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思考

時間:2022-03-24 11:13:10

導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思考

摘要: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要不斷探索農業的發展模式,與農業經濟相適應,振興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穩定的新農村。我國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情況,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進行適時改革。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

在社會發展、經濟增長迅速的今天,農業在生產和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受到人們的關注?,F如今,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動力。要加大對農業經濟的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不斷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研究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多年來眾多專家學者研究工作的焦點,其研究成就已經碩果累累[1]。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簡要闡述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觀點。(1)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要重視農業生產方面的可持續性,就是要從“量”的角度保證國家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2)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關注農產品穩定供給的前提下,使農業產品更加豐富、多樣,農產品供給安全優質,這就需要及時調整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技術,切實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和社會效應。(3)人類在無法違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不可忽視大自然的力量,要加強對自然風險的適應、使用和應對能力。只有農業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才能持續改善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保證農業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

2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許多低發展地區,現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較傳統,“慢發展”“粗生產”“低效率”“高人口”,這是長久適應地域環境特征逐步轉換而來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由于這些低發展地區對勞動力的高度依賴和拉動人口的膨脹式增長,對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著顯著的環境限制。同時,農業資源的限制給新的勞動力帶來了抑制效果,例如由于這些地區農業資源不足,人們為了脫貧致富,不間斷地對森林進行砍伐與破壞,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還有為了經濟利益對江河湖泊造成大面積的污染。這個惡性循環對未開發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促進農業經濟開發的主要形式是利用高度的集約性資本、特殊的生產架構和大規模管理相結合的生產形式,以機器和農業化工產品為主要形式的生產模式。這種生產模式給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對農業環境和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2]。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農民在進行農產品種植時,過度使用農藥、除草劑、化肥或塑料大棚等,留下的殘留物破壞了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壤和地下水。②不少家畜養殖工廠留下的動物糞便得不到有效、科學的利用和處理,某種程度上破壞了農業生態環境。③人類對農業資源的過度索取,造成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嚴重問題。以上問題不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相違背。

3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優化策略

3.1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水平。我國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大,農業生產的產品與市場需求不同步,存在脫節等現象,未來要將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鎖定在農業科技的研究與發展上。在技術水平方面,要不斷學習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借鑒一些先進的種植生產經驗,讓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再受傳統意識或科技的影響。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要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并將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充分結合在一起。在農業生產及流通環節科學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減少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實現生產效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三位一體的統一。3.2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和監管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我國是農業大國,其發展規模非常龐大,但現如今我國的農業發展在管理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缺乏科學的規劃管理制度,種植面積不集中等。這些問題導致我國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水平較低,同時農產品相對缺乏科技含量,各項指標都不能達到國際要求的標準,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弱,沒有足夠的優勢[3]。對于現代農村來說,要想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產管理機制,就要建立農村合作社,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對農業產業要實現專業化。為了提升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水平,要求相關管理部門及時立足當前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好農業發展調研工作,制定較長遠的農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和部門監管機制。例如在日常的管理工作過程中,有些地區的政府部門一味追求任期效應,盲目開展項目并片面追求規?;?,忽略了市場調研,忽視了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力,極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了提升農產品在社會的核心競爭力,農業部門要注重培育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優勢,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新、特、優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市場,延伸產業鏈,逐步提升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產業化水平。3.3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發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改革開放后,我國在快速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雖然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但很多地區仍存在追求經濟效率不惜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現象,竭澤而漁,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是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生態環境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構建生態環境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應根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開展農業生產時,要對地區的地形及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地考察,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循環利用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消耗。例如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注重廢水、廢棄物排放的管理,通過設置廢水回收站的方式將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證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4-5]。

4結束語

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將生態保護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節約資源,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服務,從根本上推動農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壽辰.新時代要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J].辦公自動化,2019(24):18-20,13.

[2]閆早成.解讀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9(34):244.

[3]滕世忠.探究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9(33):245.

[4]張陽,趙海靜.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9(23):48.

[5]吳紅巖.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吉林農業,2019(22):46.

作者:喬秀萍 單位:左權縣芹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