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和方法

時間:2022-08-03 09:53:11

導語: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和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和方法

【摘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我國的經濟發展要求超高的農業技術水平作為技術經濟發展的基礎,要想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加經濟效益,就需要在農業技術發展上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轉變農業技術為農業生產力,本文通過對于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進行綜合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為提高農業技術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農業技術;現有問題;應對措施

農業技術推廣的目的是要順利地將農業技術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利潤,同時也是發揮科技作用的重要途徑。因此,能否實現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目標,將與農業生產的順利發展有關。只有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才能順利實現農業科學現代化的目標,才能保證農業發展達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目標。

1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

1.1農業技術人員分布缺乏合理性。盡管這些年國家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做出了相應的努力,農業擴展組織在所有地區都設立了相應的組織,但目前的情況是,人們多重視市級和縣級的農業推廣工作,市政府和縣政府的狹隘范圍限制了很多地方農業技術的提升。盡管鄉鎮地區也設置了農業技術的擴展站,但由于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嚴重缺乏而不能有效地發揮其作用。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工人們,以鄉鎮地區為重點,很少深入到農村農業技術推廣的前線。關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組成人員調查發現,僅在城市農業推廣組織的人才隊伍相對比較合理,同時,這些人員具備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人員組成中包括較多的高級專業人員。比較起來,在縣級農業推廣機構,不但缺乏專業化人員,特別是人員構成也不合理,人員所掌握的知識結構同樣也不合理,而且隊伍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生命力嚴重匱乏[1]。1.2缺乏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農業推廣體系的完善往往與農業技術推廣的預期推廣效果直接相關。目前,中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由省、市和縣三個部分組成,主要承擔起推廣職責的機構范圍卻主要局限于縣級。舉例而言,以土壤中所含無機鹽與有機質檢測來說,按理說應該對市級機構或者縣級機構做好實施負責工作,但市級機構或者縣級機構接管項目以后將直接送至市級或者縣級土壤肥料站,要求其負責對土壤和肥料的檢測,這不僅是對于技術方面專業化的挑戰,而且還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土壤采集上,與此同時還需要優質的實驗項目工作室,所以它需要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工作的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同時,縣級農業推廣機構正面臨著人才、技術力量以及資金的短缺,難以實現推廣研究的工作,而且,市級機構沒有對其進行明顯的指導約束的結合管理工作,僅僅達到了業務指導層面的合作與對話級別,難以形成一個有層次、有體系的農業推廣系統,很難做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不能達到應有的預期效果[2]。

2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2.1農技推廣要適應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和實現技術跨越的需要。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是科研成果延續和創新的關鍵環節,是科研、教育、生產的重要環節,只有做到成果轉換為實際生產力才能做到促進農業技術進步、提高農業競爭力。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需要從數量轉向質量的轉換效率,做好質變對于量變的準備,實現事物的飛躍式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通過推進機制創新促進科技人才的積極性的提高。促進科研人員積極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提高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同時也要做到提高農業推廣意識,能使科技人員的積極參與農業生產各方面。確保農民市場和風險意識增強,保證意識的增強促使農民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確保了解新信息顯著增強。我國政府工作要優先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切實加強政府在推廣農業技術方面的領導地位。要看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存在這個問題將難以支撐農業推廣服務的發展,農業科研成果不能及時投入生產,不可能有科學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將是空談。各級領導要樹立農業推廣工作的研究,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作為科學技術的突出重點,提入政府的重要日程,增加推廣工作[3]。2.2加快推進農業技術人員合理性分布。雖然農業推廣機構在我國已經建立了覆蓋城市、縣,甚至也在鄉鎮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但在農業技術人員有很大的區別,市、縣級機構基本與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高校捆綁,人才不能有效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時,鄉鎮一級技術員只是完成工作,沒有真正進入農村家庭,農業擴展工作由于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限以及工作意愿不強,導致農業推廣工作的效果不能盡如人意。在面對這種情況的背景下,有關部門必須站出來,對農業技術員進行合理性分配,安排一些高級技術人員在基層農業推廣機構中,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為農業技術的推廣。2.3降低農業推廣的風險和難度,實現農業推廣的效益最大化。農業技術的推廣是充分利用先進農業科技的優勢,使農民逐漸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自覺和愿意使用農業科技的過程。只有這樣,農民才會越來越需要逐步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以創造更高水平的經濟發展需要。確認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地位,將改變農民傳統觀念作為主要的手段,通過農民教育,確保農民自身缺陷得到糾正缺陷,否認其現有做法和行為,有意識地改變他們的生產和行動。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教育的教育功能,促進社會進步。從國家層面說,教育可以提高勞動力自身素質,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發現農村市場潛力。從農民總體來說,教育可以從根本上動搖的小農經濟生產的封閉性,為農村發展提供新的驅動力,為改善農村現代化目標加速。對個體農民來說,教育可以提高自身對于世界的認識,改變傳統觀念,與時俱進。教育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社會公正。

3小結

從歷史發展的潮流和實踐的不斷發展來看,農業發展的速度不僅僅取決于新技術的創新,還取決于新技術的推廣程度。要想依靠新技術實現農業的新發展,必須將足夠的工作重心放在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華芳.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6,(11):124-125.

[2]胡玉明.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問題探析[J].江西農業,2016,(6):51.

作者:張愛華 單位:山東省單縣蔡堂鎮農業技術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