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齡橡膠地套種玉米效益
時間:2022-06-28 09:57:01
導語:幼齡橡膠地套種玉米效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勐滿鎮位于勐臘縣城西南部,地理氣候與自然條件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及橡膠、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
1現狀
1.1現有耕地面積
全鎮實有耕地總面積1256.93hm2,其中,水田面積1181.4hm2,旱地41.93hm2,人均占有耕地0.1hm2。
1.2現階段種植結構
我鎮近幾年來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香蕉種植面積1091.73hm2,占耕地面積的86.9%。水田耕地面積的減少,嚴重影響了我鎮糧食生產。為了尋求一條能使糧食平穩增產穩產途徑,有關部門千方百計,利用幼齡橡膠林地保護帶閑置面積,大力推廣、開發套種糧食作物,以此來填補水田的不足,成為我鎮提高糧食生產的一個重要途徑。
2作物間套種的生理及生態效益
生理及生態效益指的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促進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提高抗逆能力。1)作物間套種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不同抗逆和適應能力,減輕自然災害,產量較穩定。2)作物間套種使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幼齡橡膠套種玉米,充分利用幼齡橡膠所占空間較小而所剩空間較大的優勢,充分利用了地力空間,每畝橡膠幼齡保護帶的面積是整個橡膠面積的2/3。因此,橡膠幼齡林地套種玉米是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好途徑。由于免耕種植,降低了水土流失,同時又減少了化肥投入,減少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可以實現節本增收又環保的目的。
3經濟效益
1)從自然資源來說,在單作的情況下,時間和土地都沒有充分利用,太陽能、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有一定的浪費,而間套作構成的復合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作的不足,能較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把它們轉變為更多的作物產品。在2011年的大春作物上,我鎮發展橡膠幼苗地套種玉米666.67hm2,選定了兩個百畝核心區,認真實施每一個技術操作環節,進行理論培訓一次,參加人員為150人,現場培訓4次,參加人員110余人次,輻射帶動玉米套種面積900hm2。2)從社會資源利用來說,我鎮人均耕地少,但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實行間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勞力,擴大物質投入,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實行勞動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約生產,在有限的耕地上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的土地生產力。3)勐滿玉米套種項目的套種模式以幼齡橡膠地為主,它充分利用了土地、光能及空間,極大地發揮土地的增產潛力。土壤中含有多種不同養分,玉米是對氮肥需要量較大的作物,同時玉米的根系發達,有80%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耕作層,主要吸收土壤上層的養分和水分,而橡膠根系則能吸收土壤下層的養分和水分,并且橡膠地保護帶面較寬,幼齡膠樹根系不長,所以玉米與其合理搭配,可以充分利用保護帶面土地,分別吸收利用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營養,各取所需、互為補償,把土地的增產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出來,同時還抑制了橡膠保護帶面的雜草,一舉多得。
4社會效益
1)農戶得到了實惠:參加百畝核心區的農戶可以得到項目資金、技術的扶持,實現了增產增收。2)農業科技人員得到了學習和鍛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有高級農藝師的親臨指導,農業科技人員學到了新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及業務水平。3)參與項目區的農戶通過項目的實施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技能,提高了科技意識,逐漸成長為科技文化素質較高的新型農民。
- 上一篇:農機安全生產指導意見
- 下一篇:玉米生產技術資源共享平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