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蔬菜生產現狀與育苗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7 09:14:00
導語:我國蔬菜生產現狀與育苗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通過分析當前蔬菜產業現狀及育苗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蔬菜育苗的現代化和專業化問題,并指出我國蔬菜育苗的發展方向。
蔬菜作為重要的生活消費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統計,目前我國蔬菜的播種面積已超過1800萬公頃,蔬菜產業的穩定與發展在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繁榮市場、農業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我國蔬菜產業現狀
1.1我國蔬菜產業發展形勢
1.1.1生產穩步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1860萬公頃,較2006年增長40萬公頃,增長2.2%;總產量5.99億噸,較2006年增長1700萬噸,增長2.8%。2007年秋冬以來,我國蔬菜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據農業部農情調度,2007~2008年度秋冬種蔬菜播種面積866.67萬公頃。
1.1.2價格穩步增長。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2004年以來我國蔬菜價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國蔬菜批發價格指數(年平均值)124.83,較2006年上漲4.73%。
1.1.3質量穩步提高。2006年,農業部組織有關質檢機構分5次定期對37座城市60種蔬菜18523個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了檢測,按國家標準判定平均合格率為93.0%,比2005年上升了l.6個百分點。
1.1.4出口穩步攀升。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出口蔬菜732.69萬噸,較2005年增長7.7%,出口額54.26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21%,蔬菜貿易順差53.34億美元,居農產品之首;截至2007年11月我國累計出口蔬菜(含鮮冷凍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736.66萬噸,同比增長10.23%,出口額55.78億美元,同比增長l3.49%。
1.2我國蔬菜產業目標任務
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十一五”末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單產、質量、效益及供給能力。具體任務是: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2000萬公頃,產量將達6.5億噸;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穩定控制在95%以上;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出口量達到l200萬噸,出口額75億美元;良種覆蓋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工廠化育苗覆蓋率達到30%;商品化處理率達到50%,精深加工率達到20%;蔬菜產業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額提高到500元。
2目前蔬菜生產育苗技術存在的問題
面對蔬菜產業的機遇與挑戰,蔬菜產業在質量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生產技術落后等方面問題突出。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個蔬菜生產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
2.1蔬菜育苗極為分散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4000萬戶以上的蔬菜種植戶,絕大多數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素質差。
2.2育苗設施簡陋
一家一戶的育苗設施簡陋,防寒保溫和遮陽降溫效果差,影響幼苗生長發育,培育出的秧苗質量不高。
2.3育苗方式方法滯后
目前我國蔬菜育苗方式以傳統的床土、營養缽育苗為主。傳統的蔬菜育苗基質為營養土、有機肥等,存在營養土配比難以掌握、育苗工序難以簡化等問題,并且易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而且熟土累積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易導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傳病蟲草害發生蔓延難以控制,必須使用大量的農藥來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質的積累,影響蔬菜質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3蔬菜育苗的發展方向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蔬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環節。蔬菜種苗良種化、育苗工廠化、供苗商品化、種苗標準化是當今世界育苗的發展方向,可縮短育苗時間,節約用種量,提高育苗的保險系數,對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外來良種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證;同時對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解決土地危機、保護環境有積極作用。
3.1蔬菜育苗現代化
農業標準化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基礎。沒有蔬菜育苗的標準化,就沒有蔬菜生產的現代化。只有把蔬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才能加快蔬菜生產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才能提高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經營水
平,才能完善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3.2蔬菜育苗專業化
我國蔬菜育苗方式正在發生變革,蔬菜育苗專業化以輕基質為代表的漂浮育苗等集約化育苗技術發展迅速。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包括4個方面內涵:一是集成,即把以往繁瑣的育苗環節和復雜的秧苗技術集成起來,實行規范化管理;二是集中,改分散育苗為集中育苗,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工廠化育苗;三是節約,即能夠體現省工、省藥、省種,從而實現增產、增收、增效;四是安全,即減少農藥施用,降低農藥殘留,保證產品質量,達到農產品的安全、優質、營養的目的。
3.3漂浮育苗
漂浮育苗是國際上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廣的高新技術,它代表了育苗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一種無土育苗方法,就是在溫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內,將種子直播在填有基質的帶有錐形孔室的泡沫塑料育苗盤上,盤子漂浮在裝有完全營養液的池中,讓種子萌發、生長、成苗。其基本原理是用基質代替土壤固著幼苗根系,并提供少量養分,由營養液通過毛細管作用上滲到基質,代替土壤全面提供養分供生長需要,從而使整個育苗過程脫離了土壤,擺脫了土壤的束縛,擺脫了因土壤傳帶的病、蟲、雜草的危害。漂浮育苗由人工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以滿足幼苗生長需要,從而減輕了外界自然條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大雨、冰雹等的影響。因此,漂浮育苗能夠在人為控制下培育出更為健壯的大田用苗。該技術可監測與調控育苗全過程,有利于實現育苗技術規范化和成苗質量標準化;能抗御低溫傷害,減少早花現象,達到生長整齊一致、早發、快發的目的;能夠將病菌侵染源減少到最低限度,減少農藥使用量及次數,降低農藥殘留,提高產品質量。
3.4無公害蔬菜集約化漂浮育苗
無公害蔬菜生產是當前蔬菜生產的發展主流。要生產出無公害的蔬菜產品,關鍵是要有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的幼苗。集約化漂浮育苗由于采用無土輕基質,克服了土傳病害,避免了取土對土壤的破壞,減少了農藥對幼苗和環境的污染,培育的幼苗完全能夠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要求。因此,集約化漂浮育苗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有效地把漂浮育苗技術與蔬菜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對蔬菜產業走向產業化、突破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擴大出口、保護環境、解決農藥殘留污染、增加農民收入、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促進蔬菜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做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推進農業的長足發展。
4參考文獻
[1]段昌群,王紅華,楊雙蘭.無公害蔬菜生產理論與調控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王紹坤,騰永忠,顧華國,等.烤煙漂浮育苗實用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 上一篇:小磨香油發展優勢與對策分析論文
- 下一篇:社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