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技術創新及培訓措施

時間:2022-08-07 04:10:17

導語:農業機械技術創新及培訓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技術創新及培訓措施

中國是人口大國,而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卻很少,怎樣用這少量的土地資源養活如此多的人,農業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有效的提高了單位面積內農作物的產量。太空育種不僅培養出了高產能的新品種,而且拓展了農作物的種植空間。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技術創新和技術培訓措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農業機械技術的現狀

農業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農業機械技術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農業的發展,從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1.1重視程度不夠。工業發展創造的及時經濟利益吸引大批量人員參與到工業生產之中,農業機械技術缺乏培訓資源,接受培訓人員普遍文化素質低,沒能認識到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培訓就抱著應付的態度,走走形式。看似簡單的機械操作,由于操作員的掉以輕心而造成操作失誤,影響農作物的播種或收割;操作不當,損壞機械的現象時有發生。1.2缺乏創新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大部分還沿用傳統的技術,培訓中沒能及時將更新過的新型農業機械技術加入進去,培訓內容陳舊,沒有吸引力,達不到培訓的目的。培訓方法也一成不變,受訓人員會越來越少,嚴重阻礙培訓計劃的執行。1.3硬件配套支撐不足。農業機械技術大部分是實踐操作的培訓,目前在農村的大部分地區,沒有相應的農業機械供培訓者使用,培訓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表演,受訓者沒能真正掌握農業機械技術[1]。甚至有些地區,沒有固定的培訓地點,專業的培訓員,培訓機構都沒有建立。

2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方案

創新是技術的靈魂,農業機械技術由于其固有的枯燥性,培訓難度大。但農業機械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促進農業快速發展,提高人民飲食水平的保障。所以農業機械技術培訓陷入兩難的困境之中,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方案能增加培訓的趣味性,促進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2.1發展新生源,重點搞技術。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人民只注重它的經濟效益,農作物貿易機構多如牛毛。而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技術卻被忽視了,農業科學技術研發機構如鳳毛麟角。鑒于這一現象,國家應倡導相關農業重點區域利用其自身的優勢資源,帶頭組織創辦農業技術研發機構,廣泛吸納農業機械技術人才,增強培訓力度,為實現大面積農作物機械化操作奠定基礎[2]。2.2政府需支持,引入新活力。農業機械設備的制造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應鼓勵農民購買使用機械來代替手工農業操作,適當的給予購買者免稅和資金補貼,以此來減少機械制造企業的研發困難。同時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對機械制造企業實施優惠政策,為農業機械制造的研發引進更多流動資金和資深企業。從而優化農業機械的功能,提高機械播種、收割和加工的質量。技術研究主要是要提高機械操作的質量,但目前有些企業只注重機械加工的生產效率,在許多方面機械加工的產品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機械制造需要政府的支持,為其引入新活力,來提高機械的性能,改善操作工藝流程。

3農業機械技術的培訓措施

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的主體是受訓者,培訓者起主導作用,培訓也是一種針對性強,注重活學活用的開放式教學。培訓措施是否得當是培訓成敗的關鍵因素,培訓時一定要選用合理的培訓措施。3.1端正態度,提高意識。培訓時,一定要讓受訓者樹立為農民服務的服務意識,接受培訓的人員素質不高,培訓中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認識到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培訓過程中時刻提醒受訓者認真學習新技術,上崗后要能獨立快速操作,服務于農民,讓機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從而減輕農民勞作壓力。3.2以身作則,榜樣培訓。培訓人員要以身作則,為受訓者樹立榜樣。技術是時時更新的,培訓者應不斷學習、研究,提高自身在農業機械技術領域的水平,與時俱進,時時刻刻提升自我價值。理論和實踐操作同等重要,培訓者能靈活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還要注意生態環保問題[3]。培訓者只有從自身出發,才能讓整個培訓流程更加完美。3.3借用新技術,改進培訓方式。現場培訓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培訓或簡單操作流程的培訓,而是手腦并用的活學活用的演示與講解。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的傳播速率快,傳播方式新穎,傳播內容豐富多彩。所以,培訓者應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這些優點,加大力度推廣農業機械技術,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接受培訓,學習新技能。

4結束語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而人們生活中所需要的食品基本都是由農業生產提供的。研究農業機械技術歸根結底是在造福人類,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所以建議人們從思想上重視農業機械技術,并驅動行為積極參與農業機械技術的研究,推廣新技術。

作者:范志杰 單位:河北省定興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王德勇,姜富年.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措施[J].鄉村科技,2016(21):92-93.

[2]盧曉玲.新時期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34(12):47.

[3]鄧超.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問題分析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