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12-10 09:51:46

導語: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闡述了強筋小麥產地環境、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貯藏等內容。

關鍵詞:強筋小麥;生產技術;開封市

開封市是農業大市,也是河南省的主要產麥地帶,小麥種植面積大,商品率高。自然生態條件好,地勢平坦,光、熱、水條件均衡,全生育期內積溫2100℃~2300℃,日照時數1300~1400h,生育期降水200~300mm,屬于豫中、東強筋小麥適宜生態區。近年來,隨著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小麥項目的開展,有力的促進了優質強筋小麥的推廣。本文作者根據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為推進優質小麥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1強筋小麥特點

強筋小麥:籽粒硬質,籽粒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4%,面粉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面團穩定時間≥8min,加工成的小麥粉筋力強、延伸性好,適于制作面包類專用面粉。

2強筋小麥產地環境

2.1強筋小麥生態環境。中壤土或黏質土壤,遠離污染源的地塊。小麥生育期間光照充分,后期降雨量偏少。宜在開封市部分中高肥力麥田種植。2.2土壤養分。0~20cm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15g/kg,全氮(N)含量≥1.2g/kg,有效磷(P)含量≥15mg/kg,速效鉀(K)含量≥110mg/kg。

3播前準備

3.1種子。3.1.1品種選用。選用通過國家或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應種植地區生態條件的抗逆、抗病、抗倒伏穩產高產品種。3.1.2種子處理。宜選用包衣種子;未包衣種子應在播種前選用安全高效的殺蟲劑、殺菌劑進行拌種。3.2造墑保墑。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早粉碎秸稈,均勻覆蓋地表,秸稈長度小于5cm。播種時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應達到70%~80%,土壤墑情不足時應適時適量澆灌底墑水。3.3整地。秸稈還田的地塊,應進行機械深耕(耕作深度25cm左右);旋耕地塊則應隔2~3年深耕一次。耕后耙實,達到土塊細碎、地表平整。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應用殺蟲劑進行土壤處理。3.4施肥。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適量增施氮肥、補施硫肥。施氮總量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每畝增加純氮(N)2~4kg,每畝施硫肥(S)3~4kg。磷肥和鉀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分基肥與追肥兩次施用,基肥與追肥比例為6∶4。有條件的地方應增施有機肥,適當減少化學肥料用量。

4播種

4.1播期。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播期。當前開封市半冬性品種在10月8~15日播種,弱春性品種在10月15~20日播種。4.2播量。在適宜播期范圍內,每畝播量9~10kg。整地質量較差或晚播麥田,應適當增加播量。超出適播期后,播期每推遲3d每畝應增加播量0.5kg,一般情況下,播量最多每畝不宜超過15kg。4.3播種方法。采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深3~5cm。采用等行距(18~20cm)或寬窄行(24cm×16cm)播種,或采用寬幅播種方式(帶寬8cm,行距22~26cm)播種,播后鎮壓。

5田間管理

5.1前期管理。(出苗~越冬)5.1.1查苗補種。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10cm以上無苗為缺苗,17cm以上無苗為斷壟)的地塊,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催芽(露白)后及早補種。5.1.2中耕松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應普遍中耕一遍,以松土保墑、破除板結、滅除雜草。5.1.3合理灌溉土壤墑情嚴重不足。(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0%)時,可進行冬灌。提倡節水灌溉,每畝灌溉量以30~40m3為宜。灌水后應及時中耕保墑。5.1.4促弱控旺越冬期壯苗指標:葉齡達到6葉1心至7葉,每畝總莖數65萬~80萬,葉面積系數1.0~1.5,幼穗分化達到二棱初期或二棱中期。如果麥苗生長過旺或冬前出現基部節間伸長,應采取鎮壓、深中耕或化控技術控制生長。弱苗以促為主,土壤墑情適宜時每畝追施尿素2~3kg;土壤干旱應結合灌溉追肥。5.1.5防除雜草。于11月上中旬(小麥3~4葉期),日平均溫度在10℃以上時,及時防除麥田雜草。5.2中期管理(返青~抽穗)5.2.1中耕除草。早春淺中耕松土,提溫保墑,滅除麥田雜草。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在早春返青期(日平均氣溫10℃以上時)應及時進行化學除草。5.2.2鎮壓控旺。對長勢過旺的麥田宜采用鎮壓、深耘斷根或化控劑控制旺長。5.2.3肥水調控。在小麥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氮肥,每畝灌溉量以40~50m3為宜。追氮量為總施氮量的40%左右。但對于早春土壤偏旱且苗情長勢偏弱的麥田,灌水施肥可提前至起身期。5.2.4防治病蟲害。在返青至抽穗期,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銹病、白粉病及吸漿蟲、蚜蟲和紅蜘蛛。當病蟲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進行藥劑防治。5.2.5預防晚霜凍害。小麥拔節后,若預報出現日最低氣溫降至0℃~2℃的寒流天氣,且日降溫幅度較大時,應及時灌水預防凍害發生。寒流過后,及時檢查幼穗受凍情況,發現幼穗受凍的麥田應及時追肥澆水,每畝宜追施尿素5~10kg。5.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5.3.1灌溉。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植株呈現旱象時灌水,每畝灌溉量以30~40m3為宜。灌溉應在花后15d以前完成,灌溉時應避開大風天氣。5.3.2葉面噴肥。在灌漿前、中期,每畝用1kg尿素和0.2kg磷酸二氫鉀對水50kg進行葉面噴肥,促進籽粒氮素積累。葉面噴肥可與病蟲害防治結合進行。5.3.3防治病蟲害。抽穗至揚花期要注意防治小麥赤霉病。若遇花期陰雨,應在藥后5~7d補噴一次。灌漿期應注意防治白粉病、銹病、葉枯病、黑胚病及蚜蟲等。成熟期前20d內停止使用農藥。

6收獲與貯藏

6.1收獲在完熟初期,當籽粒呈現品種固有色澤、籽粒含水量達到18%以下時應及時收獲,防止穗發芽。6.2貯藏收獲后籽粒水分含量降至12.5%時,入庫貯藏。

作者:司嘯宏 劉 宏 羅曉丹 金建猛 單位:河南省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