業生產市場靈敏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市場化也有了很大發展。因此河北省地區應該充分利用機遇,不斷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搞好農產品區域規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科學種植,降低生產成本。因地制宜,依托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擴大作物種類,提高農業經濟收入來源。[9]2015年3月在北京舉辦了北京農業嘉年華,通過該活動,京津冀三地區的農業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同時通過該活動,讓河北省更準確地把握了農業市場的需求,為調整農業結構做了很好的參考。
(四)建立區域利益協調機制,優化經濟發展的布局
目前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發展下,還存在著三方各自只顧自己利益發展的情況。比如在資源等方面不愿意做出共享;在區域規劃上只顧自己利益,一些規劃難以達成共識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區域一體化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河北農業獲得外界資源支持的能力。[10]因此京津冀地區要建立好利益協調機制,充分協調和各方利益,促進區域合作的長遠發展。加強各方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區域經濟長遠發展。例如隨著京津冀協同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也在加速進行,對于廣大市民來說,交通“一卡通”給他們帶來的無疑是巨大的好處,如果實現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市民只要持有一張卡就可以隨時去到自己想要去的京津冀城市,但是目前河北省以及北京交通部門給出的答案是該項目未有實質性的推進。京津冀“一卡通”項目的實施困難,雖然有很大部分為技術原因,但是同時區域利益難以協調也占據了很大因素。“一卡通”在實行過程中將會涉及各方面的利益機制,比如北京地區公交公司、河北地區的公交公司等,如何更好地協調各區域機構之間的利益,是促進交通“一卡通”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四、結語
農業經濟在河北省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也一直是當地政府所關注的問題。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深入推進,給河北省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河北省應該充分抓住機遇,利用好各種優勢資源,最大程度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作者:來臣軍 王磊 盧恩平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邦凡,華繼坤,詹國輝.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河北沿海地區發展[J].中國商貿,2013(34):146-147.
[2]從佳琦.京津冀區域旅游發展與河北省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8(12):7-10.
[3]趙曉明,鄭思海,阮小鳴.基于DEA的河北省農業生產超效率分析[J].商業時代,2009(22):117-118.
[4]涂英柯,司林波,孟衛.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13(26):136-138.
[5]李媛媛;孫文生.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6(10):139-141.
[6]王振國.論農業經濟技術創新與推廣體系建設[J].科技信息,2009(30):164.
[7]哈妮麗,曲兵.探索先行先試首都經濟圈人才一體化[J].投資北京,2012(9):37-40.
[8]岳金柱.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現狀及對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4(44):24-27.
[9]郭秀晶,桑錦龍,高兵,郭志成.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動研究與戰略構想[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14-17.
[10]邵玉君.京津冀一體化研究[J].發展研究,2014(5):44-50.
- 上一篇:五位一體長效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村干部“培訓周”分界班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