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時間:2022-06-02 03:23:05
導語: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飛速發展與能源匱乏之間的矛盾,使得節能環保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各個行業經濟領域都將節能環保作為研究重點,向節能、低碳、綠色的方向發展,農業經濟亦如此。在節能時代改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向低碳環保的方向轉變,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變革,也是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文章即對節能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節能;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成為現代社會和全球共同關心的問題,這也標志著全球經濟正在向低碳節能的時代邁進。在節能時代,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革,隨著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與現代節能環保要求之間矛盾的日益凸顯,農業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轉變,農業經濟也開啟了節能低碳的發展之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多的專家和學者開始了對節能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寶貴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借鑒和學習了前輩大量研究成果和文獻的基礎上,對節能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行研究和探討。
1節能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數量持續增長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日益頻繁、資源的破壞、過度的開發、環境的污染,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大自然已經不堪重負,自然資源正在不斷減少,人類發展與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峻,人們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資源的匱乏所帶來的危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全球各國的廣泛共識,為世界人民所關注和接受,各個經濟領域都開始向節能低碳的發展方向轉變,農業經濟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農業產量大幅度提升,農產品的種類和質量都有了飛躍式的進步,國家對農業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更是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向前發展。然而,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也逐漸顯現,水土流失、土體破壞、濕地污染、農業生產技術和設施落后等問題,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制約作用。要使農業經濟持續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走低碳節能的環保之路,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們農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粗放型經濟加重了資源浪費。經濟發展對資源需求量增加,這給原本就短缺的資源供給加重了負擔,現今,全球都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問題,而我國資源短缺的情況更加嚴重。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工業化腳步的加快,人類生存生產與資源之間越發不平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草原、森林面積減小,綠化質量不斷降低,土壤沙化嚴重,水資源的惡化,水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都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粗放型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僅使資源短缺的情況加劇,更是直接影響了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2)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威脅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人類的過度開發導致了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的日益嚴重,綠地面積不斷減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多種生物遭到了滅頂之災,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正在不斷地退化。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遭受破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3)土地和水資源污染嚴重。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工廠所排出的“三廢”的量也在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土地和水資源因此受到嚴重的破壞,重金屬含量超標,固體廢棄物的堆積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使土壤的成分和結構發生了破壞。農作物因此受到污染,加上化肥、農業以及各種食物、動物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土壤和水質都遭到破壞。農作物安全性受到威脅,農產品和動物產品的質量不達標,使得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舉步維艱。(4)農業綜合生產力不高。多年來,我國側重于工業化的發展,而對于農業發展重視度不夠,使得我國農業的發展相對于工業進程要滯后得多。農業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土地產出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我國現代農業經濟處于窘境。農業綜合生產力低,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2節能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措施和建議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農業經濟發展經驗,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雖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但是也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在節能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走綠色、低碳、節能的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對于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具體建議如下:(1)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走低碳節能的發展道路。在節能時代,農業經濟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來尋求發展之路。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重視度的提高,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經濟資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我國農業應該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在農產品安全上減少污染,提高質量,發展低碳經濟。同時,重視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積極開發新產品,研究新能源,本著綠色環保的原則,促進農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實施節能環保成本內在化。低碳環保成本的內在化是節能時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政府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加上市場機制的不斷調整和完善,對環境資源合理整合、優化配置,本著節能環保的原則,促進農業經濟走綠色、節能的發展道路。政府可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對農業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整治和約束,將環保成本納入到農產品成本中。這是市場經濟模式下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有效方法,對于環境資源浪費或者濫用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抵制和約束的作用,促進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雙贏。(3)鼓勵農業創新,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任何一個行業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農業經濟的發展亦如此。政府應該給予農業科技創新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促進新農產品和農用設備的開發,有效地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實現高新農業產業服務。新技術的開發可以使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很多能源的重復利用成為可能,不僅降低了環境的污染,還使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更賦予農產品更多的科技價值,從而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得到提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的運用使得農業生產方式得到進步,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更使農產品實現質的飛躍。(4)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我國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在環境標準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地建立和完善。隨著新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也暴露出我國農業與環境相關標準、法規中存在的漏洞。為了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完善國家和政府的相關環境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使其與現代農業發展關于節能、低碳、環保等方面的需求相適應,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國應該依托國際標準,結合中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根據我國農業發展走節能低碳道路的要求來制定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環境標準和管理體系,為我國節能型農業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3結論
在大力提倡節能、低碳、環保的今天,要轉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發展綠色農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合理整合資源,使農業經濟發展沿著友好型、節約型的方向發展。雖然現今我國農業經濟還面臨諸多問題,但是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下,隨著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農業必將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大步向前。
作者:何永家 單位: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參考文獻:
[1]周玉新.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3(4).
[2]吳鳳春.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4).
[3]陳修宏.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4(7).
- 上一篇: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 下一篇: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