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春季防治措施
時間:2022-03-08 10:14:00
導語:豬病春季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豬瘟
豬瘟又叫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1月齡以內的仔豬很少感染發病,1月齡以后易感性逐漸增加。本病有高度的傳染性,當易感豬群受到傳染時,即引起急性暴發,最先發病的豬呈最急性經過而死亡,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現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黏膜發紺。春季前后進入豬瘟發病高峰期,在該病的常發地區或受威脅地區,要對種母豬于配種前或配種后各免疫l次;仔豬于20~25日齡進行首免,50~60日齡二免。在非疫區,應對種母豬于配種前或配種后各免疫1次;種公豬于春秋兩季各免疫l次;仔豬斷奶后免疫1次。另外,可以對仔豬進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頭份,2h后再喂初乳),能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由于春季溫差較大,應做好豬舍保暖、防潮工作,定期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的抗病能力。豬圈內勤換勤墊,圈舍周圍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堿水等消毒。飼料要多樣化,常喂些胡蘿卜、白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防治上肌肉注射抗毒免疫增強針,用量為0.1mL/kg體重。分點注射冰毒5號(主要成分為羅瓦爾精),用量為0.2mL/kg體重。若出現呼吸道癥狀與細菌性病混合感染可肌肉注射咳喘康(主要成分為膽酸、地龍)效果更佳。同時,用派毒殺(主要成分為聚維銅碘)每3d給豬舍消毒1次。
2豬流感
豬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發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難、發熱、衰竭、迅速康復為特征。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發病豬不分品種、性別和年齡,多發生于冬春兩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發病,迅速傳播整個豬群,發病率高達100%,潛伏期2~7d,病程1周左右。如果在發病期管理不當,則易發生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用豬流感佐劑滅活苗連續接種2次,免疫期可達8個月。預防還應加強豬舍的消毒工作,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加強飼養管理,定期用5%的火堿對豬舍消毒,在天氣突變或濕冷時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環境穩定。尤其是春季注意豬舍通風,但要防賊風、防潮。此外,在發病季節不可從外地引進新豬,凡引進新豬必須隔離飼養,待1周確認無病后再并入原豬群。定期用阿毒(主要成分為利巴韋林)拌料預防。一旦發生豬流感,首先應供給富含營養的青綠多汁飼料,及時查明病豬與可疑病豬,隔離治療。豬舍用2%燒堿液消毒,糞便堆積發酵。病初給以緩瀉,以后解熱鎮痛,抑菌消炎。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mL/頭,或復方氨基比林、復方奎寧注射液5~10mL/頭,另外添加適量抗菌素或碘胺類藥物,以減輕并發癥。或服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防細菌感染。對病重豬可用青霉素、鏈霉素、病毒靈同時肌注,每天2次,連用5d。還可用精通一號(主要成分為柴胡)+熱毒5號(主要成分為氨基比林)肌肉注射0.2mL/kg體重,或用病寄靈(主要成分為蒽諾沙星)+病毒5號(主要成分為羅瓦爾精)肌肉注射0.1mL/kg體重,每天1次,連用3d。
3豬肺疫
該病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染,但以仔豬和架子豬發病率較高。以灰色水泥狀下痢、嘔吐、脫水為主,大豬很少死亡,10日齡以下仔豬死亡率達50%~100%。根據本病傳播特點,防制首先應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加強飼養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因素和致病誘因如圈舍擁擠、通風采光差、潮濕、受寒等。圈舍、環境定期消毒。新引進豬隔離觀察1個月后健康,方可合群。進行預防接種,每年定期進行有計劃免疫注射。仔豬斷奶時肌肉注射豬肺疫弱毒苗,種豬于春秋兩季注射豬瘟、豬肺疫二聯苗。發生本病時,應將病豬隔離、封鎖、嚴密消毒。同欄的豬,用血清或用疫苗緊急預防。對散發病豬應隔離治療,消毒豬舍。治療可采用青霉素80~240萬單位/頭肌注,同時用10%磺胺嘧啶10~20mL/頭加注射用水5~10mL肌注,12h用1次,連用3d;45kg以上豬用氯霉素2500mg/頭、鏈霉素3000mg/頭、10%氨基比林20mL/頭肌注,6h用1次,
連用2次。還可用慶大霉素1~2mg/kg體重、四環素7~15mg/kg體重肌注,每天2次,直到體溫下降為止。
4仔豬副傷寒
該病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多發生于2~4月齡的仔豬,1個月以下和6個月以上的豬很少發生,發病無明顯季節性。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惡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體遠端皮膚呈紅色,后期變為青紫色,體溫升高。慢性者便秘與下痢交替進行,糞便呈灰色、淡黃或暗綠色,皮膚上有濕疹。在非疫區仔豬斷奶后要接種副傷寒弱毒凍干苗,疫區要對20~30日齡的仔豬用副傷寒甲醛苗首免,間隔5~8d再免疫1次。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土霉素等對該病無效,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療效果。
5大腸桿菌病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包括仔豬黃痢(以1~3日齡仔豬多見)、仔豬白痢(以10~30日齡仔豬多發)、仔豬水腫病(多發生于斷奶前后體質健壯的仔豬)。仔豬黃痢的免疫是對懷孕母豬于產前40d肌肉注射2mL仔豬黃痢油劑苗;仔豬白痢的免疫是讓懷孕母豬于產前40d口服遺傳工程活菌苗,產前15d進行加強免疫;仔豬水腫病的免疫是對妊娠母豬注射病豬分離的致病菌株制備的滅活苗。應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清潔衛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溫,母豬產前30~45d注射大腸桿菌病預防苗,仔豬抓好7d補料和過好“三關”(初乳關、初料關、斷乳關)。發病仔豬的治療要實行消炎抗菌、止瀉、強心、補液等綜合療法,注意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