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06-23 05:28:18

導語: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研究

1大麥草料生產在“農-草-畜”耦合生產中具有獨特優勢

大麥是我國傳統的飼料作物,從前期青苗到中后期綠色植株、籽粒和干草均是畜禽養殖的優質飼草料。秋季利用冬閑田、荒山荒坡等種植優質糧草雙高飼料大麥,也不與主糧作物爭地。在大麥生長前期放(輪)牧或刈割,為畜禽養殖提供廉價優質冬、春季鮮食青草,中后期綠色植株可生產干草或青貯,成熟期籽粒與秸稈分別用作精飼料與粗飼料。同時,利用大麥晚播早熟特點,合理安排后茬作物,可實現種養周年增效目的。根據我國長江流域氣候條件、農作物輪作間作特點,結合本項目組近年對大麥青飼利用技術的研究[1-5],總結出“農-草-畜”耦合中的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5種主要模式,各地可根據畜禽養殖實際進行選擇。

2“農-草-畜”耦合中的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模式

2.1“大麥放牧(刈割)—青草-干草”飼草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種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和揚飼麥1號等,一般播后35d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cm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持續至次年的2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于大麥抽穗初期刈割飼喂,多余部分可晾曬或烘干制成大麥青綠干草備用,后茬可接西甜瓜、棉花和春玉米等作物。2.2“大麥放牧(刈割)—青草-青貯”飼草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種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和揚飼麥1號等,一般播后35d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cm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一直可持續至次年的2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于大麥乳熟后期全株收獲揉絲切斷至3~5cm,可制成大麥青貯飼料,后茬可接春玉米、西甜瓜、棉花和水稻等作物。2.3“大麥放牧(刈割)—青草-籽粒秸稈”飼草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種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和揚飼麥1號等,一般播后35d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cm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持續至次年的2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于大麥完熟期收獲大麥籽粒和干秸稈,后茬可接夏玉米和水稻等作物。2.4“大麥籽粒秸稈”飼草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糧草雙高飼料大麥品種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揚飼麥1號等,整個大麥生育期間不放牧,不刈割,直到5月上中旬大麥完熟期收獲大麥籽粒和干秸稈,后茬可接玉米和水稻等作物。2.5“大麥青貯飼料”飼草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和揚飼麥1號等,整個大麥生育期間不放牧,不刈割,直到4月中下旬于大麥乳熟后期全株收獲揉絲切斷至3~5cm,制成大麥青貯飼料,后茬可接玉米和水稻等作物。

3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模式的應用前景上述模式

1、模式2和模式3可充分利用大麥適播期前20d左右光溫水資源,發揮大麥分蘗力強的特性,生產大麥飼草料。其中,模式1中的“大麥放牧—青草-干草”飼草料生產,適合中小規模(1000只以下)鵝、羊等養殖;“大麥刈割—青草-干草”飼草料生產,適合各種規模的鵝、羊、兔、肉牛、奶牛等養殖。模式2中的“大麥放牧—青草-青貯”飼草料生產,主要用于年出欄1000只左右的山羊養殖;“大麥刈割—青草-青貯”飼草料生產,適合各種規模的羊、肉牛、奶牛養殖。模式3中“大麥放牧—青草-籽粒秸稈”飼草料生產,主要用于中小規模的鵝、豬、羊養殖;“大麥刈割—青草-籽粒秸稈”飼草料生產,主要用于各種規模的鵝、羊、豬、肉牛、奶牛等養殖。模式4“大麥籽粒秸稈”飼草料生產,是我國飼料大麥傳統利用方式,適合大多數畜禽養殖。模式5“大麥青貯飼料”飼草料生產,適合大規模肉牛、奶牛和羊養殖。5種模式中,除傳統的模式4節本增效不顯著外,其他4種模式,根據各地示范應用結果,一般節本增效500元/667m2左右。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生產綠色優質牛羊肉中,廣泛使用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國民生活消費升級的需求,大麥飼草料生產在我國廣大農區特別是冬閑田較多的南方稻作區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4對促進大麥飼草料生產的有關政策和決策建議

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其根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需要化解資源錯配、供需脫節、市場扭曲的矛盾,核心就是要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減少無效供給,解決農業結構調整難和農民增收難的兩難困境,最終目的是實現鄉村振興。根據現階段我國種植業生產結構和畜牧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實際,就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在我國畜禽養殖大省(市)中的推廣應用,提出如下政策和決策建議.4.1將大麥飼草料生產納入糧改飼補貼范圍。當前發展草食畜牧業,優質飼草料不足是主要制約瓶頸之一。我國自2016年開始實施的糧改飼,主要是將部分籽粒玉米改種為青貯玉米,但同時也強調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充分考慮各地資源條件,要堅持需求導向,按照為養而種的原則,需要啥就種啥,構建糧草兼顧、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和諧格局。因此,將大麥飼草料生產納入糧改飼補貼是有政策依據的。安徽太和等縣的實踐已經證明,將大麥飼草料生產納入糧改飼補貼范圍,可實現大麥-玉米-玉米周年三熟制飼草料生產,能有效減少養殖大戶(場)流轉種植飼草料的土地規模和流動資金壓力。4.2培育具有大型收儲設備的農業產業化服務企業。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小養殖場和部分大型養殖場缺少大型飼草料收儲設備,為此要在落實好農機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探索引入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購買大型收儲設備,為養殖企業和大戶開展社會化服務。4.3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大麥飼草料集中收儲和后茬飼草料生產,需要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許多養殖場和專業收儲企業反映資金壓力較大。要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等金融政策,探索以畜群、房屋等實物作為抵押申請貸款的可行性,加大對養殖場和收儲企業貸款貼息力度,解決融資難、財務成本高等問題。4.4加強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的科研與集成推廣。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無法靠加班加點,也不能靠臨渴掘井,相關技術等的研發一定要做到前面。大麥飼草料生產需要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支撐,沒有持續穩定的科研投入,就不可能有大麥種業的提升和創新。目前,除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內少數崗站開展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選育外,地方各級政府對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選育和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集成的科研工作幾乎沒有投入。為此,建議部分畜禽養殖大省(市),對大麥飼草料生產的科研與技術集成推廣給予科研立項支持,地方各級政府農業、畜牧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大麥飼草料實用技術推廣和普及,組織專家圍繞糧草雙高飼料大麥新品種的篩選、種植、收獲、加工、使用等環節,開展相關技術培訓、推廣和示范等科技培訓與宣傳活動。

參考文獻:

[1]陳曉東,趙斌,王瑞,等.不同刈割茬次與刈割時期對大麥飼草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2):36-39.

[2]CHENXD,ZHAOB,CHENL,etal.Defoliationenhancesgreenforageperformancebutinhibitsgrainyieldinbarley(HordeumvulgareL.)[J].ExperimentalAgriculture,2016,52(3):391-404.

[3]王瑞,陳曉東,顧江濤,等.大麥青飼(貯)種養結合生產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7,34(6):56-58.

[4]陳曉東,趙斌,季昌好,等.大麥、小麥飼草產量差異與品質差異及適宜刈割次數研究[J].作物雜志,2017(3):81-84.陳曉東,趙斌,季昌好,等.刈割期對多棱飼料大麥飼草及籽粒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7,37(2):1-5.

作者:季昌好 王瑞 陳曉東 趙斌 朱斌 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