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生態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3 05:08:00
導語:菊芋生態栽培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菊芋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旱、耐寒、易繁殖、適應性廣、經濟用途廣泛等特點。介紹了菊芋的生態適應性,并總結了其栽培技術,包括茬口選擇、土壤處理、種薯選擇、播種、田間管理、采收等方面內容,以為生產提供指導。
關鍵詞菊芋;生態適應性;栽培技術
菊芋(Helianthustubeuosus),別名洋姜、鬼子姜,原產北美,是菊科向日葵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地下形成塊莖,其根系特別發達,抗旱、耐寒、適應性廣,幾乎沒有蟲害、抗病性強,非常適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種植,是保持水土和防風固沙的優良作物。菊芋是生產綠色食品的優質原料,可加工成菊粉、低聚果糖和超高果糖漿等,是當今保健食品和全新多功能食品的優質配料,還可生食、炒食、煮食或切片油炸,腌制成醬菜或制成菊芋脯。菊糖發酵后能制成酒精,被稱為綠色石油。菊芋的地下塊莖和地上莖葉可制作飼料,因而菊芋種植還可與發展養殖業相結合。菊芋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一般產量37.5~75.0t/hm2。甘肅省定西市菊芋年種植面積已達0.13萬公頃以上,并已建成了年生產量2000t的菊粉加工生產線,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生產格局。
1菊芋的生態適應性
1.1適應性廣
菊芋耐寒、耐旱能力特別強,塊莖只要不露出地面,在-40℃可安全過冬,第2年春可正常發芽。菊芋有驚人的抗旱能力,適宜在北方旱作農業區種植,在缺水干旱的荒漠中亦能正常生長。
1.2繁殖能力強
菊芋一次播種可多年生長,并且每年以20倍的速度擴繁。但菊芋的塊莖應每年進行采收,以提高產量。
1.3生產管理簡單
由于菊芋自身的特性,若不追求產量,一次播種就可以多年生長,治理荒漠時可采取此辦法。要大幅度提高菊芋產量,應多施有機肥和鉀肥。
1.4能保持水土
菊芋的根系特別發達,每株有上百根長達0.5~2.0m的根系,可深深地扎在土中,能保持地表層的水土,有效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同時,菊芋的莖葉茂密,能防止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是保持水土的優良作物。
1.5抗風沙能力強
荒漠地區風沙大、干燥,沙土流動性強,而菊芋能從很深的沙土中頂出地面,只要覆蓋沙土不超過50cm,就可以正常發芽。菊芋莖桿較高,枝葉可形成防護林,加上其根系發達,固定沙土效果十分顯著。
2栽培技術
2.1茬口選擇
菊芋的前茬以小麥、豆類、玉米、蔬菜茬為好,雖可連種連收,但重茬種植的必須施用大量有機肥,才能保證產量。據大面積栽培經驗,連栽2~3年后,會因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缺乏而影響產量。
2.2土壤處理
菊芋播種前應結合施基肥深翻土壤,施有機肥45~75t/hm2,配合使用生物有機肥,并按N∶P2O5∶K2O=1∶0.75∶0.75的比例施入化肥,深翻入土。
2.3種薯選擇
菊芋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因塊莖表皮無栓皮組織,在空氣中易失水而降低發芽率,并易感染腐爛。因此,要選用新鮮塊莖。應選用30~50g左右的整薯播種,用種量約900kg/hm2左右。
2.4播種時間
秋播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菊芋秋播比春播出苗早,結薯提早15d左右,且薯塊大,產量能提高12%。春季播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宜。
2.5播種密度
菊芋的播種密度為行距60cm,株距37~40cm左右,保苗4.2~4.5萬株/hm2。粘土播種深度宜淺,為5~8cm;沙土宜深,約8~10cm。
2.6查苗補苗
菊芋出苗后,要及時補苗,結合補苗進行1次除草。
2.7中耕除草
一般播后30~40d中耕松土,深度6cm左右,結合中耕進行除草。第2次中耕在現蕾以前,結合除草進行,為塊莖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2.8水肥管理
菊芋雖然抗旱,但土壤水分充足時能大幅度提高產量。現蕾期和塊莖膨大期是需水的2個關鍵時期,中部半干旱地區降水正常年份不發生嚴重干旱時,一般不需澆水。若遇夏秋連旱,應在8月中下旬澆1次現蕾水,旱地利用集蓄雨水進行補灌,一般能增收54.6%。
2.9適時采收
菊芋的抗寒性非常強,一般不會發生凍害,應根據市場需求盡量延遲收獲,以延長塊莖膨大時間,提高產量。產品采收后應及時出售,種薯要精選后就地埋藏。
- 上一篇:競聘檔案管理處副處長的演講稿
- 下一篇:密植茶園生態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