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縣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分析

時間:2022-10-10 03:24:49

導語:魯甸縣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魯甸縣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分析

1種養業現狀

魯甸縣開發較早,為古“朱提銀”的主產地,南絲綢之路的古驛站。全縣轄2鄉10鎮、70個村委會20個社區居委會,1641個村民小組,2015年末總人口458152人。境內氣候多樣,資源豐富,既產高海拔粳稻,又有四季鮮果和早季蔬菜。是全國蠟蟲、花椒、云南烤煙、蘋果、綠肥種子主產縣之一。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稻谷、麥類、蕎類、豆類、紅薯等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花椒、核桃、花生、油菜、甘蔗等為主;水果有蘋果、黃梨、紅梨、柑橘、櫻桃、桃、李、柿子、枇杷、葡萄、芭蕉、西瓜等;蔬菜有白菜、青菜、甘藍類、茄果類、蘿卜類、豆類、蔥蒜類、瓜類等;飼養家畜家禽有豬、牛、馬、羊、兔、狗、雞、鴨、鵝等;庫塘養殖有鰱、草、鯽、鯉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在水、電、路、通信等方面有較大的投入,人民的衣、食、住、行得到巨大改善。為致富求發展,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熱潮逐年擴大,至今全縣農村75%的農村青壯年勞力均在異地打工,農業生產勞力是以老、弱、婦女、兒童為主的弱勢群體,嚴重制約著農業技術推廣進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和完善。

2推廣現狀

2.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編制和隊伍。1)農業技術推廣行政管理機構。魯甸縣農業局編制16個(公務員11個,工勤5個),實際在崗22人(公務員17人、工勤人員5人)。內設辦公室、財務室、科教股、種植業股、養殖業股、法規股、產業發展計劃股、信息股、農產品質量監管股、農機股10個股室。2)農業技術推廣事業機構。縣直屬事業機構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動物衛生監督所、農機管理中心、漁業工作站、種子管理站、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植保植檢站、農產品質量檢測站、蘋果技術推廣站、蠶桑產業辦、農廣校12個職能單位,編制240個。實際在崗230人,其中正高職1人,副高職46人,中職71人,初職34人,技師3人,高級工23人,中級工22人,初級工2人,九級職員8人,十級職員7人,參公管理人員13人。鄉鎮事業機構:全縣10鎮2鄉均設有農業技術推廣站、畜牧獸醫站、農機站、經管站、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共有編制253個,實際在崗248人,其中副高20人,中職97人,初職88人,高級工7人,中級工21人,九級職員6人,十級職員9人。2.2工作優勢。1)黨和政府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農業是安天下之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確保農業增收、農民致富、農村和諧穩定的主要措施,是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穩糧調結構的有效途徑。2)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惠及千家萬戶。化肥、農藥、良種、地膜、生長調節劑、種養技術等應用技術漸進式的推廣,有效提高了糧、煙、油、果、蔬、肉、蛋、奶的產量與品質,農民不但解決了自身溫飽,而且由自給有余向產業化發展。每一項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都給廣大農戶帶來實惠,增加糧袋子,鼓起錢袋子。3)各項惠民政策暖民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種糧有補貼溫暖了億萬農民的心,承天接地的百姓輕松自由的從事農業生產,心里始終是踏實的、溫暖的。4)穩定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縣、鄉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長期以來走的是田間地角鄉間小路,不怕風吹日曬,既能吃苦耐勞,又能傳經送技,是廣大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和貼心人。2.3存在問題。1)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魯甸縣、鄉兩級農技人員人均公用經費均被單位和鄉鎮擠占用于交水電費和養車;長期以來農技人員下鄉入戶工作均沒有補助和交通費;常規農技推廣項目縣財政沒有預算經費,專項農技推廣項目給農技人員的補助少之又少,農技工作本來就辛苦,待遇還偏低,挫傷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2)鄉鎮農技人員從事業務工作的時間有限。鄉鎮農技人員長期面對百姓,工作踏實認真,是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全縣12鄉(鎮)都有農技人員被鄉鎮抽借到鄉鎮黨政辦、民政所等從事非農技推廣工作,部分農技人員難務正業,業非所用。3)農業勞動者素質偏低。農業生產受時間、節令、氣候的制約,生產周期長、投入大,自然災害難以掌控,收益率低,有的年份得不償失。留守在家的農民每年只要不放荒土地,種上莊稼了心愿,至于收多收少也就不在乎了,有返回到靠天吃飯的跡象,實施應用農業綜合技術力不從心。4)農業生產條件相對滯后。魯甸縣的江底、火德紅、梭山具有生產冬早蔬菜的光源優勢,但水利條件差,交通不便,農民無法投入,政府投入不足。文屏、桃源溫涼壩區是中國南方優質蘋果基地,但由于受冬春干旱和開花坐果期低溫霜凍的影響,年際間產量和品質差異大,規模發展后勁不足。龍樹水磨玉米、馬鈴薯糧食主產區由于農業生產條件滯后,馬鈴薯晚疫病、玉米灰斑病防控力度差。年際間糧食產量波幅較大,制約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5)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全縣絕大多數農戶還處于小農經濟意識狀態,種植品種多,力求自給,種植產品規模小,沒有市場競爭優勢,想調整種養結構也都是看上年、望鄰里、跟幫趕熱潮,一年受傷害,多年難緩和,陷入惡性循環,致使農產品市場價格上下波幅大。6)農技推廣人員年齡偏大,走村入戶后勁不足。縣、鄉358個農業專業農技人員中45歲以上的221人,占62%;加之農技人員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知識儲備有限,在現代農業發展中,高效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底氣不足,力不從心。

3發展對策

3.1積極爭取財政支持,保障農技推廣經費。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國家支持和穩定農產品供給的一項戰略措施,也是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有效手段。保障農技推廣經費,既能穩定技術隊伍,又能提高技術人員走村入戶到田邊地角開展技術服務的積極性。3.2加強領導,實行目標責任制。農業局組建全縣農業技術推廣督導組,將每年推廣的各項農業技術措施分解到各相關單位落實到人,理順鄉鎮農技人員業務職責和承擔其他鄉鎮工作范圍,建立崗位責任制,督導組分階段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列入評優、職稱推薦評審和崗位調整依據。3.3統一規劃布局,區域規模化種養。魯甸縣文屏鎮、桃源鄉、茨院鄉是我國南方優質蘋果基地腹心區,應以蘋果產業為主,配套發展紅梨、大櫻桃、林下養雞和栽種半夏、小柴胡等藥材;小寨鎮、龍頭山鎮、梭山鎮應以櫻桃、花椒產業為主,配套發展辣椒、紫皮大蒜和林下養殖;江底鎮、火德紅鎮、梭山鎮沿牛欄江流域河谷區冬春光熱資源充足,應著力發展冬早蔬菜和冬季蔬菜;龍樹鎮、水磨鎮、新街鎮、樂紅鎮地處冷涼二半山區,是魯甸玉米、馬鈴薯、蕎麥主產區和豬、牛、羊養殖基地,應確保玉米、馬鈴薯、苦蕎、燕麥和部分水稻穩產增產,更應利用好這些作物秸稈和保護利用草地資源,不斷發展壯大豬、牛、羊養殖規模,增加出欄量和農村沼氣投放料,為農戶提供清潔能源,逐步達到生態協調持續發展的目的。3.4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壯大地方優勢農特產。魯甸硯池紅、嘎嘣脆蘋果,桃源牛干巴,小寨櫻桃,龍頭山、梭山花椒,魯甸大麻核桃,龍頭山辣椒、紫皮大蒜,龍樹火腿等農特產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應加大產地認證,生產標識管理,制定生產標準規模發展,實施專業化經營。3.5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引資引技力度。加強魯甸優勢農產品宣傳力度和出臺發展優惠政策,鞏固和拓展與外地客商的合作優勢,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守信履約,訂單種養;引進先進農藝技術示范帶動,為魯甸農特產發展提供技術支撐。3.6切實開展技術培訓,建設示范樣板。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縣、鄉農技人員每年均抽部分送出去培訓學習,堅守崗位的請進來指導示范,不斷拓寬農技人員的知識面和服務能力。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根據農民意愿和社會需求切實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培植造就一批農民技術骨干、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民企業家和種養大戶。鼓勵農技人員領辦創辦各類農科示范園,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促使農民學會干,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依托當地優勢農特產建立縣、鄉、村三級示范樣板,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助推效應,農民增產增收才是硬道理,督促農民干向農民要求干的轉換。3.7公開招聘新生力量,穩定農技推廣隊伍。每年依據退休、外調和編制情況,擬定招聘計劃報請相關部門招聘專業對口大學生補充農技推廣隊伍,對新進人員做好傳幫帶,加強溝通交流,使之盡快成長為業務骨干,有序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作者:臧爾漢 臧瑾 竇鮑江 單位:魯甸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