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文化與電視文化論文
時間:2022-03-13 04:51:00
導語:互聯網文化與電視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視文化曾經輝煌過,現在說她衰敗還為時過早。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由互聯網營造的文化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已有的社會交往和生存方式。本文在羅列電視文化和互聯網文化現象的同時,提出不同文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碰擊、困惑,以及如何重構并促進不同文化健康發展等問題。
【關鍵字】互聯網文化、電視文化、文化、碰擊、重構、共存共容
一、電視文化的社會影響
西方曾有實驗證明:沒有電視,人們幾乎無法生活下去。其實質是電視文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力。2000年8月份有關媒體報道:“電視塔燒了,俄羅斯痛了”:540米高的莫斯科奧斯坦基塔電視塔失火給莫斯科地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且不說別的,僅廣播電視中斷,就使1500萬莫斯科人無法收看電視。沒有電視的日字怎么過?且看俄羅斯人的內心“獨白”:“我發現,沒有電視,好像我們突然與世隔絕了一樣。”“沒有了電視,我的生活突然出現了一塊空白。”“電視是我唯一負擔得起的消費。我不知道這么長時間看不到它,我怎么過得下去。”“如果無電視可看的情況繼續下去,人們會十分煩惱。”一位婦女按捺不住情緒,竟然因為看不上電視而痛哭失聲。可見,人們對于電視的依賴已達了到很深的地步。
有關資料表明,統計至2000年6月30日,我國電視機的擁有量已達3·1億臺(占總人口的1/4還多);有線電視用戶達8000萬戶,占全球第一;“村村通”計劃正在加快。廣播電視依然是中國廣大百姓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至2000年8月,電視界制播分離政策出臺僅僅一年光景,我國民間電視節目制作公司數量比國有電視臺多出2倍以上;2000年10月底的上海電視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電視節之一,來自世界上46個國家和地區的660多家電視、電影、制作、發行和廣告公司的3000多位中外來賓相聚上海,出席電視節的各項活動。影視節目爭奇斗妍、讓人耳目一新,影視器械令人目不暇接。電視的文化產業意識正在形成,電視的生態環境正從整體上得到優化,與大眾社會文化的心理距離越來越接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大連、南京、蘇州等有線電視臺已實驗開通高速接入國際互聯網、計算機網、視頻點播、可視電話、音頻點播、網上購物、電話、電視會議等等。作為工具的電視媒體,將會繼續深入地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服務;作為文化的電視節目內容,將繼續與科學知識一起,改變人們的意識、觀念,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
二、互聯網文化的發展及對社會文化的碰擊
當大部分人還陶醉在電視“熒屏大餐”前時,互聯網卻鋪天蓋地、迎面襲來。互聯網從推出、發展、壯大,僅“炒炸”了4、5年的時間,就把在傳統媒體和電視媒體前的年輕人拉走了大部分,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最快的信息源頭在網絡”,“聊天室讓年輕人留戀忘返”,“不上網,不聊天,已無言與伙伴交流”......急速又自然形成的“互聯網文化”如直瀉的飛流,正有力地擊打著年輕人的心靈,并以她的“新、奇、異”誘惑著年輕一代。互聯網正在使世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
但是,互聯網畢竟只是一個載體,互聯網內容的真實、內容的多寡、內容受歡迎的程度等是互聯網進一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由于低估和忽視了互聯網文化的人文影響力,當互聯網在全球“無孔不入”時、聊天室的“隱形”(不是面對面交談的遠程實時對話)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不假思索、不負責任”、“亦正亦幻、難以識別”、“視若無睹、置若罔聞”,在那里,“騙人無所顧忌,不惜偽裝自己”,有時候聊天室幾乎成了“謊言家的集中營”。“好奇”、“新鮮”、“刺激”使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上網“成隱”。聊天室已使少數“意志薄弱者”“神志不清者”,做出了沒有公德、不利家庭、不利社會的行動。少數學生則終日沉靦于互聯網,而對學習無精打采(有調查表明:住大學城集體宿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績明顯好于住公寓的學生)。2000年11月初,美國因特網兒童周公布:美國9-17歲的學生有2/3不看電視而是熱衷上網遨游,75%以上的學生喜歡在計算機屏幕前消磨時光,特別喜歡聊天,而不喜歡看電視。這種狀況也已在我國現露,網上的“新鮮內容”很多,很容易吸引注意,導致精神萎靡不振,學習精力分散。有關部門應該看到:學生盲目上網瀏覽,會比“放學不準時回家”的現象更嚴重!“用眼睛思維的一代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尋求新刺激,并企圖繼續制定互聯網的游戲規則。可以說,幾十年構筑的傳統封閉的教育“圍墻”,在“一夜之間”幾乎有“墻塌地裂”之勢。無論從眼前還是長遠看,互聯網的文化傳播影響是極大的,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把她作為一門獨立的文化來認識和重視的時候了。
作為技術的互聯網“破壞”了傳統產業的結構,促進了社會資產重組,創立了產業結構的新格局,并將繼續對社會作出貢獻,有人因此說,作為工具性的互聯網是最具創新力的“破壞者”。互聯網作用于社會的另一面是她的內容——作為傳播介質的互聯網文化也“破壞”了傳統文化的格局、文化習俗和意識形態。事實上,互聯網因的發散性使她的文化“自由”和“不可收斂”,電視媒體的可控性則使得電視文化顯得傳統和保守。互聯網的到來不僅打破了已經穩定的多種傳媒的結構格局,也打破了相對穩定的文化平衡。“傳統的、線性的、自甘束縛的”電視思維方式遭到嚴重碰擊,現行的社會結構、社會文化及至人們的習俗都將不得不重新調整和定位,這也許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本應經歷的一次“新陳代謝”。
互聯網媒體一經出現在信息社會之中,就顯示出他的無比的威力,新媒體以全新的方式、樣式和內容奪走了屏幕前一大批觀眾,尤其是年輕的和有文化的觀眾。其實,一種新媒體所以會對社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自有他優秀的和受人喜愛的突出之處:如媒體自身的潛能、潛伏在大眾中的某種欲望等。但是從目前看,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大大落后于她的發展速度,對于由她帶來的沖擊力和破壞力的認識還顯得“遲鈍和茫然”。新興的互聯網媒體還不是十全十美:互聯網上的聊天室給人以“愉悅”也給了人“虛偽”;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廣交朋友讓人開心,但卻無法了解對方的真情與實意;電子郵件快捷便利,但“見信如見人”的手書家信沒有了;網絡求助曾救助了一位患了重病的大學生,但網民的冷漠也使人意志薄弱、精神不振;網絡是一種服務、她便利高效,但目前服務項目不完善,而且花費太高、安全性差......現在是“窄帶互聯網”階段,兩三年后“寬帶互聯網”就會被推出,那時候完全可能出現另一種景象。
由互聯網構造的網絡化是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全球化又給人類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能率,尤其是人的個體意識大大增強,但全球經濟發展的聯動性更加明顯,全球文化發展的滲透性更加突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研究并關注轉型期的社會道德和社會教育問題,如在分析社會的變化、流動、均衡、結構、分層和社會發展模式等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并建立“社會預警制度”、及時疏導和化解社會矛盾,充分利用互聯網文化和電視文化給予社會發展的積極經驗,避免在社會轉型期中可能出現的“動蕩”現象,使我們的社會能在穩定的軌道中和諧發展。
社會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文化需要建立、需要認同、需要傳播、觀念形成需要過程。如同報紙和雜志的關系一樣,相信互聯網媒體、電視媒體、其他媒體及其文化是可以共存共容的,也應該是共存共容的。
電視與互聯網的比較
類別電視互聯網
內容的傳播形式
內容的制作風格
內容的信息載體
語言文化特點
對文化語言的要求
對內容的接收工具(目前)
交互能力
可控性
影響對象(目前)
影響度/影響面
特點(教育方面)
政府參與度(目前)
內容的可信度
傳播特點
工具性特點
操作特點衛星、有線和無線網絡
嚴格
以圖像為主,輔以解說
影視藝術語言
嚴格規范視聽語言
電視機
正在完善(等待數字化)
易
對不同年齡均具影響
很大/很大
傳統、線性
大
大
實時、真實記錄、傳播一次過(等待數字化后改進)
大眾化
易有線網絡(目前)
嚴格與自由
以文字為主、圖片
大眾文化語言
自由發揮、難以規范
計算機
具較強交互能力
難
(發達地區)青少年、知識界
很深/可能會更大
自由、自主、發散
小
稍遜
實時稍遜、評價即時、信息量大、可隨時查閱
比較專業
(對目前而言)有一定要求
Abstract:TheappearanceofInternetmediaknocksagainsttraditionalmedia,andespeciallyagainstTVmediagreatly.Itsinfluencehasbeenonmanyaspectssuchastechnologiescontained,societystructure,societyculture,societyequilibriumanddevelopment.
Ingeneral,thewordof“civilization”referstoakindofinvisiblequalityformwhenasocietyreachesthecomparativesuperiorgrade,knowledge,civilization,culturalorhistoricalrelicsandsoon.“Civilization”referstothesumofsubstanceandspiritwealthcreatedbymankindduringthecourseofsocietydevelopment,whichparticularlyindicatespiritwealth,e.g.Literature,Art,Education,andScience.Onthecontrary,basedonthesubstancewealth,thecohesivenessofthesocietyspiritwouldpushtheprogress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developmentahead.
TVcivilizationwasbrilliantnotlongbefore,yetitisuntimelytosaythatTVcivilizationisout-of-date.Asakindofsocietyform,thecivilizationbuiltbyInternetisjustshiftinghumansocietycontactandsocietylivingfashiondeeply.ItisaffirmativethatInternethasbeencultivatedthesocietycivilizationvalue.Internetcivilizationisexactlybecominganimportantsymbolofglobaltrend.However,digitaltechnologynotonlypromotesthedevelopingandgrowingofInternetrapidly,butalsoimprovesTVtechnologyathighspeedinthesameway.
Thepaperdeemsthatinthefaceoffavorablecircumstances(opportunity)andchallenge,weshouldseeclearlythatitgivesallkindsofmediawiththesameexistingchance;andpaycloseattentiontotheeffectuponsocietyduringthetimeofshifting.
Ininformationsociety,Internetpossessincomparablepower.Asanimplementoftheprojectof“digitalcity”,digitalinformationandInternethavegraduallybecomeanindispensablepartofcitizen’sdailylife.Thecitizenshavebeenfamiliarwithelectronicoffice,electroniccommerce,societyinsurancesystem,Internetshopping,networkconference,networklearning,whicharethephysicalfoundationsof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Internetcivilization.Itisfrequentlyheardof“themostquicksourceofinformationisInternet”,and“chattingroommaketheyouthbereluctanttoleave”.Also,itisreportedthatthemaincrowdofsurfingInternetaretheyouth,theyeachownatleastoneortwoe-mailboxevenmore;establishtheirowngamerulesontheInternet;usethetonguewhichonlycouldbeunderstoodamongthemselves.However,itisn’tperfectineverywayincurrentperiod.OneofdisappointingtruthisthatInternetbedeemedallpervasive,invisible,(forexample,inchattingrooms)whichmakerelationshipamongpeoplewithoutdueconsiderationandresponsibility.Additionally,thefreshandincentivenatureofInternetcauseyoungboysandgirlstoaddictinsurfingInternet,inotherwords,studentssurfInternetandexploreblandly,whichismoreseriousthanrunningawayhomewhenafter-school.InternettechnologyanditsimpactoncivilizationcommunicationhavereachedthedegreethatInternetshouldberecognizedandemphasizedasonekindofindependentcivilization,otherwise,itwouldbringusendlesstrouble.
Furthermore,thepaperdeemsthatweshoulddiscriminat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Internetcivilization,andproposedtosetupasetofsocietyalarmingsystem.Basedonthatsystemwecangiveadvicetoandreconcilethesocietyproblem.ThroughmakinggooduseofpositiveexperienceculminatedfromInternetcivilizationandTVcivilizationdevelopment,wecouldavoidimpossibleturbulenceduringthecourseofsocietyshifting.Onlybythis,wecouldimproveoursocietyadvancementstablyandharmonically.TVmediawillkeepitspreviouspredominancecontinuouslybecauseitispunctual,real,immediateandauthoritative.WhileInternetcanprovidebigamountofinformation,inspectrepeatedlyandreviewedeasily,whichcouldmakeupforthedisadvantageofTV.Sincetheyhavetheirownfeaturesandcivilizationconnotation,theTVmediaandInternetmediashouldbecompatibleandco-existedforalongtime.
KeyWords:TV,Internet,Civilization,Knockagainst,Reconstruct,Compatible&co-existed
- 上一篇:局域網圖書資料查詢論文
- 下一篇:網絡教學素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