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槐播種育苗技術探討
時間:2022-08-31 09:10:01
導語:國槐播種育苗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提煉多年育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就國槐播種育苗關鍵技術做出全面總結,內容包括種子采集與調制處理、圃地選擇與整地做床、播前種子處理、播種作業和出苗后的管理措施等,為廣大林農科學培育和推廣應用國槐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國槐;播種育苗;苗木培育
國槐(SophorajaponicaLinn.)又名槐樹、家槐、中國槐、守宮槐、槐花樹、豆槐、金藥樹等,為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槐屬(SophoraLinn.)的落葉喬木[1],常用作行道樹和庭蔭樹,在我國北方各地皆有栽培,是不可多得的鄉土綠化樹種。在提煉多年育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就國槐苗木培育之播種育苗關鍵技術做出總結,為廣大林農科學培育和推廣應用國槐提供技術支撐。
1種子采集與調制處理
冬閑季節(每年的11月份~翌年的2月份),選擇樹干通直、樹齡適宜(30年以下)、株型美觀、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單株或林分,采集充分成熟的莢果。采集到的莢果要用清水浸泡7~10d左右,然后搓去果皮、果肉和臘質膜,采用風選法去除雜質、不成熟的秕籽和蟲籽,再通過清水浸泡撈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的劣種,選留沖洗干凈的好種子晾干裝袋并干藏。
2圃地選擇與整地做床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交通便利、光照充裕、有排灌水條件、背風向陽的地塊,要求是土壤含鹽量<0.2%、土壤pH值<8.5、地下水位大于1.3m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最好是與針葉樹種育苗地實施輪作而非連作。整地最好在前一年的秋季進行。采用機械深翻圃地,深度要>25cm,稍干后耙平。為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和預防土壤耕作層病蟲害的發生,要結合整地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6000kg、氮磷鉀復合肥40kg、硫酸亞鐵40kg、3%辛硫磷緩釋顆粒2kg。條件允許時,加噴乙草胺除草劑,灌足上凍水后覆蓋地膜。做床作業在早春圃地淺層土壤解凍后即可進行,采用壟作或畦作。壟作時,壟高10~12cm、壟底寬70cm;畦作時,畦寬1.2m,畦埂寬25cm、畦埂高15cm左右,摟平畦面等待播種。上述所做壟或畦的長度可視具體情況酌定[2]。
3播前種子處理
選用的種子務必達到Ⅲ級及以上的質量要求標準。先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浸種2h,撈出后密封30min,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浸種催芽采用溫水浸種混沙法進行。亦即先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至自然冷卻后浸泡72h,這其中每12h至少換水1次。種子撈出后與鮮細濕河沙按1∶3的比例混勻,對于鮮細濕河沙的濕度要求是:手握成團無滴水,松手后仍能成團且一觸即散。將種-沙混合物堆放在塑料溫室大棚內催芽,其上覆蓋濕草簾、或濕麻袋以及塑料薄膜等保濕保溫,每天至少翻動1次,并酌情加濕,以使堆內外溫濕度保持一致。這樣經過7d左右,當有1/3種子裂嘴露白時即可實施播種作業了。
4播種作業
播種量通??蔀槊?67m2用種10kg左右。在育苗實踐中,要根據種子質量(發芽率)對播種量做出適當調整:當國槐種子發芽率達到85%及以上時,可減少播種量;當種子發芽率在65%以上時,則需增加播種量。當然,亦可根據種子的發芽率、千粒重、凈度及苗木產量等按照相應的公式計算出參考播種量。國槐的播種時間為春季土壤解凍后進行。國槐的播種方法有條播和穴播,播種行向建議選擇南北向,以利通風透光。
4.1條播
開溝播種,行距45cm,播種溝寬5cm,播種溝深3cm。將種子盡可能均勻地點播在播種溝內,種粒間距保持在6cm左右,之后用細碎的濕的沙壤土將播種溝覆平并稍做踏壓。
4.2穴播
行距45cm,株(穴)距13cm,播種穴深3cm,將種子點播在播種穴內,每穴3粒,之后覆蓋沙壤土2cm左右并稍做踏壓。提倡搶墑播種和播后地膜覆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苗圃土壤缺水是常態,故播種后要設法灌水。在育苗實踐中摸索出一種秋季埋種育苗新法,即在秋末冬初時節,將精選的國槐種子(或莢果)直接撒入壟上開出的小溝里,然后覆土、稍踏實、順壟溝澆透水,待表土稍干后覆蓋草簾子或玉米秸稈越冬,翌春自然會展現出苗齊苗壯的喜人局面。此法最大限度地順應了自然規律,方法簡單、成本低廉、效果良好,頗具推廣價值。除國槐外,這種秋季埋種(果)育苗新法,對其它樹種育苗同樣適用好用。
5出苗后的管理措施
播種苗出土后,第一要務就是要做好松土工作。松土時,對于因表土板結形成的硬土蓋子,可用水將其淋濕,或改用釘耙輕撓;當遇有大范圍幼芽被壓在硬土蓋子下面時,要輕輕揭開硬蓋,再做松土;如果是覆蓋有地膜,則要在出苗相應位置處破口放苗。接下來要進行的是間苗作業。當幼苗長至5cm左右高時,進行首次次間苗,間苗作業宜在雨后或灌水之后進行,主要間去病苗、弱苗、小苗和密度過大的苗,全年間苗3次左右。這之后根據幼苗長勢安排第2次間苗,在苗高達到12cm以上時進行第3次間苗,同時進行的還有移(補)苗和定苗,株距保持在12cm左右。穴播苗每穴保留1~2株。移(補)苗作業,要在晴天傍晚或陰天進行,用間下來的根部帶土的小苗補齊,栽后及時澆水。每667m2大致留苗1.2萬株以上。當平均苗高達到15cm時,實施斷根處理。采用專用斷根鏟鏟斷主根,斷根處理的深度要求為距離地面14cm以上。斷根后要澆透水1次,促進側根生長。施肥(追肥)作業在幼苗出齊15~20d后開始,每667m2施用磷酸二銨5kg,每隔半個月左右施用1次。6月末7月初后每月追施磷酸二銨1次,每次每667m2施用10~15kg,并根據土壤條件加施N-P-K復合肥10kg/667m2。為促進苗木木質化,8月初以后無需再施肥。施肥方法為:在苗木行間開淺溝覆埋或將肥料撒在行間淺鋤翻入土中。施肥過后立即澆透水1次。待幼苗出齊后,視自然降水情況,每隔15~20d澆灌1次。總的原則是:旱則能澆、澇則能排。自7月末8月初開始實施控水措施,藉以促進苗木木質化,農歷白露前后澆水1次,土壤結凍前澆透水1次。首次除草可結合間苗進行,以人工拔草為主。整個幼苗期皆要隨時松土除草:苗木生長前期,每隔半個月左右進行1次;苗木生長中后期,每隔1個月進行1次。松土除草作業要在降雨之后或澆水后表層土壤稍干時進行。為節省除草人工費,可在適當時期使用“苗后除草劑———易圃凈”,實現禾闊同除,除草徹底且不傷苗(土壤濕潤時效果更佳),其用法用量及使用原則詳見說明書。在苗木生長過程中,要將相對較高的苗木枝梢剪掉。入冬前要對未充分木質化的枝條實施縮剪,以防越冬期間出現苗木抽干現象。同時要做的還有,從基部剪除過密的枝條,疏去較粗大的側枝,以促進主干生長均勢和苗齊苗壯。
參考文獻
[1]王亞平.國槐種子育苗技術要點[J].花卉,2019(18):23.
[2]DB64/T1129-2015.國槐育苗及造林技術規程[S].寧夏回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
作者:楚景月 單位:遼寧省喀左縣林業和草原局
- 上一篇:扦插育苗技術在楊樹培育的運用
- 下一篇:林木數控扦插育苗技術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