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雛飼養技術重點論文

時間:2022-08-14 05:01:00

導語:雞雛飼養技術重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雞雛飼養技術重點論文

育雛是指1—42天內雛雞的飼養和管理,育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成期的均勻度、成活率等指標,育雛成活率的高低又是蛋雞高產,穩產的前提,所以育雛是蛋雞生產中的關鍵環節,現就如何提高雞育雛成活率,介紹如下:

一、育雛前準備工作

1人員準備選出技術精、責任心強的職工作為育雛人員,保證人員的質和量,做好思想工作,使之做好精神上、物質上、技術上的準備。

2訂雛訂購雛雞時,應選擇信譽好的孵化場,訂雛的數量應稍多于產蛋初期籠中所容納的總量。

3選舍與消毒選通風、安靜、干燥、保暖的地方做雞舍。在進雞前一周,將雞舍清掃干凈,設備沖洗完后,進行徹底的消毒、熏蒸。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0毫升,高錳酸鉀20克的比例混合(注意一定要先放高錳酸鉀,后放福爾馬林),使其產生大量煙霧,然后迅速關閉門窗,經過24小時后開窗將煙霧放完后關閉門窗5—7天,進雛前一天,將育雛舍預熱到34度左右,相對溫度69—70%,備好飼料,藥品,疫苗。

4飼料的準備按雛雞的營養需要配合好易消化、營養平衡的飼料,料要新鮮,防止霉變。

5選雛雛雞宜選羽毛整潔,眼睛有神,叫聲洪亮,較活潑,摸腹部,柔軟有彈性,臍帶收的好,握在手中掙扎有力的健康雛雞。

6運雛在運輸前,有條件的最好先給雛雞飲5%的糖水,并按比例加紅霉素等抗生素以減少運輸引起的應激反應。運輸雛雞要用專用的運雛箱。如裝100只雛雞應用規格為45×60×18(厘米)的硬紙箱,紙箱四周和頂蓋打一些直徑為1.5~2厘米的透氣孔。夏天裝雛密度要小些,并要攜帶防雨苫布;冬季要準備防寒棉被和毛毯。本著迅速,安全,清潔衛生的原則,運輸途中要勤檢查,防止悶熱,受壓,受凍,受風和日光直射造成傷亡或繼發疾病。

7接雛雛雞運到后,將雛雞按已計算好的數量放到每層籠中,小雞一般放在最上面的幾層中,因為上層溫度較高和便于管理,放好小雞后,要盡快給水,水要用溫水,并加入5—8%的糖水或葡糖糖水。等2—3小時后再給料。料可撒在淺盤或紙上。

8調整采食面在籠內飼喂一周后,可逐漸改用籠外的料槽,水槽飼喂,這樣可增加采食面積,有利于雞只均勻發育。

9觀察雞群飼養員除了喂水添料外,還要勤觀察雞的狀態,包括:健康狀況、光照、雛雞分布情況、糞便情況、溫度、適度、死亡率、通風、飼料及飲水情況,同時還需做好通風保溫等工作。

二、溫度與濕度

溫度是決定雛雞成活率高低的關鍵因素,因此應適宜,平穩。第一周溫度在32—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一直降到20—22度或與室溫相同,育雛室的溫度適宜否可根據雛雞的表現而定,溫度低時:羽毛蓬亂,懶動,擠堆,喂飼料時不敢外出吃食。溫度高時:展翅,張口喘氣,不愛吃食,搶水喝。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分布均勻,食欲良好,糞便正常,休息安寧。

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前提下,注意通風換氣,在育雛前10天,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以后50—60%即可。

三、密度

合理的密度可以給雞只提供均等的喝水、吃料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均勻度,還可預防雛雞啄肛、啄羽等惡癖的發生。密度過稀,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費現象。合理的密度為1—2周齡,籠養每平米60只,3—4周齡,每平米40—30只,5—6周齡,每平米30—20只左右。

四、光照

雛雞視力較差,為了便于吃料、飲水,控制其體重,應給予合理的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如果白天光照時間達到要求,晚上則不必開燈補光。若遇陰雨天,則白天也需開燈,雛雞第一周的光照時間為1—2天為24小時,3—7天為20小時,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5瓦,第二周光照時間為15小時,強度為3瓦,第三周至第六周光照時間為8小時,強度為1瓦。

五、開飲與開食

出殼后的第一周是其一生中最關鍵時期,因預防接種,長途運輸,孵化條件不適等,導致出殼雞脫水和多種應激反應,對這些雛雞必須給予特殊飼養管理。相對而言,開飲較開食更重要,一般先給其飲用0.01%的高錳酸鉀水(以后每周一次),飲水0.4小時后喂料,開食料可用碎大米配合飼料,蒸成半熟,最好每100只雛雞料加3—5個熟雞蛋黃。喂料時少喂勤添,每天6—8次,二周以內喂八成飽即可,前三天喂濕料以后漸改為干粉料,一周后全改為干粉料,兩周后每天喂5—6次,并在飼料中加入1%米粒大小的砂粒,讓雛雞自由飲用清潔的水。

六、斷喙

斷喙最佳時間為7—9日齡,斷喙時上喙切除二分之一下喙切除三分之一。操作時注意不要燙傷雞舌,為防止出血和減少應激,斷喙前2天可在料中加入2PPM維生素K,上籠時,根據斷喙情況及時修喙。

七、分群

及時分群:合理飼養密度是提高育雛率很關鍵的一步,一般飼養密度是由雞舍的構造、通風情況、飼養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但從經濟效益角度講,飼養商品代可大群飼養,種雞以小群飼養為好。每群中的弱雛應及時挑出單獨飼養,重點照顧。當雛雞四周齡時,可進第一次分群。至8周齡時進行第二次分群。目前,根據養雞生產的實踐證明,雛雞到10周齡左右再進行一次組群好。公務員之家:

八、免疫

育雛期間除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清潔衛生外,應根據雞群免疫程序來制定雛雞的免疫程序表。在育雛期間注意做好馬立克,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疫苗接種工作。

合理進行預防投藥有助于提高育雛成活率。破殼的雛雞在出雛時有輕度失水,出雛后又經雌雄鑒別,注射疫苗等一系列的工序,應適當給雛雞補充一些口服液鹽。雛雞日糧中應添加有利于消化或有營養價值的添加劑,如復合維生素B、酵母等。為預防白痢和大腸桿菌等病的發生,育雛前兩周內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藥物。兩周后的飼料中添加球蟲靈,復方敵菌凈等抗球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