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探討

時間:2022-06-22 03:05:35

導語: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探討

摘要:介紹了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結合試驗結果總結提出起壟種植青毛豆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分析了推廣應用前景。

關鍵詞:青毛豆;機械化播種技術;機械化收獲技術

南通市啟東、海門等旱作地區農民喜種植蠶豆、豌豆、大豆、花生等四青作物,隨著廣大居民對鮮食四青作物需求的增加,種植經濟效益進一步增大,成為農民增收新渠道,據統計,2016年種植大豆2.88萬hm2,其中收青毛豆1.97萬hm2,而啟海地區青毛豆的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制約了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南通市農機部門引進青毛豆起壟機、高效植保機、大豆播種機、4LDZ-48型青毛豆聯合收獲機等機具,建立示范基地開展青毛豆機械化生產試驗,試驗取得成功,探討并提出了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本技術融合青毛豆機械化播種、收獲等關鍵機械化生產技術,強調農機農藝有機配合,主要包括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播種技術和機械化收獲技術。

1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播種技術

1.1概述。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播種技術是指前茬早玉米或者小麥收獲后,按照農藝、機械化收獲等要求的最佳播種行距、穴距、肥量,直接進行機械播種作業的一種青毛豆生產技術,尤其適用于江蘇、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區青毛豆種植需求。本技術可顯著提高生產效率、保障農時、降低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1.2增產增效情況。2015年8月,在海門江心沙農場試驗機械起壟種植青毛豆3.47hm2。種植的青毛豆喜獲豐收,通過作物栽培部門測產,與同期相鄰地塊平栽種植的相同品種青毛豆相比,機械起壟種植的青毛豆在單株結莢、百莢鮮重、每667m2鮮莢重與平栽種植數據相當,機械起壟種植的青毛豆百粒鮮重90.3g(相比平栽高8.5%),出籽率59.1%(相比平栽高5.8%),每667m2鮮籽重359.2kg(相比平栽高9.9%),機械起壟種植青毛豆每667m2產量增加近10%。1.3技術要點。1.3.1田塊要求。前茬地整平,機械起壟標準按壟高20cm、壟面寬50cm、每壟2行、壟距110cm。1.3.2種子要求露地夏播、秋收毛豆選用“小寒黃”、“天鵝蛋1號”、“通豆6號”。1.3.3。肥料要求基肥:每667m2施普通復合肥20~25kg加過磷酸鈣15~20kg或氮磷鉀比5-15-5專用復合肥25~30kg。另外每667m2施有機肥500~750kg。1.3.4機播要求。機械播種時嚴格按照播種機說明書要求操作,播種規格為每穴2~3粒,穴距26cm,每667m2約4700穴。1.3.5農藝要求參照DB32/T1523-2009鮮食夏大豆通豆6號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田間管理。

2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收獲技術

2.1概述。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收獲技術是將青毛豆植株拔取、清土、夾持輸送、青毛豆采摘、清選入倉、秸稈還田等作業環節一次性完成的收獲方式,即在青毛豆成熟后,用青毛豆聯合收獲機一次性完成所有收獲作業環節。青毛豆聯合收獲機采用先拔取青毛豆植株再摘豆莢的工作原理,具有功耗少、破碎率和損失率低、清潔度高等特點,收獲豆莢后的青毛豆秸稈切碎還田。該技術可大大提高青毛豆收獲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減輕勞動強度。2.2增效情況。青毛豆聯合收獲機生產效率高,可達0.07~0.1hm2/h,是人工收獲的70倍以上,節約生產成本30%以上;尤其是在青毛豆采摘時間短、大量人工難以召集的情況下有利于搶收,能保障青毛豆種植的經濟效益。2.3技術要點。2.3.1種植要求。適用于沙土和沙壤土條件下的青毛豆機械化收獲,且采用起壟種植模式。2.3.2收獲時機。收獲時機的把握對于降低青毛豆收獲損失、提高收獲作業質量至關重要。2.3.3機具準備。收貨前做好機具、運輸車輛、人員等準備工作。根據使用說明書,作業前需先調整限深裝置使得深松鏟入土深度能將青毛豆植株根系鏟松及青毛豆植株夾持位置,確保高摘凈率和較低含雜率。2.3.4收獲速度。使用青毛豆聯合收獲機作業時,應根據青毛豆長勢、土壤條件等,以低擋大油門(0.3~0.5m/s)的前進速度作業為宜;遇到植株倒伏時,最好降級收獲速度,以保證青毛豆收獲的采凈率。2.3.5注意事項。(1)青毛豆機械聯合收獲對青毛豆種植要求較高,起壟必須按照要求保證質量,推廣應用對象應以規范化種植的青毛豆為主。(2)需對駕駛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要根據青毛豆生長狀況和土壤條件,選定適宜的作業參數。

3結語

經過兩年的試驗研究表明,起壟種植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技術創新了青毛豆機械化生產模式,起壟種植青毛豆在播種期干旱、生長期水澇等情況下能避免青毛豆收獲損失,特別是機械收獲環節,極大地提高了采摘效率,實踐證明該技術具備很好的應用推廣前景。

作者:沈丹波 單位:南通市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