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菌基質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3:13:00
導語:猴頭菌基質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用PICO—TAG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了5種培養基培育出猴頭菌子實體的氨基酸組份及含量,發現培養猴頭菌的基質與氨基酸含量密切相關,幾種培養基配方中,以D基質配方最優,100g干品含量中17種氨基酸總量為32·33g,谷氨酸含量高達2·92g,賴氨酸含量為1·30g。
1材料與方法
1·1菌種所用猴頭菌(Hericiumcrinaceus)從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引進,經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馴化培育,已成為耐高溫菌。
1·2培養基配方
1·2·1母種培養基配方: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蛋白胨0·05g,自來水1000mL,pH值自然。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分裝試管,高壓滅菌后接種,置常溫下培養。
1·2·2原種培養基配方:甘蔗渣70%,玉米粉28%,石膏1%,白糖1%,在25~28℃下,培育20~25d。1·2·3栽培種培養基:設計五種培養基,A、甘蔗渣70%,玉米粉28%,石膏1%,糖1%;B、甘蔗渣70%,麥皮28%,石膏1%,糖1%;C、甘蔗渣70%,鳳尾菇下腳料14%,玉米粉14%,石膏1%,糖1%;D、木屑70%,麥皮28%,石膏1%,糖1%;E、木屑70%,玉米粉28%,石膏1%,糖1%。上述各配方培養基均按常規拌料,含水量一般介于65%~70%之間。配好的培養基分別裝入500mL罐頭瓶,經滅菌后接種,置常溫下培養。
1·3栽培管理栽培種在常溫下培育20~24d,待長出子實體后,立即去掉棉花墊子、牛皮紙,移入培養室培養。培養室內溫度為24~33℃,平均27·3℃,相對溫度控制在85%~90%之間,要求空氣流動、新鮮。培養過程中,菌絲生長時置黑暗條件下,子實體生長時放在漫散射光的條件下。在猴頭菌子實體發育成熟而未放孢子前采摘,并烘干待測氨基酸含量。
1·4氨基酸測定方法將烘干的子實體,用含1%苯酚的6N鹽酸蒸汽處理后,在無氧條件下封管,放入10±1℃的PICO—TAG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中測定。由于鹽酸水解時色氨酸被破壞,故色氨酸未測出來。
2實驗結果
2·1不同培養基質對猴頭菌子實體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測定結果表明,不同培養基質上生長的子實體,其氨基酸總含量或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百分比均有明顯不同(見表1)。
在D號培養基上生長的子實體,不僅17種氨基酸總含量最高為32·33g,且支鏈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最多。但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百分比則相對較低,只28·6%(見表2)。
3分析與討論
3·1猴頭菌人工培養中,雖培養基質不同,而其氨基酸含量均十分豐富,7種必需氨基酸齊全,但子實體氨基酸總含量差異顯著。如D配方培養出子實體中17種氨基酸總量為32·33g,而E配方培養出子實體中17種氨基酸總量為15·01g,D配方量比E配方量高出2·15倍。
3·2不同培養基質子實體中不僅氨基酸總量不同,而且各類氨基酸組份含量均因培養基質不同而不同,如D配方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最低為28·6%,支鏈氨基酸含量最高為4·56g,谷氨酸含量也最高為9·22g等特點。因此,在確定培養基配方時,一定要考慮其氨基酸含量與組份的變化,以提高商品質量和食品營養價值。
參考文獻
1汪麟,李育岳.河北引種食用菌氨基酸分析.中國食用菌,1989(4):13~14
2李兆蘭,劉雪嫻.真菌菌絲體和發酵液的氨基酸分析比較.氨基酸雜志,1987(2):15~21
3孫英華,韓明.猴頭菌培養基研究初報.熱帶作物研究,1991(1):88~92
4孫英華,陳尚文等.猴頭菌子實體、菌絲體和發酵液的氨基酸分析比較.熱帶作物研究,1993(4):33~37
5楊新美主編.中國食用菌栽培學.農業出版社,1988年,第475頁
- 上一篇:手術臺巧用無菌塑料袋探討論文
- 下一篇:地毯式草坪基質培養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