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分析

時間:2022-10-14 05:05:55

導語: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分析

摘要:林業管理中,種苗管理生產技術是核心環節,把握種苗的生長特性、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有助于充分提升林業種苗管理的有效性。鑒于此,本文分析了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結合林業種苗管理實踐,分析了當前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提升林業種苗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林業種苗;管理措施;生產技術;問題;對策

林業是保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環節,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有效管理和先進技術保障林業種苗的種植與培育,有助于實現生態與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隨著我國林業現代化不斷深入發展,林業種苗管理的現代化程度也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管理措施的先進性和生產技術的創新性兩方面,能夠保障不同類型的林業種苗均得到良好的生長,降低外界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1]。

1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

1.1種植前準備。內外部環境對植物的生長至關重要,林業種苗種植前準備工作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后續林業種苗生長水平[2]。在林業種苗種植前,主要技術要點都集中于種苗生長環境的技術性維護中,分為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兩大類,根據林區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自然環境方面,地理環境因素主要包含溫度、濕度、海拔、土壤性質等,林業種苗最適環境為土壤營養度高、海拔相對較低、晝夜溫差合理,有利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順利進行。因此,林業種苗種植前準備工作中,首先應分析當地氣候環境是否適宜,當地地理特征對于哪種植物類型的成長更有效[3];在人為環境中,良好的技術團隊有助于實時監控各項條件,利用技術模型推動林業種苗種植前期工作穩步開展。1.2種植材料選擇。在種植材料的選擇方面,林業種苗的品種類型是決定其未來發育品質的關鍵性因素,不同類型的種苗決定了不同的遺傳性質。通過雜交等技術能夠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將優勢遺傳基因通過技術手段保存下來[4]。同時,可以通過種苗分析技術,選擇性質優良的種苗,利于保障林業種苗的品質。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種苗雜交試驗,可以逐步將種苗的優良性狀作為顯性基因遺傳到后續一代甚至更多。小型林業種苗可以直接到科研機構采購,或利用本機構的科研人員進行技術攻堅,研發出適應性更強、穩定性更高的種苗。1.3種植。種植技術是決定林業種苗品質的重要因素,在適宜的環境和種苗選擇背景下,如何開展種植栽培至關重要。首先,在運輸過程中,需要保持種苗根部完整,尤其在當前物流運輸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林業種苗搬運頻率上升,如果根部不完整甚至受損,會影響種苗發育。其次,在栽培時間的選擇上,我國大部分地區中午以前氣溫較高,會導致種苗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通常應選擇濕度大的天氣移植。如果連續晴天高溫,則選擇午后溫度降低后的時段種植。若是面積較大的小型林業種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機械方式種植。最后,在栽培養護階段,合理的施肥和修剪能夠起到保障林業種苗品質的作用。1.4種植后養護。在傳統的林業種苗管理過程中,種植結束意味著技術養護流程基本結束,而在當前技術升級的背景下,種苗種植后期養護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修剪與再加工都是后期養護的技術關鍵點。同時,除草也是一個長期性工作,需要物理技術和化學技術相結合,不建議單純利用農藥處理,以免種苗農藥含量超標。除此以外,打造養護專業技術研究團隊也是重要方式之一,監控病蟲害發生情況,保障林業種苗產業可持續發展。

2林業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存在的問題

2.1管理團隊專業性不足。在林業種苗管理中,人員配置是管理的基礎性環節,但是當前管理仍以林業種苗本身為主,忽視了管理團隊的打造。由于管理團隊專業性不足,對林業種苗的監控和管理力度不足,難以實現林業種苗的有效培育,管理科學性下降。同時,管理團隊的管理原則性以及定位不夠明確,在出現突發的管理問題時,管理團隊難以形成高效應急機制,影響了林業種苗的建設與發展。2.2管理數據意識較差。在林業種苗管理實踐中,管理的數據化是大勢所趨,種苗選擇和后期養護都需要數據支持。當前利用電子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等技術,能夠創新傳統數據管理模式,跟上時展的步伐。當前管理數據意識較差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林業種苗難以實現電子編號,仍采用同一批次的大量林業種苗共同記錄的模式,甚至部分地區仍以紙質檔案為主,不利于數據的長期存儲與分析。2.3專業技術升級速度慢。林業種苗生產技術主要涉及技術和設備2個層面。在專業技術層面上,不同類型的種苗培育需要不同類型的技術,當前主要的問題在于專業技術升級速度比較緩慢。首先,體現在樹苗信息的認知上,目前市場上各種類型的種苗層出不窮,若技術升級速度慢易導致故步自封,對后期雜交等技術升級產生負面影響;其次,技術升級速度慢也體現在對當地氣候環境變化的監測不夠敏銳,專業技術能夠實現對當地年度氣候相似性與相異性的雙向監控,預防不利天氣因素的影響。

3建議

3.1構筑林業種苗專業管理團隊。從管理角度來看,要落實管理措施、實現生產技術升級,必須構筑林業種苗專業化管理團隊。管理團隊應當掌握過硬的林業基礎知識,同時對于前沿的技術和理論有充足的興趣,能及時跟進市場與學術方面的前沿理論。此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林業種苗管理經驗,保障管理團隊中既有專業知識性人才,又有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同時定期舉辦案例分析會、技術交流會等,構筑專業能力強、分享機制健全的管理團隊。3.2提升資金引流能力。林業種苗管理機構應當提升資金引流能力,只有充足的資金才能夠保障先進設備的采購以及先進專業性人才的引進。傳統林業管理中往往不太重視資金的引入,這也是導致當前技術和管理較為落后的原因之一。積極與相關企業和高校合作,構筑企業的林業種苗管理基地、高校的林業種苗實訓基地,對林業種苗管理機構和企業發展都有好處,能夠實現資金與技術雙贏。

參考文獻

[1]陳濤.林業種苗培育技術與種苗管理工作優化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2):111-112.

[2]方憬軍.淺談林業種苗培育技術與種苗管理工作[J].種子科技,2019,37(12):82.

[3]曹艷翠.淺談林業種苗生產技術和管理措施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J].種子科技,2019,37(8):11-12.

[4]徐華.關于林業種苗管理技術要點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9,39(13):77-78.

作者:陸琴惠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