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剖析

時間:2022-02-12 02:03:00

導語: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剖析

摘要:介紹了新河縣雜交谷子推廣經驗,分析了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張雜谷8號”在新河縣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張雜谷8號;推廣經驗;存在問題;對策;河北新河

邢臺市地處冀南平原,地勢平坦,多年來有種谷子的習慣。谷子是節水耐旱作物,適合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干旱地區種植,但常規谷子產量只有兩三噸,并且除草費工費時,使得谷子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雜交谷子由于產量高、米質好,而且比常規谷子省工省力而廣受農民青睞,自從2009年推廣夏播雜交谷子“張雜谷8號”后[1],邢臺市積極推廣雜交谷子的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使示范區農業效益增加7500元/hm2,受到廣大群眾和領導的肯定,有力地推動了雜交谷子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1雜交谷子推廣經驗

1.1及時宣傳

新河縣明確將雜交谷子作為今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后,大力宣傳雜交谷子的發展優勢。在3月上旬,縣組織技術人員入鄉村宣傳,并組織技術培訓,共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農民0.2萬人。同時利用縣電視臺進行技術講座,調動農民種植雜交谷的積極性。有條件的鄉還組織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到外地參觀學習,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上來。截至5月15日,新河縣共調動5個鄉鎮2459個農戶,推廣雜交谷子面積達666.7hm2。目前,雜交谷子在新河縣已初步形成規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

1.2積極推廣種植技術

1.2.1精細播種。小麥收獲后,由于2009年降雨及時,墑情適宜,谷子適時播種,技術人員及時分派到各鄉講解“張雜谷8號”的播種技術,要求群眾更新觀念,更改以往播種量大的習慣,采取精細播種,播種量為18kg/hm2。由于工作到位,為大面積推廣雜交谷子做好了前期準備。

1.2.2適時間苗、定苗。谷子長至3~5片葉時,間苗定苗,“張雜谷8號”幼苗有2種顏色,綠苗是雜交苗,間苗時留下,黃苗是自交苗,間苗時拔掉[2]。人工作業費時費事,可采用噴灑間苗劑處理,谷子專用間草劑1500mL/hm2對水均勻噴霧。

1.2.3合理稀植。“張雜谷8號”宜稀不易密,一般留苗30~45萬株/hm2[3]。

1.2.4肥水管理。谷子是耐旱耐貧瘠作物,要取得高產,必須追肥。谷子苗期抗旱能力特別強,不需澆水,拔節期遇旱才澆水,抽穗期結合追肥進行澆水。當谷子進入拔節期,結合中耕追施尿素75~150kg/hm2、二銨150~225kg/hm2、鉀肥75~150kg/hm2,抽穗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0~225kg/hm2。

1.2.5合理化控。倒伏是制約谷子產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密度,才能保證高產[4]。因此,及時化控,以減小倒伏造成的危害。

1.2.6病蟲防治。雜交谷子的主要蟲害是谷子鉆心蟲,幼蟲侵入谷子莖基部危害,造成谷子倒伏減產。在定苗后,拔節期,用有機磷加菊酯類農藥連噴2次。病害主要是穗瘟病,在谷子灌漿期,個別小穗出現白干,是穗瘟病的主要特征,其防治措施是在谷子抽穗后到開花前,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1500~2250g/hm2噴霧,或用富士一號農藥1200mL/hm2進行噴霧防治。

2存在的問題

2.1密度太大

“張雜谷8號”雜交谷穗長、穗粗,留苗密度大會使莖稈不壯甚至細弱,造成大面積倒伏,降低產量。因此,雜交谷子要高產,稀植是關鍵。

2.2化控技術不到位

倒伏是制約產量的重要因素,化控時間太晚,或不進行化控,而雜交谷子穗長穗粗,莖稈太高太細易造成倒伏。

2.3收獲沒有機械化

收獲期還必須用人工收獲,費時費力,成為制約擴大規模種植的重要因素。

3推廣對策

3.1加大推廣力度,形成規模優勢

按照以點帶面,片上擴展,在示范區的帶動下,抓好優質谷產業帶建設,通過示范縣建設,輻射帶動全市谷子產業大范圍發展。

3.2加快推廣新技術,提高產業效益

選用“張雜谷8號”,大力推廣高產栽培、配套管理、配方施肥等多項高新技術,確保產業增效,群眾增收。

3.3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谷子品質

在谷子生產中,大力推廣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積極爭取標準化和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努力形成具有品牌優勢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以增加需求量。

3.4培育龍頭企業,開拓銷售市場

盡快培育一批生產、貯藏加工、流通型企業,形成產、銷、售一條龍服務,帶動谷子產業發展。

4參考文獻

[1]喬春花,楊立軍,李登來.優質高產雜交谷子新品種“張雜谷5號”[J].現代農村科技,2009(22):17.

[2]王海英,張福生,桑英.有機谷子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112.

[3]王禮斌,楊柳.優良谷子栽培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03(2):10.

[4]吳忠芳,金亞菊,郭秀英.谷子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03(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