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職教服務“三農”路徑探索
時間:2022-11-17 10:56:46
導語:農業職教服務“三農”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指出了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農業職業院校辦學方向不正,定位不準確,農村職業教育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提出了發展和完善農業職業教育的措施:應特色再造,牢固樹立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的職業教育思想,調整專業,全面增強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功能,精準幫扶,積極主動為扶貧攻堅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供給,發揮優勢,積極承擔面向農民、農村的大教育任務。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職業教育;三農
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立身服務“三農”,為國家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所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
1發展農業職教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1.1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進步。農業職業院校具備多個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條件:一是集合了一批具有深厚的專業技術背景和豐富行業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攻關農業技術的研發與集成,創新重點領域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現代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二是農業職業院校基于“三農”建設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所需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并廣泛向涉農人員推廣新型實用技術和成果,以期學習者能以更高效率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因此,農業職業教育為農業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大量技能人才,推進了農業現代化事業邁向新臺階。1.2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立高效、完善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將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人力和技術保障[2]。只有通過改造傳統產業,開發新興產業,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農業新興產業結合了大量科技元素和先進技術手段,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要求提高。農業職業技術院校在培養高素質勞動人群方面有力推進了新興農業產業的建成與發展,有力保障了農業產業結構轉型。1.3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遠不能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培養大批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用型人才發展也成為必須之舉。通過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各農業職業院校在提高學習者知識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的基礎上,向即將或正在從事農業工作的學習者推行產業化經營理念,培養其產業化管理能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的實現進程。1.4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農民通過接受農業職業教育,獲得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雖不能直接影響收入,但可推動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進而實現收入的穩步提高[3]。調查數據表明,農民文化水平與職業教育是影響農民收入增加的兩個最關鍵因素,馬立偉[4]還進一步比較了各項指標,指出職業教育在促進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上大于文化水平。在接受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農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提升農民收入和待遇創造了必要條件。
2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農業職業院校辦學方向不正,定位不準確,導致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偏離農村社會需求,也曾一度偏離市場需求。第二,農村職業教育思想觀念落后。在農村,人們普遍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認可度不高。第三,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來自于社會資本介入的力度和范圍太小,經費的緊缺不利于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第四,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師資力量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3發展和完善農業職教助力鄉村振興
3.1特色再造,牢固樹立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的職業教育思想。農業高職院校應深入調研“三農”現狀,結合調研結果重新定位辦學特色,相應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師資配置等。同時,打破人才瓶頸制約,推動農業人才培養流程再造,打造專業集群,改革農業專業設置供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5]。3.2調整專業,全面增強農業職教的人才培養功能。農業高職院校以培養農業人才,服務“三農”工作為主要宗旨,要統籌農業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方案,對專業進行合理調整,并在充分調研就業創業基礎上,對專業學習內容進行重新規劃。農業高職院校在充分發揮農業專業優勢,密切配合就業創業的實踐基礎上,人才培養水平才會有實質性的突破。農業高職院校應始終從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對專業建設方案作出適當調整,保留符合新農村建設需求的專業,培養能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的農業人才。以農村實際調研結果為主要參考依據,與農業行業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由多方專家進行多方位、深層次認證專業與課程,增強專業與課程的針對性和服務性。學校適時開設人才缺口較大的新專業,或在專業下設不同發展方向,更精準和全面地對接崗位需求,保障學生對口就業[6]。3.3精準幫扶,積極主動為扶貧攻堅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供給。農業高職院校應全面增強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功能,通過強化貧困人群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7]。立足“社會服務”,依托高校的專業人才、科研資源,對貧困縣對點幫扶,解決農業生產問題。選派優秀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以科技掛職的形式,深入貧困縣服務和鍛煉,幫助發展當地經濟[8]。3.4發揮優勢,積極承擔面向農民、農村的大教育任務。將職業責任教育貫穿教學始終,塑造學生樸實的擇業觀,搭建校企交流平臺,鼓勵學生下鄉社會實踐。通過QQ、微信等網絡交流平臺,通過宣講會、就業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途徑宣傳鄉村振興戰略,解讀國家關于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幫扶政策[9]。遴選雙師型教師組成專家組,為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指導,適時面向農業技術人員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成果推廣。選拔優秀教師深入地級市、縣掛職鍛煉,與地方農業部門建立持久密切的友好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賈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03):150-152.
[2]趙樹凱.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技術教育[J].農業現代化研究,1985,(04):10-12.
[3]儲誠煒,景琴玲.農業職業教育對養殖農戶收入增加影響的研究———基于陜西省面板數據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1):106-110.
[4]馬立偉,王禮力.農民職業教育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09,(07):61-63.
[5]劉曉瑞.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業高職院校的功能研究[J].科教導刊,2018,(35):3-4.
[6]程曉琳.農林高職院校科技服務新農村建設路徑研究———以福建省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7]劉曉瑞,劉萍,徐珂璠.農業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67-69.
[8]郝靖,穆希維,劉丹.讓農業科技深入農村,讓精準幫扶落地生根———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精準幫扶經驗總結[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4):43-48.
[9]吉文林.農牧高職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與實踐———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8,(04):13-16.34
作者:尹曉蛟 戈 英 單位: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基于農業經濟管理蔬菜品牌建設研究
- 下一篇:設施農業生產中機械化技術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