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模式對農業經濟效益的作用
時間:2022-09-14 10:20:25
導語:農業模式對農業經濟效益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下,任何產業都可以與互聯網結合,打造全新的產業發展局面。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將農業與互聯網結合起來,構建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是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互聯網+農業”模式對于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升作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模式;農業經濟效益;農民收入
自2015年政府部門提出“互聯網+”發展理念一來,各行各業都開始嘗試將傳統產業內容與“互聯網+”模式進行結合,并逐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農業”模式的應用,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互聯網思維與手段,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發展以及科技化發展,為農民收入的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提供有力保障。但如何合理運用“互聯網+農業”模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互聯網+農業”模式對于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升作用
1.1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農業”模式的應用,必然會對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產生影響。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可以為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但是,相關部門需要與當地的農戶、涉農企業取得聯系,通過對傳統農業發展理念的轉變來加快農業的綜合性發展,通過互聯網手段的應用來提升農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農民收入得到提升,其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再加上現代化農業管理方案的應用,就可以從根源上提升農業的綜合管理效果,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2促進農業經濟的現代特色發展
目前,農業產業結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現代化管理。而“互聯網+農業”模式的應用,在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特色發展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農業部門會運用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理念,對當前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實現農業資源的增值。其次,農業部門會從資源保護與資源可循環利用角度,對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特色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并以此來制定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協調農業的現代特色發展與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通過二者之間的有效互動來提升農業發展的規范性與創新性,為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升打好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必須要將生態環境保護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平臺。
1.3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在“互聯網+農業”模式下,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的提升是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對此,必須要以生態農業的發展為基礎制定相應的農業發展策略,加快農業的產業化運行。首先,農業部門需要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為目標,對當前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與升級。其次,農業部門需要以資源的優化利用為切入點,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現代化的農業管理體系,提升農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最后,農業部門需要始終堅持系統性原則與生態性原則,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系統化的農業管理信息系統,為農業生態效益與綜合效益的持續提升打好基礎。與此同時,農業部門還需要對當前的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互聯網發展理念,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創新,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2“互聯網+”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2.1信息技術利用的有效性偏低
農業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傳統的產業,在與信息技術進行結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科學技術,并借此實現農業生產效能的提升,對于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一些地方農業生產,并沒有對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利用,制約了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
2.2農業的生產效率偏低
農業生產效率偏低也是“互聯網+”模式應用于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農業生產效率偏低的原因,主要與農業互聯網的利用率偏低有關。例如,絕大多數地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依然以分散模式的應用為主,并沒有對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發展和規模化發展予以重視。農民群眾、農業技術人員以及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對農業的規模化生產予以重視,借助先進的機械設備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3互聯網的認識片面
一些地方存在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接收信息技術較慢,對互聯網知識掌握不深入,不全面,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效率偏低,農民收入難以提升。因此,需要加大“互聯網+農業”模式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使農民群眾對現代化農業和生產技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引導其通過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應用來實現農業生產效能的提升。
3利用“互聯網+農業”模式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策略
3.1提升農業的自動化發展水平
首先,加強“智能終端”的應用,通過智能終端來加強農業自動化運行的操作監管。因為“智能終端”的應用,可以對農業自動化系統中的任意一個環節中的運行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并給出針對性的指導建議,提高農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智能終端”的應用,還可以為農業電子自動化系統的信號控制與電路設置上設置“雙重保障”,確保在出現異常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向工作人員發出報警提示,提升農業自動化運行的安全性與準確性。其次,對農業自動化系統的統一標準程序接口予以高度的重視,確保在既定的程序運行下,提升整個農業自動化的運行水平。
3.2加強5G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
5G移動通信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與各種無線技術進行有效的銜接。將5G移動通信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當中,不僅可以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對農業自動化系統的結構進行擴充,對農業數據信息進行更加高效的整合與利用。所以,加強5G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農業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得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
3.3加強農業技術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加強農業技術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也可以有效提升農民收入和農業經濟效益。首先,要出臺一系列獎勵政策,鼓勵農村大學生回村發展農業。其次,通過一系列人才策略,將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吸引到農村,對農民群眾進行技術性指導。再次,對農村的領導干部、種植大戶進行重點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應用方法,通過這部分人帶動相關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最后,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培訓,使其對互聯網技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使其愿意積極主動的應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5]。
4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農業”模式在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的提升方面發揮著積極地作用。對此,農業部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的自動化發展水平、加強5G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加強農業技術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以此來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的應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路來鳳.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探索[J].今日財富,2021(01):52-53.
[2]劉穎會.“互聯網+農業”經濟模式及建議[J].農家參謀,2020(12):6.
[3]耿慧茹.“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南方農業,2020,14(03):186-187+193.
[4]沈張榮.分析當前"互聯網+農業"經濟模式及建議[J].新農業,2017(19):43-45.
[5]曹宇賓,程靜.“互聯網+”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運行中的探索[J].農業網絡信息,2017(01):51-55.
作者:阿依努爾 司馬義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編譯中心
- 上一篇:光纖通信縱差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研究
- 下一篇:育人機制在通信技術專業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