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懸浮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5-09 11:31:45
導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懸浮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狀,包括推廣機構設置不合理、缺乏資金支持、推廣體系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懸浮機理,并提出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對策,以期為實現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農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也是民眾賴以生存的基礎。雖然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比較多的發展機遇,但是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對農業生產力水平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將科學技術和機械設備等作為支撐,不斷提升生產效率。這就需要與新時期發展形勢結合在一起,對構建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模式不斷完善,促使其滿足農業經濟的實際發展需要,從而推動農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1]。現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懸浮機理及發展對策介紹如下。
1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狀
1.1推廣機構設置不合理。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的相關機構在設置方面還具有不合理的問題,職能交叉的現象也比較明顯,同時鄉鎮機構存在著職能劃分不合理及管理部分責任不清晰等問題,這不僅容易造成政府部門財政負擔較重,也會對推廣工作產生不利影響。例如,畜牧業及農業種植需要由農業部門管理,其涉及到的部門較多,人員冗雜和溝通不足等現象明顯,使得權責混亂的問題更加嚴重,因而也就無法使得各個崗位正常運轉,對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效果的凸顯具有不利影響[2]。1.2缺乏資金支持。從本質上來說,農業技術推廣是為了能夠推動農民群眾獲得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其公益性特點更加顯著,需要政府部門提供必要資金支撐。但是,實際調查發現,當前很多地區對于農業技術推廣重視不夠,這也造成很多鄉鎮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無法得到保障,而且相關研發部門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存在著資金支持不足的問題,各項技術培訓及試驗工作都無法有效開展,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無法順利實施。1.3推廣體系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雖然現階段現代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而且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更加廣泛,但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應用還沒有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造成農業技術缺乏完善的推廣網絡。農業信息化水平相對不高,使得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所存在的運行機制無法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尤其是鄉鎮推廣機構運轉時,其信息化服務體系需要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隊伍也要完善。雖然一些地區已經開展相關建設工作,但是由于推廣人員對市場的認識和了解比較有限,這也就造成農業信息資源陳舊和分散的問題比較明顯,無法提高推廣效果[3]。
2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懸浮機理分析
2.1農村社會分化程度逐漸加強。在新常態下,中國農村社會呈現出分化的態勢,市場經濟沖擊造成農民利益分化及價值觀念多元化,教育和信息干擾等使得農民生計方式也更加多樣化,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升也造成收入和分配及消費之間差異明顯。在城鄉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及社會結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家庭生產逐漸轉化為多種經營模式,農民生計方式也不斷表現為非農業就業的多元化發展。在農業內部,農民不斷從單一化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向農業服務及產品流通等方向發展,在農業外部,農民多渠道實現非農業就業,分工合作現象較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階段援助小農的目標中,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仍為傳統體制中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一元化的個體無法滿足多元群體的農業技術服務需要。2.2市場供給響應化。農產品供求關系不斷呈現出總量均衡和結構性矛盾明顯的現狀。人口增加和膳食結構關系到糧食安全,一些農產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比較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有限的技術也對農產品的供給量造成較大影響。在現代化農業和全球化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市場需求始終是農業效益及農民收入的決定因素,而且生產和供給和需求之間適配程度更高,而僅僅是政府機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所承擔的技術供給具有不均衡的問題。中國農業推廣體系存在著較大的結構變化空間,而農業技術供給和農業需求的不同步也需要對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以完善[4]。2.3農業知識傳播渠道電子化。現代農業主要是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技術高度密集的跨界產品,而且要不斷加強其對外開放的程度。農業需求和供給之間的互動產生市場變化,進一步推動其與農民和農村發展相關的知識內容及信息等逐漸深入到電子化傳播的渠道中。在現代電子化網絡及多媒體的基礎上,多種農業知識傳播渠道使得現代農業技術具有更加強大的虛擬供給方式,這也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網絡操作技術和辦公設備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對策
3.1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要能夠順應時展的潮流,促使農作物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以提升,才可以顯著提升農村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水平。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構建時,農業工作者是生產的主體,因而農民在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時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在以農民為主體的前提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不斷完善可以使得其充分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在新常態下,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需要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滿足農業生產要求,構建體系化特點明顯的推廣模式[5]。3.2科學設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目的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程度加深,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在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時,應該以農業發展自身需要為基礎,根據農業發展的要求體現公益性和經營性等特點。此外,要遵循相關管理條例,在市場化的方式應用基礎上,設置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積極引入農業新技術。在對農業新產品合理試驗和示范的情況下,使得其公益性質和經營性質凸顯出來。例如,將土肥和糧油等融合在一起構建推廣機構中心,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開展新技術試驗工作和示范工作,積極參與到產業開發等公益性服務工作中。3.3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國家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資金分配時,政府也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借鑒國外或其他地區成功案例,對農業技術培訓制度不斷完善,或將部分支農資金和土地出讓金作為農業技術培訓的啟動資金,使得資金來源更加可靠。政府要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資金管理力度,避免資金浪費,為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提供有效保障[6]。
4結語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構建系統化的推廣模式,促使農技推廣體系和服務方式充分滿足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使得農作物的市場競爭力較大幅度提升。在滿足農業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遵循相關管理條例,科學設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促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更好地落實。
參考文獻
[1]劉鳳英.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的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9):66.
[2]冉澤勇.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27):97-98.
[3]沈江龍.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11):180-181.
[4]王瀚澤.淺探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J].新農業,2019(7):98-99.
[5]相宇.新常態下農業科技推廣的現狀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4):46.
[6]張紹富.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18(18):29.
作者:蘇辛 單位: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 上一篇:羊布魯菌病流行特點及預防措施
- 下一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問題及創新策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