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合作種植甘蔗狀況及檢驗檢疫策略

時間:2022-06-11 11:22:00

導語:中越合作種植甘蔗狀況及檢驗檢疫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越合作種植甘蔗狀況及檢驗檢疫策略

一、項目背景

廣西崇左市是中國主要的蔗糖產地之一,有“中國糖都”之稱。崇左市所轄的龍州縣更是該市重要的產糖區。隨著近年來糖價的頻頻上漲,糖廠引進新的生產線設備,龍州縣轄區的原料蔗很難滿足糖廠壓榨的需求。而與龍州縣毗鄰的越南下瑯縣土地肥沃,氣候溫熱,非常適合甘蔗生長,為此,龍州縣委、縣政府積極把與越南接壤的沿邊區位優勢和蔗糖主導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促成與越南下瑯縣合作種植糖料蔗項目,為蔗糖產業拓展新蔗源。2006年11月,龍州縣與越南下瑯縣簽訂了合作種植制糖原料蔗項目,雙方計劃在3~5年內合作種植制糖原料蔗1000公頃以上。該項目的實施,對進一步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維護邊疆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合作種植甘蔗及檢驗檢疫監管情況

(一)合作種植情況

1.合作種植現狀

中越邊境雙方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推動跨境合作種蔗項目的實施。自2006年底起,龍州縣成立了合作種蔗工作組,主要負責向越南提供甘蔗種植物資及技術服務,協調處理相關合作種植事宜。該工作組技術人員經常深入越南甘蔗種植地免費為越南的管理干部和群眾舉辦甘蔗技術培訓班,系統、全面地講授甘蔗的栽培管理技術,并到田間地頭現場演示甘蔗的種植技術,包括甘蔗開溝、培土、施肥、砍運、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和現場示范,參加培訓的越方人員近千人(詳見表1),使越南蔗農基本掌握甘蔗的科學種植技術。在甘蔗砍運壓榨時期,龍州縣牽頭加強與口岸聯檢、龍州糖廠、商務、農業等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做好合作種植甘蔗的種植、砍運、入境通關、進廠壓榨等各環節的銜接,建立完善部門協作配合機制,為越南原料蔗運輸入廠采取優先運輸、優先過磅、優先入榨的“三個優先”政策,保證越南原料蔗的及時入榨,確保合作種植甘蔗項目順利開展。越南下瑯縣也大力推進合作項目的實施,自合作種蔗以來,該縣多次組織代表團共計上百人到龍州縣種蔗現場進行觀摩、學習,讓越南人民親身體驗龍州縣蔗農種蔗的具體操作方法。此外,下瑯縣政府專門指派下瑯縣商貿綜合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為牽頭部門,負責每年所有甘蔗原產地證、稅費、種植指導布置、砍運甘蔗的組織安排以及與口岸聯檢部門進出境有關問題的溝通協調,特別是積極聯系龍州縣政府部門,及時反映播種、存在困難等情況,以便雙方共同及時解決有關問題,保障甘蔗種植的順利開展。當地甘蔗種植面積在不斷地擴大。據統計,自2007年開始合作種植甘蔗至2011年榨季,越南下瑯縣的甘蔗種植面積從原來的5100畝最多增加到11496畝,生產的甘蔗(去除每年的蔗種)共有37389.627噸進入龍州糖廠壓榨(詳見表2)。中越邊境蔗農收入明顯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2.存在問題

(1)越方所需耕種物質匱乏由于受越南國內各種因素的限制,越方種植甘蔗所需的化肥、農藥、農膜、農業機械等物質匱乏,從中方往越方運送上述農用物質門檻高,特別是化肥過關一噸要加收數十元的稅,提高了種蔗成本,企業和蔗農都難以接受。

(2)甘蔗砍運存在質量問題部分越南蔗農不按照中方的時間安排有計劃的砍蔗,造成砍蔗過早、堆放時間過長,甘蔗不能及時進廠壓榨致使新鮮度和蔗糖分減少,甚至發生嚴重變質的現象,大大影響原料蔗的質量。

(3)辦理原產地證周期長越方在辦理甘蔗原產地證以減免稅費的手續方面,存在著辦理周期長的問題,給甘蔗的快速通關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外,甘蔗款有時不能及時支付給蔗農或人,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合作種植的開展。

(4)運蔗司機入越拉蔗存在安全隱患越方道路路況差,拉蔗車進入越方蔗區拉蔗存在困難。中方多次建議越方進行蔗區道路建設和維修,但是工作進展相對緩慢,同時由于存在語言差異,溝通交流不便。如果沒有做好治安防范以及相關協助工作,運蔗司機的人身安全和車輛的安全運輸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二)檢驗檢疫監管情況

1.口岸檢驗檢疫情況

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積極配合落實中越合作種植甘蔗項目實施,認真做好合作種植甘蔗進境檢驗檢疫監管工作。一是根據越南種植甘蔗病蟲害的發生、分布、危害情況,廣西檢驗檢疫局擬定了“進境越南甘蔗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報告”,確定越南甘蔗有害生物名單,確保口岸檢驗檢疫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制定了《入境甘蔗檢驗檢疫監管方案》,對入境甘蔗推行“六個一”的檢驗檢疫管理模式,即對當天入境甘蔗集中采取“一次報驗,一次取樣,一次檢驗檢疫,一次衛生除害處理,一次收費,一次簽證放行”,簡化通關手續,提高通關速度,確保糖料蔗到口岸能“快檢快放、快速通關、快速進廠”,保證入境甘蔗新鮮度。三是檢驗檢疫部門每年與地方政府部門深入越南甘蔗種植基地開展植物有害生物調查、監測及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并抽取甘蔗、土壤樣品進行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檢測。四是加強檢疫除害設施建設,配置完善消殺滅器械、消毒藥品,保證一旦發現疫情能及時處理。

2.存在問題

(1)逃避檢疫時有發生由于越方甘蔗經過雙方間的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壓榨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因而與中國國內的甘蔗相比存在一定的價格差,一些越南蔗農為了利益就逃避口岸稅費通過檢驗檢疫非駐點的邊境小道拉運入境,然后運到中方糖廠進行壓榨,這不僅給檢驗檢疫監管工作帶來難度,也為有害生物隨貨跨境傳入國內埋下隱患。

(2)實驗室檢測技術滯后邊境口岸檢驗檢疫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不足,植檢專業人員缺乏,對入境甘蔗的農藥殘留等安全項目需外送檢測,檢測周期長,不利于口岸快速驗放通關。另外入境甘蔗配套口岸查驗設施、檢疫除害處理設備不完善,一定程度影響入境甘蔗的檢疫監管。

(3)運輸環節存在防疫薄弱點甘蔗從越南運到中國糖廠壓榨,一般要經過幾十公里的距離,由于條件所限,運蔗車輛多是敞篷開放式,運輸過程中甘蔗攜帶的有害生物極易沿途散落,對我邊境甘蔗種植造成危害。

三、檢驗檢疫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部門協作機制,打擊非法輸入甘蔗活動

在加強與海關、邊防、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的同時,更要加強與越南有關部門特別是越方檢驗檢疫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協作機制,加強雙方定期會晤交流,嚴格禁止從非檢驗檢疫駐點通道和邊境小道偷運甘蔗的行為,保持嚴厲打擊偷運甘蔗的高壓態勢,既保證甘蔗快速通關,又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以及疫病疫情傳入傳出。

(二)開展產地疫情監測

加大與越南植物檢疫、農業部門的交流合作,建立甘蔗疫情聯合監測制度,開展中越邊境甘蔗產地疫情聯合監測工作,加強信息交流和業務溝通,共同把疫情監測工作做好,從源頭上防范疫情的傳入和蔓延。

(三)開展質量風險分析

在掌握越南國內甘蔗生長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的基礎上,對邊境甘蔗開展安全風險分析,依據風險分析結果調整檢疫措施,進一步明確檢疫監管的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及重點檢疫對象,提高檢疫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創新監管模式

在原來的檢疫監管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對中越邊境合作種植甘蔗實行“產地預檢、口岸快驗快放、定點加工企業監管”的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實現從種植源頭到加工生產全過程監管,既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以及疫病疫情傳入傳出,提高檢疫監管的效率,又做到甘蔗快速通關。

(五)加強檢疫能力建設

針對目前越南甘蔗入境口岸檢疫查驗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盡快完善配套口岸檢驗檢疫查驗設施;加強檢疫處理設施和口岸植物檢疫實驗室的建設,不斷改善口岸的檢驗檢疫監管條件。同時,結合口岸入境甘蔗的情況,完善入境甘蔗檢驗檢疫工作制度及操作規程,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提升檢疫監管能力。

(六)地方政府與越方相關部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

地方政府要意識到,合作項目要長期穩定的發展,中越雙方間的溝通協調非常重要,只有進一步加強與越方及相關部門的協調,建立長效協作機制,著力解決合作種植甘蔗在種植、砍運、入境通關、壓榨、物資采購以及疫病疫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才能推進合作項目的持續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