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農業種植成本核算

時間:2022-12-20 05:06:00

導語:深究農業種植成本核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農業種植成本核算

推動農業的科技化、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提高種植成本核算的科學性、準確性、規范性,是做好農業會計工作的重要保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基層農業生產單位種植成本核算還有一些需要規范和完善之處。本文結合農業行業種植成本核算實踐中總結的方法作一介紹,供同行參考。這里的“種植”分果樹種植和蔬菜種植,現就兩種種植的核算方法分述如下。

一、果樹種植的核算方法

果樹的分類:果樹的分類很多,按地域分,如南方果樹、北方果樹;按可掛果分,如掛果樹、未掛果樹;按樹勢大小分,如幼齡樹、成齡樹等。

果樹的核算分割點(核算周期)是按可掛果樹及未掛果樹的分類作為核算的分割點,在分割點之前的投入作為“在建工程———果樹”核算;在分割點之后的投入作為“生產成本———果樹”核算。

“在建工程———果樹”主要構成為:開發費用、種苗、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開發費用”是指種植果樹開發費用,如土地勘測費、財產補償費、土地征地費、修理梯田、修路、修溝、挖穴、其他等。

(二)“種苗”是指種植果樹所使用的苗木費用,包括補苗費用。

(三)“地租費”是指種植果樹的年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法使用土地,則地租費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四)“人工費”是指種植果樹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五)“農用物資”是指種植果樹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藥,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六)“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筑物、構筑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七)“其他”是指種植果樹費用中除以上項目外的間接費用,包括制造費用的轉入。

“生產成本”主要構成為: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地租費”是指種植果樹的年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式使用土地,則地租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二)“人工費”是指種植果樹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三)“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果樹(掛果樹)、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筑物、構筑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四)“農用物資”是指種植果樹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藥,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五)“其他”是指種植成本中除以上項目外的間接費用,包括制造費用的轉入。

“在建工程———果樹”根據果樹生長及掛果情況,在掛果的當年把“在建工程———果樹”一次性轉入“固定資產———果樹”,果樹按生長及掛果情況,參照固定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計提折舊。筆者認為,果樹計提折舊的期限,最長不宜超過20年,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和產品生產周期性,雖然有的果樹能掛果30年,但果樹到了后期果質會變味,果實會變小,所以需要更新換代。

“生產成本———果樹”成本的結轉。果樹生產成本按果樹的品種及批次進行成本的歸集,在采收時(成熟季節)根據技術部的估產產量報告,按估產單位成本進行生產成本的結轉。在采收結束時進行一次性調整,也可根據采收產量情況,隨時調整。在采收結束之后發生的成本費用,歸集在下一批次的成本核算中。

“制造費用”是種植分攤的間接成本費用,其歸集的對象是那些不能直接分清使用對象的費用歸集,其分攤的方法可按果樹的種植面積及種植株數來進行。當存在掛果及未掛果的情況時,也可按使用工時來進行分攤,或按比例分攤。

二、蔬菜種植的核算方法

“生產成本———蔬菜”的成本構成為: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地租費”是指種植蔬菜的年土地使用費。

(二)“人工費”是指種植蔬菜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三)“農用物資”是指種植蔬菜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藥,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四)“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大棚、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筑物、構筑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五)“其他”是指種植成本中除以上項目外的間接費用,包括制造費用的轉入。

“生產成本———蔬菜”成本的結轉,蔬菜的生產成本按蔬菜的品種及批次進行成本的歸集,在采收時根據技術部的估產產量,按估產單位成本進行成本的結轉,在采收結束時進行一次性調整,也可根據采收產量情況,隨時調整。在采收結束之后發生的成本費用,歸集在下一批次成本核算。

“制造費用”是種植分攤的間接成本費用,其歸集的對象是那些不能直接分清使用對象的費用歸集,其分攤的方法可按種植品種在地的天數乘以畝數來進行。因蔬菜的種植天數較短,一般一年內都能復種二至三茬,所以分攤有些因難。

關于種植蔬菜基地“空地成本”的歸集處理,空地成本是指未種植農用作物,但還需要使用農用物資、人工費用、還有地租的支付等。根據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如果費用較小,可直接歸集到生產成本;如果費用較大的,要具體分析處理;如造成空地是自然原因不能種植,如休耕期、天氣干旱缺水等,記入“營業外支出”或“管理費用”,如是生產必須的,可直接進入“生產成本”。

例如:某基地種植面積為500畝,其中西蘭花種植250畝、甘蘭種植200畝,空地面積50畝,西蘭花、甘蘭的在地天數1個月(30天),空地的天數1個月,本月的“制造費用”歸集為30000元,每畝每天分攤的制造費用=30000/(250×30+200×30+50×30)=2(元)/畝,本月西蘭花應分攤的制造費用=2×30×250=15000(元),甘蘭應分攤的制造費用=2×30×200=12000(元),空地應分攤的制造費用=2×30×50=3000(元),如空地未種植是天氣干旱的原因,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西蘭花

(制造費用轉入)15000

生產成本—甘蘭

(制造費用轉入)12000

營業外支出3000

貸:制造費用30000

如空地是下次種植蔬菜必要的時間準備,直接借記:“生產成本—蔬菜(制造費用轉入)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