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玉米新品種種植栽培技術論文

時間:2022-05-06 05:44:00

導語:早熟玉米新品種種植栽培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早熟玉米新品種種植栽培技術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品種選擇;播種;水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棉花品種應選擇生長期短、矮化、密植的抗蟲品種、整地要精細,保證地平土碎,上虛下實、曬后能提高發芽率,保證苗全苗壯,苗期無病害、根據短季棉需水肥特點,必須采取“前重后輕”施肥法、夏季高溫多雨時,應注意排水,以防積澇成災、采用播前與播后灌溉結合、棉花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當棉花子葉展開后及時間苗、玉米在移栽前覆膜時,可選用除草地膜來清除玉米行間的雜草、注意防治棉花病蟲害,一般在棉花出土后,前2次每隔15d噴1次藥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介紹了小麥茬直播棉花套種玉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品種選擇、播種、水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供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棉花;玉米;套種;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

1品種選擇

棉花品種應選擇生長期短、矮化、密植的抗蟲品種,如中棉所50。玉米品種應選擇棒大、葉片上簇緊湊的高產品種,如魯單981。該品種為中早熟玉米新品種,具有優良穩定的豐產性和良好的綜合抗性,適宜黃淮海夏玉米區及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等地種植,尤其適合黃淮海地區套種和夏直播。

2播種

2.1播前準備

整地要精細,保證地平土碎,上虛下實。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播前曬種,一般在播種前搶晴曬4~5d,將種子攤放在木板或席上,厚7~10cm,每天翻動3~5次,切忌在水泥或石板地上曝曬。曬后能提高發芽率,保證苗全苗壯,苗期無病害。

2.2播種模式

小麥收獲后及時大田直播棉花套種玉米,要求一定要在6月10日前全面播種結束,小麥收獲后越早越好,否則減產幅度較大。一般采用8~10行棉花套1行玉米,但玉米占1行棉花空間。棉花直播可采取3種方式:一是對小麥茬進行整地,施土雜糞60t/hm2以上,尿素75.0~112.5kg/hm2,然后開溝造墑直播;二是若無土雜糞,小麥茬不整地直接開溝造墑直播,施尿素75.0~112.5kg/hm2,要求溝施且澆透水。三是若墑情較好,也可直接用玉米播種機械直接播種,不帶肥。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蓋土都必須保持3cm厚為宜(三指厚土),封土過淺易炕苗(因為當時正值高溫),封土過厚不宜出苗。棉花參考行株距50cm×20cm或60cm×20cm,棉種直播時,每隔20cm點2~3粒棉籽。玉米是在棉花每播種8~10行后,種植1行玉米,采用穴播法播種,每穴4~5粒(考慮發芽率),后留3株壯苗,穴距33cm,可套玉米1.8~2.7萬株/hm2,若地塊寬度較窄可兩邊各套1行玉米中間不套,或中間套1行玉米,兩邊不套。

3水肥管理

根據短季棉需水肥特點,必須采取“前重后輕”施肥法,并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棉株長勢等情況,科學調節水肥,實現高產、優質、高效、低耗。氣候干旱時,不僅應注意灌溉,保證棉株生長發育需水,而且施肥應與灌溉配合,否則不能被棉株吸收。夏季高溫多雨時,應注意排水,以防積澇成災。土壤條件通常偏砂性土壤,保水肥能力差,水肥管理應適當提前,并注意每次數量適當偏少、次數適當增加;而偏黏性土壤,保水肥能力強,水肥管理應適當推遲,并注意適當集中;地下水位較低的棉田可維持較長時間不需澆水,灌溉可適當推遲,在灌溉時,水量不宜太大。鹽堿地雨水過多時,要搞好排水,加速淋洗鹽堿,防止地下水位升高;雨水過少時,應注意灌水洗鹽。灌好出苗水和保苗水,水肥管理重點都在苗蕾期,必須首先灌足底墑水,保證一播全苗。并做到水肥結合,以水促肥,加速生長發育。可采用播前與播后灌溉結合。施足基肥和苗肥,要求優質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遲效肥與速效肥配合,氮、磷、鉀配合。通常施優質腐熟農家11.25~15.00t/hm2或棉籽餅450~600kg/hm2,相當于施用五氧化二磷37.5~45.0kg/hm2、氧化鉀75~90kg/hm2,磷、鉀肥要求全部一次施足,速效氮肥可少量施用,施用尿素45~60kg/hm2。棉花初花期追施棉花高肥效專用肥600kg/hm2,在2行棉花之間開溝施肥(如果墑情不好,結合澆水)。還應注意在降大雨前不能施肥,以免造成浪費。在施肥時間上,應掌握“干追早、澇追遲”的原則,以保證棉株正常生長發育。對旺長棉株應控制水肥,以防中期瘋長,后期貪青晚熟;對瘦弱棉株應加強水肥管理,促其早生快發。蕾期是棉花營養生長較旺、并轉入生殖生長的階段,注意調控。施肥過多,容易發生徒長,過早封行,田間郁蔽嚴重,花蕾脫落過多。應根據實際情況追肥,一般追施速效氮肥尿素150kg/hm2左右,以保證棉株正常生長發育。并視土壤墑情適當配合灌溉,以水促肥。蕾期及花鈴期的灌溉,如自然降水能滿足棉株生長發育需求,可不澆水。一般年份蕾期可適當灌溉,但花鈴期多在雨季,除非遇到干旱,一般不灌溉,并應注意排水防澇。花鈴期不施蓋頂肥,以防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和質量。玉米大喇叭口期(11~13片葉時)重追肥1次,在兩株之間追碳銨0.2~0.3kg,或尿素0.1~0.2kg。在玉米全生育期中,要噴施3~4次葉面肥,以確保早熟大穗;棉花全生育期噴施8~10次葉面肥,以提高纖維品質和增加單鈴重。

4田間管理

棉花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當棉花子葉展開后及時間苗,當第2片真葉展開時定苗,當80%棉苗出土時,查苗補缺。苗期中耕要求早、勤、深、細、透。雨后、澆水后必須劃鋤,一般中耕4~5次,株間松土2~3次,行間深度10cm,株間深度5cm。早打頂,早掐邊頭,7月15~20日棉花有5~6臺果枝,及時掐主頭,果枝有2~3個花蕾及時掐邊頭。玉米在移栽前覆膜時,可選用除草地膜來清除玉米行間的雜草;在玉米收獲后,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去除玉米多余果穗,在玉米生產過程中,1株玉米上有時可能出現2個以上的果穗,這時就要及時去除下部多余果穗,只留主莖上部1~2個果穗,以提高青玉米的產量和商品性。適時化控,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情況及套種地的肥水條件和苗情,棉花適時科學地進行化學調控,一般可分別在蕾期、盛花初鈴期和后期各噴縮節胺7.5~15.0g/hm2、30g/hm2和37.5g/hm2,以減少棉花蕾鈴脫落,提高產量。

5病蟲害防治

注意防治棉花病蟲害,一般在棉花出土后,前2次每隔15d噴1次藥(葉片及根部都要噴到),以后每隔20d噴1次藥(每次噴藥在下午4~5時以后,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用藥量450~900mL/hm2。特別是棉花專用藥,噴后棉花無病、無蟲,保花保蕾,同時又起到調節植物生長和葉面肥的作用。玉米、棉花的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通過種衣劑包衣防治;地老虎、金針蟲等苗期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拌麥皮作毒餌,在傍晚時,順行撒在田間防治;蚜蟲、紅蜘蛛、玉米螟、棉鈴蟲等蟲害,可用蚜虱凈、掃螨凈和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防治。要特別注意,在玉米抽穗灌漿至嫩棒上市時,要禁用劇毒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