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種植業發展路徑
時間:2022-06-25 09:30:17
導語:互聯網+農業種植業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業中,對農業生產控制、疾病防治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助推農業種植業的發展,助力我國“三農”建設,建立互聯網應用平臺,實現農業種植業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
【關鍵詞】“互聯網+”;種植業;“三農”
“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為實現農業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使得農業發展模式發生了結構性改變,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農業種植業技術的現代化發展是保障我國農業增長的重要基礎,要不斷的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業中,為種植業高效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1“互聯網+”技術在種植業中應用的必要性
“互聯網+”的應用加快了傳統農業流通方式的改變。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傳統農產品交易流通容易造成市場調節脫節。依托“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方式可改變傳統農產品在交易流通過程中對時間和地域的依賴,減少供需雙方的時間成本,拓寬了農業產品的營銷范圍,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聯網+”技術應用還可以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微信公眾號等信息技術手段,為農民了解相應的農產品信息、識別病蟲害、種植知識學習及技術支持提供了條件,同時提高農業種植業信息化水平。另外,把“互聯網+”融入農業種植中可以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依托“互聯網+”技術可為現代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資源瓶頸和相應的技術支持得到解決。同時,加快農業生產發展創新的周期。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新業態,更加豐富人們的生活,激發更多的人投入農業生產行業。通過“互聯網+”可使得農業種植人員和科研人員可實現線上互動,搭建起創新創業的大信息化平臺,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蓬勃發展。
2“互聯網+”種植種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但回報率較低,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下,要實現種植業產業化和高質量發展,就要緊緊抓住“互聯網+”這個發展機遇,雖然目前其在農業種植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網絡的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信息化在農業中的應用。“互聯網+”農業種植業與基礎設施的投入分不開。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特別是農業生產基地網絡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網絡覆蓋不全面或是信號比較差,這種現實情況嚴重制約了互聯網在農村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因此,想借用“互聯網+”來提升農業生產技術難度較大。因此,我國的農業種植業信息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二是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目前,國內種植業信息化平臺不多,且很多的平臺不能利用互聯網為種植業提供技術支持,缺少農產品信息的共享平臺。目前“互聯網+”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還局限于信息和線上銷售的階段,一些農戶在種植業的發展過程中得不到相應的技術支持,從而制約著種植業規模化發展。三是在農村地區普遍缺乏對“互聯網+”了解。目前從事種植業的勞動力文化水平不高,對互聯網應用的接受程度不高,在實際的種植業生產中的應用不多,這些都使得農民對“互聯網+”融入農業生產缺少深層次認識。
3依托“互聯網+”發展農業種植業路徑
雖然互聯網在我國農村地區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互聯網+”在種植業中的應用并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因此,推動“互聯網+”與種植業的深度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農業農村的重要地位,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通過“互聯網+”促進農業農村走向現代化。
3.1借助互聯網為種植業從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持
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我國農業種植業正向現代化邁進。通過建立“互聯網+”信息平臺,可以為農業種植業從事人員提供學習和技術支持,種植業從業者可以隨時隨地搜索到相應的種植技術信息。在遇到病蟲害時,可通過“互聯網+”平臺來獲得在線技術支持,使得農業種植人員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平臺實現多個專家同時在線解決問題,借助互聯網信息化來提高農業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另外也促使了農產品質量的提高。
3.2構建完整的種植業產業鏈
通過“互聯網+”來構建完整的種植業產業鏈,關鍵在于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除了在網上平臺實現農產品營銷外,最主要的是創新了農業種植業的產業鏈。目前,我國互聯網與種植業產業鏈的融合得到了一定成就,線上或實體企業都在設法通過互聯網平臺對種植業的相應環節進行改造,促使互聯網技術可以應用于整個種植業體系中,將生產、銷售等環節打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種植業產業鏈。目前,國家也正在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加強保護互聯網與種植業融合發展產業鏈新模式,以確保農業產業安全穩定發展。
3.3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構建以消費為導向的現代農業種植業產業體系是“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的最直接體現。通過“互聯網+”可以共享農產品供需信息,降低了各方成本,同時銷售渠道也得到了拓寬優化,特別是對一些鮮活農產品來說是受益最大。目前,各級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通過各種新傳媒加來力推本區域的農產品。人們通過電商來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將更多物美價廉的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使得一些地區農民有產品但難銷售的難題得以解決,同時也解決了不少地區農業產品滯銷的困擾。傳統農業通過電商使得銷售渠道得以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消費也出現了多樣性。傳統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環節比較長,從而導致農產品在各個流通環節中的成本較高。農村電商目前競爭阻力小,將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接推向市場,使得產品交易方式多樣化,同時也簡化了供應鏈環節,從而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此外,也解決了小規模生產的種植業者的產品銷路問題,避免了因產量小或是產區分布散沒有收購商上門收購的問題,降低了種植風險。另外,人們還可以通過電商了解市場需求,以便對農業種植做出合理布局,避免因需求過剩而帶來生產風險。
3.4依托互聯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升級
互聯網技術促進了農業科技創新轉化,如微信小程序“耘眼”之類的應用就是互聯網與種植業從業人員的直接對接,實現了技術學習、技術支持與產品營銷等功能。目前,“互聯網+”技術已逐步融入到種植業產銷等各環節,實施生產精準智能化,銷售網絡化,配送物流化,建立產品銷售網絡化的新路徑,把農產品生產服務與物流配送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種植業效益和競爭力,使得我國農業在走可持續、高效、綠色、生態的道路上取得更好成效。
4結語
“互聯網+”技術已經融入到社會各行各業中,優化了種植業生產布局,推動著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互聯網信息化平臺把農業生產技術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種植業生產各環節與時俱進。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現代種植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價值,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魏曉蓓,王淼.“互聯網+”背景下全產業鏈模式助推農業產業升級[J].山東社會科學,2018(10).
[2]張雅婷,侯禹弘.“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42.
[3]曾詩淇.“互聯網+”催生現代農業新業態[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5(45):24-26.
[4]劉上明.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種植技術推廣[J].江西農業,2019(10):136.
[5]王偉文,孫寧,閻巖.農業電商平臺的未來發展之路探索:詳解“互聯網+農業”新貴愛種網[J].中國種業,2017(3):6-12.
作者:粟圣森 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如何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工作
- 下一篇:城鎮化對農業綠色生產效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