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機安全管理策略思考

時間:2022-04-26 11:43:00

導語:強化農機安全管理策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農機安全管理策略思考

全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農村是關鍵。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改造傳統農業、全面建設農村和諧小康社會的重要理論和內容。農機安全管理機關作為涉農部門,工作的任務和服務的對象在農村,工作內容是監督管理和服務,目的是以機增收,以機致富。可見,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農機安全管理大有可為,不可缺少。同時,新形勢對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應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機安全工作,必須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1抓好系統的建設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安全工作宗旨,農機安全管理是各個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尤其是農村小康建設中擔負著重要任務,必須進一步強化系統管理,加強系統的建設。要樹立整體意識和全局觀念,保證系統內政令暢通,做到上下一致,左右協調,提高系統的向心力、凝聚力、約束力,增強整體動力和戰斗力。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的規定要求要堅決貫徹執行,決不能各取所需,自行其是。要嚴格把好進人關,建立以準人條件為主要內容的人員進出制度。對新人人員要認真審查,搞好崗前培訓。對現有人員要按照農業部農機人員培訓工程的要求,采取脫產進修,長短結合的方式,不斷進行再教育;加速知識技能的更新。要積極工作,努力爭取理順農機管理機構,改變目前事業編制,爭取在下步機構改革中列入行政編制,以解決農機安全管理的行政執法任務與機構性質不相一致的問題。

2加強農機安全法規的建設

農機安全管理是組織實施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用運輸車等農業機械安全管理的行政執法工作。要深入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定》、《中華人民共法》和農業部《關于切通知》等一系列法規文圖片、宣傳車和召開事故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多視角、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目前,執法依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陜西省農業機械化管理條例》,但對農機安全管理及事故處理所涉很少,操作起來十分困難。近年來,由于農機事業蓬勃發展,農機擁有量猛增。目前,我縣農機總動力15萬千瓦,農業機械總值8000余萬元,全縣農村勞動量的40%以上由農業機械承擔,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和發展現代化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手段。但安全問題也將隨之出現,沒有安全管理規范性的法規是不行的。因此,建議國家能盡快出臺農機安全方面的法規,以利農機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3加強基層農機安全組織建設

要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斷對廣大農機手進行安全知識、安全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覺性。要充分發揮農機化學校的職能,做好安全培訓工作,有效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傳單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努力提高農機“三率”(即掛牌率,發證率,檢審率),制止“三無”(即無牌,無證,無檢審)。監理部門在辦理業務時,既要認真落實必要的標準、規范和便民措施,從方便機手,有力于安全生產出發,又要堅持原則、嚴格把關,堅決杜絕不檢驗交了費就掛牌,交了費就蓋章和只收費不服務等錯誤行為。對不符合《農業機械安全運行技術條件》,存有安全隱患的機械,要強制機手進行修理。對駕駛員考試不合格的,決不能發給駕駛證和操作證。要實行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工作方法,以德治感化人,以法治規范人,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要扎實搞好“農機安全示范村”的創建活動,是當前各種農機遍布鄉村、進入農民千家萬戶,農機監理不許上路查車的新形勢下,搞好農機安全源頭管理的新形式。也可在每個村聘請和設立農機安全信息員或監理協管員等,基層源頭管理便能達到有效加強,如果光靠縣鄉安全人員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