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魚及科學施藥技術初探

時間:2022-11-29 03:00:26

導語:稻田養魚及科學施藥技術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稻田養魚及科學施藥技術初探

所謂稻田養魚,就是合理利用稻田種植中的空間,運用科學的養殖技術,使魚和水稻能夠和諧共生,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稻田養魚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水稻不僅可以為魚提供清涼的水源,還可以為魚提供天然的餌料,同時,魚在捕食的過程中,它的攪動為水稻的生長增加了空氣的流動,并且魚餌殘渣和糞便也為水稻提供了營養,從而促進了水稻的生長。由此可見,稻田養魚可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但必須要科學施藥,采取合理的防病技術,才能夠促進水稻和魚的健康生長。

1銅仁市思南縣稻田養魚的現狀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稻田養魚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稻田養魚在經濟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稻田養魚的科學施藥和防病技術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響稻田養魚的科學施藥因素有很多,如設備因素、環境因素、人為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等。因此,要在稻田養魚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科學施藥和防病技術,使其具有一定的規范性。銅仁市思南縣的養殖魚種包括鯉魚、草魚、鰱魚、鳙魚及革胡子鲇等,近些年相繼出現了田凼結合、壟稻溝魚、廂溝養魚等養殖新方式,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與魚的產量。除此之外,銅仁市思南縣相關政府部門加強了責任意識,先后制定了《稻田養魚技術規范》和《壟(廂)溝式稻田養魚技術規范》[1]。但是,仍然有部分養殖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出現違規使用藥物的現象,使得部分水產品出現藥物殘留過高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稻田養魚的進一步發展,對水稻和魚的安全生長造成威脅,繼而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養殖者也要加強規范操作,以提高稻田養魚的安全性。

2稻田養魚的科學施藥及防病技術探討

2.1稻田農藥選擇。為了保障水稻和魚的食用安全,必須謹慎選擇農藥。對稻田而言,一旦發生病蟲害,養殖戶需要合理地選擇農藥,避免使用毒性較強、有殘留的農藥。現階段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宜選擇多菌靈、葉蟬散以及稻瘟凈等高效低毒農藥,這樣不僅可降低農藥的殘留,還可以減少農藥對魚類的傷害[2]。2.2做好施藥準備工作。為了能夠合理施藥,在施藥前,養殖戶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藥物對水稻和魚的影響。在施藥前需要對水稻進行灌水處理,水深應該控制在7~10cm之間,也可保持整個稻田的水處于流動狀態,從而保證在施藥過程中農藥的濃度。如果需要使用較高濃度的農藥,則需要提前將魚趕到漁溝處,保證其生存的氧氣濃度,等到病蟲害得以控制以后,再重新注入新水,然后將魚放回稻田進行養殖。2.3選擇科學的施藥方法。在施藥過程中,養殖戶必須采取科學的施藥方法,需注意以下幾點:2.3.1施藥時機。藥效與施藥的時間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一般施藥在陰天或者晴天的傍晚進行。如果是粉劑農藥,則可以選擇有露水的清晨施藥[3]。2.3.2施藥方式。在施藥的過程中,不要直接將藥物噴灑在水稻上或者水田里,應用水稀釋后,采取噴霧施藥的方式,并且在噴藥的過程中,應該均勻地噴灑農藥。2.3.3施藥量。對施藥量應進行合理控制,例如,敵百蟲用量應控制在6~10g/667m2,抗菌藥多菌靈的用量應控制在150~200g/667m2[4]。施藥之后,養殖戶需要隨時觀察水稻和魚類的生長情況,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如果稻田中出現雜草,應該人工進行拔除,避免噴灑除草劑。2.4依靠科技進步,加強魚病綜合防治。對魚病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養殖戶需要提前做好稻田清整工作,做好日常的防病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做好魚種消毒工作,如果需要引入新魚苗,必須提前進行消毒,避免帶入病菌[5]。因此,魚病要以預防為主,無病也要預防,一旦發病應及時進行防治。

3結語

近年來,銅仁市思南縣稻田養魚正在不斷地發展,而稻田養魚科學施藥及防病技術為現代食品安全體系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可為人們提供安全的稻米和魚類,也為養殖戶提高了經濟效益。

4參考文獻

[1]田曉琴,楊興.貴州省稻田生態漁業發展現狀與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18,33(4):86-87.

[2]李進榮,封志強.稻田養魚的科學施藥及防病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9:22-23.

[3]方世貞,李正友.貴州省黔東南州稻田養魚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畜牧獸醫,2015,11(4):57-61.

[4]王文彬.養魚稻田如何施藥防病[J].科學養魚,2007,2:56-56.[5]何煜.稻田養魚要擇時施藥[J].海洋與漁業,2012,6:55-55.

作者:張麗 單位:貴州省思南縣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