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分析
時間:2022-11-21 03:27:52
導語: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借鑒系統動力學有關的理論與方法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集聚效應展開分析,立足其形成的正反饋特征,剖析農業科技創新集群效應科技“流”的因果關系。結果表明,系統動力學模型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的實際演化過程具有較高的擬合程度,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聚集效應是在流入效應、流出效應和乘數效應三個效應共同交織運轉過程中完成演化的。
關鍵詞:農業科技;產業集聚效應;系統動力學;因果關系圖;仿真
農業產業集群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而農業技術水平低,創新研發能力弱,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科技創新是農業產業集群持續競爭力的核心,是農業產業集群式發展的根本動力。本文借鑒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方法分析決定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的科技、市場、資源、政策等的因果關系,梳理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系統流圖和系統動力學模型,并提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一、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的科技流因果關系分析
科技流是農業科技創新集群形成的動力源,包括技術創新能力、技術擴散速度和知識狀況等。企業間的經濟技術關聯程度,既決定生產成本的降低,又影響生產效率的提升。利用VensimPLE軟件對科技流進行分析,找到因果反饋回路的關鍵變量和干擾因素,剖析農業科技創新集群內在的集聚效應運轉機理,繼而為充分發揮其效應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科技創新是農業科技創新集群形成的主要驅動力。科技溢出是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顯著特征。科技溢出意味著農業科技創新集群有著強烈的專業化需求,而政府掌握的資源不能夠完全滿足這些專業化需求。農業科技知識資源的豐富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技術創新在農業技術上更容易實現,技術創新的出現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創造更高價值的農產品,節約成本,拉大創新者與其他生產者之間的差距。其他生產商將學習、模仿,企業間有了強烈的合作意愿。在技術擴散過程中,企業越接近技術創新,就越容易獲得新技術。因此,技術擴散必然導致產業集群在一定范圍內擴散(圖1)。在科技流的正反饋循環中,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集聚效應受到知識資源和企業科技水平的制約。科研院所的實力取決于政府資源的投入。但企業科技水平受企業內部環境的制約,如知識資源的儲備、員工知識水平和管理策略的協調程度、相關支持環境是否有利于企業保持技術進步。
二、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農業科技創新集群集聚效應的系統動力學模型著重于研究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集聚效應以及政府在農業科技創新集群演化中的作用,為此將農業科技創新集群內的企業數、群內企業凈增加數、政府收益、集群對企業吸引度以及政府支持對入群速度的影響等列入系統內部,在系統內外允許物質、能量的交換(圖2)。在回路2中為反映政府行為對入群速度的影響,引入“月集群科技支持支出所占比例”,為方便系統模擬,簡化模擬過程,假定政府與企業的科技支持支出所占比例相同。科技支出越多,對集群外企業的吸引力就越強。但集群科技支出對入群企業速度的影響,還要受“平均新增企業科技支出費用”這一變量的影響。平均新增企業科技支出費用越高,集群科技費用支出對入群速度的影響就越不明顯,反之,平均新增企業科技支出費用越低,集群科技費用支出對入群速度的影響就越明顯。
三、模擬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整“月集群科技支持支出所占比例”這一變量對上述模型進行仿真,反映政府及企業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建設的不同決策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發展與政府收益造成的影響。分別采用0.1、0.2、0.3、0.4、0.5五個參數對系統進行仿真(圖3、圖4),觀察政府及企業不同的科技投入比例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發展和政府收益的影響。圖3系統仿真結果I反映的是政府及企業不同的科技投入比例對農業科技創新集群規模的影響,圖4系統仿真結果II反映的是政府及企業不同的科技投入比例對政府收益的影響。圖4系統仿真結果II模擬結果表明: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演進呈現S形遞進,始于指數性增長,逐漸減緩,最終整個系統狀態達到均衡水平。農業科技創新集群一旦成長,立即進入高速增長狀態,并迅速達到均衡。政府與企業增加科技支持力度可以改變農業科技創新集群成長周期,政府及企業科技支持力度越大,則農業科技創新集群越早形成,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系統均衡狀態企業規模越大。政府收入的變化與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形成保持基本協同,政府收入與農業科技創新集群規模高度正相關。企業稅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數量是影響政府收入的重要因素。
四、有關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集群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制定發展規劃,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模式,大力推進“一村一業”,“一村一品”,重點發展種植專業村,專業戶,高品質的農業科技創新進取基地。以市場需求為突破口,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區的規劃和建設,研發農業的新奇特品種和新的栽培技術。以沼氣項目的實施作為突破口,推廣生態栽培技術,實施有機栽培。(二)市場需求倒逼提升農業生產質量。積極適應形勢,依托現有基礎,滿足無公害農業產品的市場需求,品種改良標準化,提高質量。一方面制定和完善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為了實現目標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設備、新材料、高標準的生產技術進行規程和測試。(三)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強化農業科技技術服務體系、技術服務網格的塑造,保障縱向和橫向的連續性。努力實現優良品種,栽培設施,技術的融合。優良品種,技術集成,就是要把握農業高新技術的集成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確保技術推廣到80%以上的家庭。提高農產品質量監測系統,開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蔬菜定期檢測和不定期抽樣,農產品集中生產地區的鄉鎮以及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農產品速測點,開展市場質量監測服務。(四)營造良好的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發展導向。政府制定農業科技創新集群的培育與發展規劃,確定和選擇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群,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特點和優勢。同時,政府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政府要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促進企業在科技創新集群中的信任,協調企業間的共同行動,促進良性競爭格局。(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領域,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清理整頓小市場,維護農產品交易市場內外良好的管理秩序。適應城市的需要,農產品分揀、凈化、實施環保包裝。在加工領域,結合投資和投資,結合農業行業優勢,盡快推出規模大、檔次高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參考文獻:
[1]黃福江,高志剛.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經驗與我國的路徑選擇[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133-135.
[2]郭廣平.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南農業,2016,(15):20-21.
[3]黃福江,高志剛.基于“鉆石模型”的荷蘭花卉產業集群要素分析及經驗啟示[J].世界農業,2016,(02):12-15+32.
[4]高升,洪艷.國外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特點與啟示——以荷蘭、法國和美國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66-70.
[5]李銅山.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及促進策略[J].中州學刊,2016,(10):37-43.
作者:范興如 單位:臨沂第一實驗小學三河口校區
- 上一篇:數理統計在數據分析中應用
- 下一篇:糖尿病護理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