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時間:2022-06-05 11:31:03

導語: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農業現代化是其發展的根本方向與必然趨勢。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大力培養。當前我國兼具農業科學技術與較高英語能力的綜合創新型人才頗為匱乏,基于國際農業交流合作的時代背景下,對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提升策略進行研究,有著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業國際化發展的歷程,并對我國農業的國際合作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的提升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提升策略

現今我國農業的發展進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發展時期,農業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愈加明顯,其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強,我國農業同國際農業的交流與合作,是當前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我國農業的國際化發展,向相關農業的科技人才提出了較高的標準,除了精通必備的相關農業的專業性知識與技術,還要擁有過硬的英語水平,作為我國農業國際化發展的有力支撐。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36%,占有較大的比重,農業的發展情況如何,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當前改革與建設的重點就是解決“三農”問題,除此之外,還要有效地運用國際市場,促進農業發展的國際化。

1我國農業國際化發展的歷程

我國農業國際化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我國正處于解放的初期,農業的國際合作重點在于服務國家外交,參加農業國際機構開展的一些活動,當時僅與五十多個國家有相關農業的業務往來,其國際化的農業合作范圍仍有所限制。第二階段(1979~2001年):我國提出“引進來”的農業國際化合作,與一些發達國家進行農業合作,取得豐碩的合作成果;與此同時,我國大力發展農業“走出去”的策略,加大國際化的農業貿易活動。第三階段(2001年~):大力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農業國際化戰略,我國農業的多邊與雙邊交往日益增多,農業的國際貿易增速較快,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根據我國農業部對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中國已經同140余國家建立起長期的農業合作,簽訂農業的多邊與雙邊協議達100多個,此外,還與高達五十個國家成立農業合作委員會。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農業發展戰略,有效地加強我國農業同國際間的合作,使得我國農業的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資源利用率得到極大的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化發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2我國農業的國際合作現狀與存在問題的分析

2.1我國農業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現狀

我國當前與100多個國家、組織與機構建立了較為穩定的農業長期合作關系。我國農業的國際化合作涉及對農作物品種及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動我國農業科技人才的國際交流。截至2008年,據統計,我國引進的農作物品種高達10萬份,為促進我國農業科技人才對國外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的學習,從1994年8月起,我國推行“948計劃”,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我國外派高達14000人次的農業訪問學者、培訓人員等,并引進農業外國專家高達三萬人次。在我國農業發展“走出去”的策略引領下,輸出我國的農業品種資源與技術,在外國建立農業技術試驗站和推廣站,比如,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興建農業技術的示范中心,同時不定期地派遣我國農業專家與技術人員去協助其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我國加入WTO后,我國農業的對外投資規模有著顯著的提升,投資的領域較為廣泛,涉及農、林、牧、漁等行業。我國農業投資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投資的主體由國有企業獨資,轉變為民營企業為主的格局,投資方式也發展為合資、合作等多種不同形式并存的局面。

2.2我國農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農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仍有待進一步拓展,我國農業的對外投資仍有著較多的困難,“走出去”政策所面向的農業組織機構的層次不高,尚未具備同跨國企業的競爭能力。境外的一些農業投資項目存在資金投入多、風險管控難度大、回收周期長等問題,與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相比較來說,我國與農業相關的投資主體在資金、管理與人才方面仍處于劣勢,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我國當前農業科技人才的隊伍建設難以滿足農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需求。基于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性來看,我國欠缺對WTO農業知識產權與各國農業技術法規熟識的復合型農業科技人才,知識面不夠廣泛、適應性較弱;我國有些農業科技人才有著較強的研發實力,但英語水平較為薄弱,農業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不高,嚴重制約我國農產品于國際市場的推廣。從農業科技人才的英語水平層面來分析,其英語運用能力參差不齊,存在技術人員的知識陳舊,沒有創新發展,根本難以滿足工作的要求。囿于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的影響,絕大多數農業科技人員無法正常地涉外交流,對英語學習的認可度較低,認為與農業科研沒有關系,是不相干的學科,正是由于此,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人才有著精湛的農業技術,但英語技能匱乏,嚴重地制約著我國農業的國際化發展。

3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的提升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我國農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農業科技人才。農業的發展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而科技的提升要依托于農業科技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我國農業的發展仍秉持“走出去”與“引進來”政策;大力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完善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人才優選機制,選拔技術過硬、外語精通、業務精良的復合型人才。顯而易見,在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勢下,業務精良、外語精通的農業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保障。

3.1促進我國農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農業科技人才掌握必要的英語技能,可以有力地保障科研人員進行農業的國際化研究與交流。用英語書寫的科技文獻約占全世界科技文獻總量的三分之二,各種權威的國際性會議用語大多以英語為主,英語水平的高低,影響著農業科技人才的深造。只有擁有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才能提升科技人員對英語科技文獻的查閱能力,從而有效地消化與吸收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科技人才突破語言上的障礙,可以更好地分享國際上的農業科技資源,汲取先進的農業管理理念,更加有助于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渠道的拓展,促進我國農業國際化產業的升級。

3.2提高我國農業國際化的競爭力

為了質量更優、更快地發展農業,我國必須學習國外的先進農業技術、借鑒其管理經驗,以科技發展作為根本來促進農業的國際化。英語作為全世界范圍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我國農業國際化交流與合作上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農業科技人才通過運用英語技能,助力于我國農業的科研成果與農產品真正地“走出去”。具備一定英語技能的農業科技人員可以不斷深入地理解國際上相關農業的規則與標準、了解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政策,并從中借鑒和學習,并抓住我國農業國際貿易的發展機遇,為我國農業的產業化、國際化發展創造平臺,提高我國農業國際化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3.3加強農業科研人員的業務能力

基于我國農業科技人才的自身發展來看,英語水平的提升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國農業科技人員的晉升機制中,對其英語運用能力有著相關的要求。1998年我國了《關于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其中規定:相關專業技術類的職稱晉升,晉升人員必須參加與之相對應級別的統一職稱外語考試,英語成績合格者方可參與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

4提高農業科技人才英語水平的有效策略

4.1建立可行性的英語培訓機制

4.1.1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對英語學習的意識。當前存在部分農業人員對英語于農業國際化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現象,我國要加強對農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宣傳,盡可能地創造英語學習的環境,建立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農業科技人才有意識地自主學習英語,借助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對農業國際合作深入開展和個人職業發展均有積極意義。4.1.2農業管理部門借助“外引內聯”來整合資源。大多數農業相關的機構或企業在英語培訓的設施與師資方面有所欠缺,基于此,一些與農業相關的單位或企業,可以借助我國各高等院校、培訓機構的設備與師資,推行聯合辦學的模式,直接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專業英語培訓,比如,舉辦短期的英語集訓、英語網絡課程等。此外,選拔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參加農業發展的國際性會議、出國考察等,盡可能地為農業科技人員提供英語的實踐機會。4.1.3建立多渠道英語培訓的資金機制。我國應當加大農業科技人員相關英語培訓的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英語培訓的資金機制,以政府的財政出資為引導,吸納企業、社會機構等贊助,設立農業科技人才的英語培訓基金,保證農業國際化發展的人才儲備所需要的經費。

4.2秉持英語培訓的多樣性與針對性原則

對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的英語培訓內容要秉持針對性與多樣性的原則,運用基本技能性的閱讀、重點夯實英語聽說能力的培訓模式,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在英語的基本功扎實的基礎上,還需加入與農業相關的實際工作所需要的課程,比如,國際貿易英語、相關農業科技的英語翻譯課程等。農業科技人員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交流與文獻查閱,英語培訓應側重于聽說與閱讀,培訓的內容同時代的發展相適應,語言與文化是有機的整體,與文化相背離的語言交流是盲目的,語言依附于文化,文化負載于語言,基于此,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要導入文化因素?!霸谡Z言學習中,文化并不是排在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教學之后可有可無的第五種技能,從開始學習外語的第一天起,文化就始終滲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蔽幕R的匱乏常會制約語言能力的發揮,不利于順暢的交流。此外,鼓勵農業科技人員自學、參加函授等,實現英語培訓的多樣化發展。

4.3加強高校教育對涉農專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培養在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工作中的英語再教育,還要加強高等院校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高等院校是我國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重要單位,要不斷改革與創新涉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育,重點培養英語的作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國際交流與合作背景下,兼具農業科學技術與英語運用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對提升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農業的國際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農業科技人員要時俱進,注重自身業務能力與英語能力的提升,使得在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中應對自如。我國的農業發展勢必繼續推行“走出去”與“引進來”策略,不斷提高我國農業技術人員的科研水平與技術含量,加強英語培訓的開展,以保有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賀亞玲 單位:延安大學

參考文獻:

[1]呂立才,莊麗娟.中國農業國際合作的成就、問題及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37-40.

[2]趙其波,胡躍高.中國農業國際合作發展戰略[J].世界農業,2015(6):178-184.

[3]楊慶先,漆雁斌,王燕.對農業科技人才開發的幾點思考[J].科技與經濟,2005,18(4):52-53.

[4]佚名.農業國際合作“十二五”發展規劃[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3(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