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棉花新種類岱雜2號F1對比實驗

時間:2022-12-15 11:31:00

導語:小議棉花新種類岱雜2號F1對比實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棉花新種類岱雜2號F1對比實驗

棉花新品種岱雜2號f1是安岱公司繼岱雜1號F1之后即將推出的又一個高產穩產的棉花新品種。其生長穩健,抗逆性強,高溫成鈴率高,2009年試驗田籽棉產量為5569.5kg/hm2,比岱雜1號F1增產22%。岱雜1號F1已在東至地區種植多年,其種性已開始衰退,為尋求該地替代后續棉花新品種,特進行該試驗,以掌握岱雜2號F1在當地的適應性與豐產性,為進一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棉花品種分別是綠億5號F1、金雜606F1、荊雜棉88F1、岱雜2號F1、岱雜1號F1、創雜6號F1。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安排在東至縣昭潭鎮昭潭村西山組一農戶承包地,大田面積500m2,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水源條件充足,常年降雨充沛,陽光充足。地處東經116°48′20.5″,北緯29°41′30.2″,海拔為37m,地勢平坦,前茬為冬閑田。

1.3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其中以岱雜1號F1為對照(CK)。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方法,不設重復,小區1.65m×13.60m,行向為東西走向,密度2.139萬株/hm2。

1.4試驗實施

采用營養缽單籽點播,4月14日播種,4月19日出苗,5月9日移栽,苗齡20d,寬窄行栽培,6月18日整枝,8月9日打頂,苗床期用20%助壯素3500倍液輕噴施1次,控長促壯,大田期分別在6月5日、6月25日、7月20日進行化控。5月30日淺中耕1次。8月10日后每隔10d進行1次根外追肥,共3次。用2%尿素溶液和98%磷酸二氫鉀1500倍液混合噴施。苗床肥用棉花壯秧劑45g/m2,同時進行土壤消毒。大田基肥用57%磷酸二銨(N∶P∶K=15∶42∶0)112.5kg/hm2穴施。5月17日輕施1次輕水糞,6月24日深施第1次花鈴肥,施棉花配方肥(N∶P∶K=20∶8∶17)375kg/hm2、尿素112.5kg/hm2、氯化鉀112.5kg/hm2、硼肥15kg/hm2。7月29日結合抗旱撒施尿素150kg/hm2、氯化鉀75kg/hm2,8月13日撒施尿素112.5kg/hm2。苗床用3%呋喃丹撒于缽底以防蚯蚓破缽,4月21日、27日分別防治立枯病。大田移栽后當天用2.5%敵殺死乳油1000倍液澆施,防治地老虎。整個大田期防治蟲害8次。主要防治盲春蟓、棉薊馬、斜紋夜蛾、棉紅蜘蛛和棉蚜。大田期沒有發生枯黃萎病。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特點

岱雜2號F1全生育期與對照相同,均為123d。屬中熟品種,前期上桃快。子葉中等大小,腎形,苗期長勢中等,大田生長穩健,莖桿堅韌,株型緊湊,抗倒能力強。葉色淡綠,中等大小,鈴卵圓形,稍尖,4室,偶有5室,每室8~9粒種子,鈴殼薄,易拾花。大田生長勢稍強于對照,但其他品種生長勢均強于岱雜2號F1(見表1)。

2.2經濟性狀

經過三桃調查,綠億5號F1伏前桃最多,為15.0個,余者均在12.0個以上。岱雜2號F1伏桃成鈴數及成鈴比例最多,分別為10.2個和20.8%,荊雜棉88F1成鈴數最少,為5.0個。各品種秋桃成鈴率均較高,均達到了46.0%以上,最高是對照的58.1%。單株成鈴數比對照岱雜1號F1多的只有岱雜2號F1,多6.0個(見表2)。

2.3產量結構

株高以荊雜棉88F1的107.6cm為最高,其次是岱雜2號F1的103.8cm,最矮為對照的86.0cm。第1果枝節位只有對照、綠億5號F1、岱雜2號F1分別為5.5、5.5、5.2個,其余均在6.5個以上。對照和創雜6號F1單株脫落數分別為36.0個和39.3個,比岱雜2號F1少5.0個和1.7個,其他品種均高于岱雜2號F1,只有岱雜2號F1單株成鈴率為54.4%,略高于對照,其他品種均較對照低。對照實際籽棉產量為4563.0kg/hm2,位列試驗第4位,岱雜2號F1比對照高1006.5kg/hm2(見表3)。

3結論與討論

受2009年7月底的一次狂風暴雨影響,導致伏桃基本脫落,因而是2009年秋桃成鈴比例高的一個關鍵因素。試驗結果表明,岱雜2號F1大田綜合性狀表現優良。生長勢要稍強于對照岱雜1號F1,株型緊湊,生長穩健。根系發達,抗倒耐肥能力強,高溫成鈴率高,產量高,穩產性能好,適應性廣,可進一步擴大示范推廣面積。該品種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