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花椰菜反季盛產高效培育技術
時間:2022-01-27 11:23:00
導語:研究花椰菜反季盛產高效培育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縣具有適合花椰菜反季節栽培的環境條件,就當地的氣候特點,總結了花椰菜夏秋反季節無公害栽培技術,為該地區花椰菜豐產高效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花椰菜;夏秋反季節;無公害;栽培技術
**省**縣地處高海拔山區,氣候溫和,2009年最高氣溫7、8、9月平均僅22.6℃,適宜花椰菜反季節栽培,生產的花椰菜,花球肥嫩,色澤美觀,質地細密,風葉鮮類,營養豐富,深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
甘棠鄉農技站前幾年在甘棠村建立百畝示范片率先試種成功,隨后逐年向周邊地區擴展栽培,截至目前為止,全縣11個鄉鎮均有批量生產,栽培面積可超過1000hm2(包括復種),年產量可突破1.5萬t,成為**縣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現將幾年來**地區夏秋反季節花椰菜無公害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選用適宜良種
因夏秋栽培整個生育期都處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這就要求應選擇耐熱、耐濕、抗病高產的早中熟品種,主要有:慶農60天、應農65天、慶農70天、綠寶65天、豐農65天、農美65天、農美70天、青秀65天、青秀68天、臺美65天、禾峰65天、佳美50天等。
二、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2.1適時播種
根據多年栽培經驗,**地區第1批一般于5月初(立夏)播種,7月底至8月初收獲上市,恰逢銷售淡季,價格上揚,經濟效益高。最后一批宜在7月底(大暑)播種,霜降之前收獲完畢。
2.2播種方法與管理
在高溫季節,為了克服死苗的弊端,生產上常采用營養塊和營養袋育苗2種方法。
2.2.1營養塊育苗法。每10m2苗床施腐熟過篩農家肥150kg、45%氮磷鉀復合肥0.5kg,然后犁地耙平,搗碎土塊,做成寬1.3m、長7~8m平畦,畦間留30~35cm寬排水溝,將畦面耬平,結合土壤處理藥劑(見病蟲害防治)澆透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用六齒耙來回刨爛表土層,再用棒槌抹平畦面后蓋膜悶2周后備用。播種時,按8~10cm見方在苗床上劃方格,在方格中央用手指(或棒子、竹竿等)扎眼,深度不要超過0.5cm,這樣逐穴播種,每穴1粒(陳種2~3粒),播種后蓋0.3cm左右厚的過篩凈土,并在苗床上覆蓋1層草苫保濕,隨后澆水1次,如遇干旱天氣,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播后2~3d,當大部分幼芽拱土時,要及時撤去草苫覆蓋物。為了防止暴雨和烈日曝曬的不利影響,在苗床上要及時搭蓋蔭棚,頂層用遮陽網平拉搭蓋遮蔭,高度離苗床約1m左右,以利早晚斜光照射幼苗,避免產生高腳苗;在遮陽網底下加蓋塑料薄膜做成小拱棚,以防暴雨襲擊;注意棚底四周應離地面20~30cm通風降溫,不致因高溫燙傷幼苗,薄膜一般都在雨天臨時加蓋。同時小拱棚上遮陽網要及時掀蓋,一般晴天上午10時左右蓋上,下午4時左右掀開,陰天不蓋;隨著苗齡增大,每天逐漸減少遮蔭時間,直到移栽前1周,完全不蓋,進行適應性煉苗。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應及時拔除苗床中雜草,并在幼苗根莖周圍覆含腐殖質細土1~2次,避免根系外露以防倒伏,還可保墑,若遇大雨應及時清溝排水。幼苗生長期間看苗情澆水,但澆水不宜太多,以免因高溫天氣幼苗徒長。追肥視菜苗生長情況,一般追施1~2次稀薄人糞尿或尿素,但尿素追肥應注意用清水澆洗沾在葉片上的肥液。
2.2.2營養袋育苗法。采用營養袋規格為6.5cm×6.5cm的薄膜袋,營養土配方比例為5∶1,即500kg泥土配腐熟農家肥100kg和鈣鎂磷肥2.0~2.5kg,并結合土壤處理藥劑(見病蟲害防治),把藥土肥混勻悶2周后裝袋使用,注意袋中營養土含水量要達到80%左右為宜,即手捏成團,落地能散,才有利發芽出苗。然后把營養袋整齊排列于苗床進行播種,并在營養袋上覆蓋草苫保濕。播后2d內都要用細灑水壺進行澆水,保持濕度,出苗后管理同營養塊育苗。
三、大田栽培管理
3.1土地選擇
花椰菜宜選擇耕層深厚、土質肥沃的壤土、中壤土或輕壤土以及地勢較高、排灌條件好的地塊。切忌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重茬,否則病蟲害發生嚴重。
3.2精細整地,下足基肥
夏秋花椰菜品種多以早中熟為主,其全生育期較短,營養生長期吸肥早,需求量較大,因此基肥應以腐熟的農家肥、人畜糞尿、速效性氮磷鉀肥為主,一般施腐熟有機肥30~45m3/hm2、45%氮磷鉀復合肥375~450kg/hm2、農用硼砂37.5~45.0kg/hm2,然后耕翻耙平,切碎土塊,按畦寬1.3m、長10m左右開溝作畦,畦間留排水溝寬30~35cm,溝深15~25cm,低洼地宜深些,高燥地宜淺些。如果前茬是旱作或偏酸性土壤,在施基肥前7~10d,施生石灰900~1800kg/hm2,翻耕入土,能起殺菌和調和酸堿度作用,可有效消除土壤中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的不利因素。
3.3合理密植,把好移栽關
密植規格因土質、耕作施肥水平、品種特性的不同來確定,通常每畦種2行,株距50~55cm,行距50~60cm,種植2.25~2.55萬株/hm2左右。株型較小可種密些,植株高大可種稀些。定植穴開挖后,生物有機肥與鈣鎂磷肥按3∶1混合,每穴底施0.1~0.2kg,土肥拌勻后定植效果更好。因高溫高濕環境,植株生長迅速,苗齡稍長往往在苗床很容易抽薹早花,應嚴格控制苗齡在20d以內,當幼苗真葉達到4~5片時即可移栽定植,移栽前苗床應澆透水(指營養塊育苗),使移栽時帶土起坨,起苗時要小心,盡量做到不散坨,少傷根,隨起隨栽。為了避免剛定植幼苗受中午烈日和高溫傷害,宜在傍晚或陰天定植。定植后應隨即澆定根水(稀薄的人糞尿水)1次,以促進發根成活。如果遇干旱天氣,每隔2~3d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加快緩苗發棵。
3.4加強田間管理
3.4.1水分管理。因其植株生長旺盛高大,需水量較多。苗成活后,催苗期的水分供給與追肥相結合,以發揮肥效,保持畦面濕潤,防止畦溝積水,促進根系深扎廣布。前期苗體較小,若遇臺風暴雨或連續陰雨,要保持畦溝通暢,及時排漬防澇。蓮座期和花蕾初現期需水肥多,如遇干旱天氣,要實施溝灌,即灌跑馬水,保持畦面土壤濕潤為宜。總之整個生育期都應避免漫灌、積水等影響根系正常生長。
3.4.2合理施肥。花椰菜需肥量大,蓮座期和現蕾期需要較多的氮素和適量的磷鉀肥,生長盛期還必須配施硼、鎂等微量元素肥料。第1次追肥在移栽后7~10d,施氮磷鉀(22∶6∶18)復合肥150~225kg/hm2或尿素75~120kg/hm2;隔7~10d進行第2次追肥,施45%復合肥300~375kg/hm2或氮磷鉀(21∶6∶13)復合肥225kg/hm2加硫酸鉀60~75kg/hm2,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穴施后培土;第3次追肥應在蓮座期前施完,施氮磷鉀(12∶11∶18)復合肥375~450kg/hm2或磷酸二銨225kg/hm2加硫酸鉀225kg/hm2,施肥后澆足清水以免灼傷葉片。如果第1次用尿素追肥,第2、3次應注重磷鉀肥施用。定植后15~18d,用21%高硼肥1000~1500倍液加50%微量元素鈣肥800~1000倍液進行根外追肥1次。移栽后30~40d用21%高硼肥1000~1500倍液加硫酸鎂100~200倍液根外追肥1次,遇連續高溫干旱天氣,應適當增加噴施次數。如遇連續陰雨天氣,雨后要及時噴施60%微量元素鉀肥和硫酸鎂100~200倍液1次。
3.4.3折葉遮花蕾。花椰菜從現花蕾至逐漸膨大期,如不遮蓋,則易造成花蕾表面變淡黃、紫色,甚至還會生出黃毛和小葉,降低品質,所以當小花球長至6~8cm(即拳頭大小)時,要束葉蓋花防曬。方法有3種:一是將內葉折而不斷蓋在花球上;二是用稻草將內葉束捆包住花球;三是當小花球出現后,將老葉扭曲后內折,把花球全部覆蓋住。
四、病蟲害防治
4.1苗床期病蟲害防治
育苗最好選用無病蟲、新土,如用舊園土,應特別注意對立枯病、猝倒病、東方螻蛄、蠐螬等防治。如果是采用營養塊育苗,結合整地作畦,10m2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75~90g+70%代森錳鋅30~40g,或40%五氯硝基苯50g+50%福美雙40g,再與10%氯氰菊脂乳油40~50g或12%毒死碑乳油40~50g混合隨水施入畦中,藥土拌勻后蓋膜悶2周后即行播種。如果是營養袋育苗,每500kg營養土拌入40%五氯硝基苯75g+50%福美雙75克,再與10%氯氰菊脂乳油60~80g或12%毒死碑乳油30~50g混合,藥土拌勻悶2周后即可裝袋使用。立枯病發病初期用50%井岡霉素1000~1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200倍液。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霧。
4.2大田期病蟲害防治
4.2.1霜霉病。從幼苗期至成株期都能發生,尤以苗床發生較重,發病初期用50%烯酰嗎啉800~1000倍液,或66.8%丙森·結頁霉威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
4.2.2灰霉病和菌核病。發病期,可用30%環乙鋅·異菌脲(灰核殺星)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異菌·多菌靈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嘧霉胺(施佳樂)懸浮劑1000~1200倍液噴霧兼治。
4.2.3黑霉病。黑霉病又叫黑斑病,是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引起的病害。可用20%苯醚甲環唑乳劑1000~1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4.2.4黑腐病、軟腐病、細菌性黑斑病。該3種病都是由細菌所致,對防治細菌有效的藥劑都可使用。在病害始發期可用1600萬單位高滲型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500~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500~3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75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均勻噴霧。
4.2.5小菜蛾、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可結合防治其他菜蟲,采用黑光燈或糖醋酒液誘殺成蟲,前茬收獲后,要及時處理殘株敗葉或立即翻耕,可消滅大量蟲源。藥劑防治應掌握低齡幼蟲盛發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000~5000倍液,或10%除盡(蟲螨腈)1500倍液,或安打4000倍液,或5.7%氟鈴·氯乳油1000~1200倍液,或5%卡死特(氟蟲脲)乳油4000倍液噴防。
4.2.6菜青蟲。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順式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0.2%甲維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000~1200倍液,或蘇云金桿菌500~1000倍液,或滅幼脲1號或滅幼脲3號膠懸劑5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4.2.7蚜蟲。可用3%高氯·吡蟲啉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25%乙硫苯威(滅蚜威)乳油1000倍液噴霧。
4.2.8小地老虎。早春清除菜田周圍雜草,防止成蟲產卵是關鍵環節,也可用黑光燈或糖醋液或毒餌誘殺成蟲,減少蟲源。藥劑可用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還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
五、適時收獲
當花球充分長大后要及時采收,否則花球松散老化,影響商品價值。因花球采收期比較長,要分批采收,保證收獲質量。采收時砍下花球,每個花球留6~8張嫩葉,以保護花球,避免在裝運中損傷變質,瞄準商機,及時上市。
參考文獻:
[1]王偉,賈繼彪,楊學美.反季節花椰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7):30-31.
[2]韓國平.花椰菜高山反季節栽培技術[J].西南園藝,2005(4):50-51.
[3]劉冠軍,石明建,潘秀蘭.秋花椰菜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9(8):25-26.
[4]萬桂紅,劉均霞,王世維,等.夏秋花椰菜品種比較試驗[J].河北農業科學,2009(3):8-9.
- 上一篇:新聞娛樂化思考論文
- 下一篇:地稅局公務員工作和學習情況個人匯報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