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配套培育技巧

時間:2022-12-27 11:40:00

導語:慈菇配套培育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慈菇配套培育技巧

慈菇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高,可利用低洼水田進行大面積栽培;可作早稻、早藕、小麥、夏茭白等作物的后作。慈菇又是一種堵淡補缺蔬菜,且較適貯運,是水鄉較有發展前途的水生蔬菜。通過近年的實踐,初步摸索了其栽培規律,現將有關栽培技術簡述如下。

1培育壯苗

生產中多采用頂芽作種。在冬前將頂芽稍帶一部分球莖用刀削下,適當攤晾至表皮干燥后,窖藏越冬。4月上旬取出留種或頂芽,放入潔凈籮筐內,上覆蓋潔凈的濕稻草,晴天置于避風向陽處取暖,夜晚移至溫暖的室內,保持溫度在15℃以上,經10~15d出芽,即可插播于苗池育苗。如播期較晚,氣溫已達15℃,可不經催芽,直接置苗池育苗。一般大田需用頂芽量為150~225kg/hm2。育苗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按行株距為10~12cm插入頂芽,插播深度一般要求頂芽從下向上的第3節插入土中1.5~2.0cm,保持2~3cm的淺水。如種芽大小不一,應將大小頂芽分開插播,以便秧苗田管理。秧苗萌芽生長期間,保持2~3cm的淺水,以利提高土溫,促進發根,如遇晚霜,夜間灌深水防凍;第2天再放淺水。播后7~10d開始發根生長,可追施苗肥1次。施20%的腐熟糞肥15t/hm2,或尿素75kg/hm2,促苗早發。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蟲等。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步加深水層至6~10cm,適當增施磷鉀肥,防止生長過旺或生長不良。

2大田栽植

選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土層較厚的低洼水田,深耕20cm,施廄肥或糞肥45t/hm2、總含量45%的三元復合肥450kg/hm2、過磷酸鈣600kg/hm2作基肥。翻耕耙平,灌入淺水,即可栽植。慈菇的定植時間因氣候條件及茬口安排而異。早熟慈菇栽插不宜過早,一般要求苗齡達45d以上,具4~5片葉,株高達30cm左右。若秧苗太小,栽后發棵慢。晚熟慈菇要盡可能早栽,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應在8月上旬栽插完畢,否則生育期短、生長量不足,產量將大幅度降低。慈菇要求淺水栽插,合理密植。早熟栽培生長期長,一般行株距為(40~45)cm×(40~45)cm,晚熟栽培生長期短,一般行株距為35cm×35cm左右。

3水肥管理

以淺水勤灌、嚴防干旱為原則。在高溫多雨季節適當排水擱田,以防徒長;在高溫干旱情況下,適當深灌涼水。一般植株生育前期保持3~6cm淺水;梅雨季節,植株易徒長,可于7月上中旬擱田1次,以控制地上部生長,使植株生長強健,提高抗性;在7—8月氣溫達35℃以上時,可于深夜或清晨引灌涼水,并加深水層至12~20cm,減輕高溫的不良影響;8月中下旬以后,氣候轉涼,再恢復8~10cm的水層;9~10月,植株球莖開始膨大時,灌淺水3~5cm。慈菇整個生育期間肥料的施用,應遵循促、控、促的原則,重視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一般在定植后10~14d,即活棵后開始追肥,可施20%的腐熟糞肥22.5t/hm2,或尿素150.0kg/hm2。此后一般不施肥,直至秋季天氣轉涼,植株開始大量抽生匍匐莖時,追施1次重肥,以促進結球,一般施腐熟糞肥37.5t/hm2,或尿素375.0kg/hm2,另加草木灰1500kg/hm2,或硫酸鉀225kg/hm2。

4病蟲害防治

慈菇的主要病蟲害有黑粉病、斑紋病、褐斑病、蚜蟲、鉆心蟲等。在防治上,選用較抗病的寶應紫圓品種;實行合理輪作,對種用球莖或頂芽進行消毒處理,慈菇黑粉病于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噴霧,7~10d噴1次預防,種植前清除慈菇殘茬,消滅越冬幼蟲及早清除田間及周圍澤瀉科;雜草發病初期摘除病葉,進行深埋或銷毀。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噴霧,7~10d噴1次預防,慈菇斑紋病發病初期用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輪換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1次,共噴3~4次防治。蚜蟲于幼蟲孵化初期,及時噴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防治,交替使用。如幼蟲已鉆入葉柄中蛀食,葉片折斷、下掛,要立即將有蟲的葉和葉柄一起按入泥中漚殺。

5適時收獲

慈菇于地上部枯黃時采收。常規栽培在初霜后,即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按市場需要隨時采收。泰興市以12月收獲產量最高。因慈菇地上部葉片經霜凍枯死后,其短縮莖中貯存的養分仍不斷地輸入球莖,使球莖進一步充實。對于留種田,應適當延遲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