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程功能結構論文

時間:2022-08-02 03:03:00

導語:網絡課程功能結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課程功能結構論文

【摘要】進入90年代以來,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逐漸應用于教育領域。網絡課程的開設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趨勢。本文在調查網絡課程現狀的基礎上,歸納了網絡課程的基本功能結構,說明網絡課程的一般形式;通過對課程內容、師生關系、資源以及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的分析,列舉了目前網絡課程的6種模式,最后對網絡課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關鍵字】WebWWW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一、對目前網絡課程實踐的調查

進入90年代以來,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開設網絡課程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大趨勢。國內外一些大學甚至一些信息技術公司紛紛設計網絡課程來進行教學或培訓,它們開發出各種網絡課程數據庫來管理教學,開發出各種工具來組織教學活動。

目前已開發的網絡課程種類繁多,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從網絡課程的應用來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于課堂的教學,網絡課程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方式;另一種是網絡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

但是,從當前實踐來看:當前網絡課程的開展,許多活動的展開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許多學校都正在積極地開設網上課程,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濃厚的遠程學習的氣候;從教學模式上來看,網絡課程是相對于教室課堂教學而提出的,遠程教學和基于校園的課程在教學法上以及對學生與教師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當前的遠程教學和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一種混合的模式,隨著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遠程教學和基于校園的課堂教學之間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模糊了;從網絡技術的應用來看,目前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只是停留在課程內容的上,網絡只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媒體,而沒有當作一種通訊平臺來使用,盡管某些課程充分考慮了網絡更高層次的應用,但基本上處于嘗試階段。

二、網絡課程的基本功能結構

眾所周知,網絡課程的設計應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應當對教學活動和學習環境作重點設計,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網絡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網絡課程的基本功能結構也應按學生自主學習的要素來設計。作者認為,網絡課程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

網上課程基本功能結構模塊

網絡是一種通訊工具,處于異地的師生利用網絡可以實現同步的或異步的交流。如Email,異步的基于文本的計算機視頻會議(包括LotusNotes系統,FirstClass或者基于Internet的系統包括Usenet新聞組,基于Web的會議),同步的基于文本的系統(包括Internet延時聊天,MOOs等,基于Internet的視頻會議、音頻會議)。

學生通過網絡可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自學、討論、實踐活動、作業提交、考試等;還可進行網上資源搜索、資料查詢等活動。另一方面,網絡可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查詢自己的學習記錄,從而對學習起到一個督促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另外,網絡各個數據庫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料庫、FAQ庫、素材庫、文獻庫的建設應是開放的,動態的,各個庫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如學生上交的作業或者電子作品可以收集進入資料庫中,以供交流和共享。

一般來說,進入網上課程的學習,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學習界面。網上學習活動和課程內容都在這個界面里有所體現。只需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進入個性化的學習界面,這個界面可為特定層次、特定階段的學習者特制的,也可為一個小組或班級成員而共用的,它提供許多學習工具,使學生能更加自由地學習。若有疑問,可以發Email給老師,也可以向在線的學伴或專家咨詢,亦或查看FAQ等等。下面使用一個界面作為示例。

所示界面是肯特州立大學提供的一個網上課程的瀏覽樣本,從界面上看,主要有三大功能區,一個是確定身份模塊;二是學習活動模塊,有大綱、資源、講座、作業、考試、實驗室等欄目;三是為了通訊交流而設置的一些交流、咨詢和搜索工具,其中有課程的常見問題回答(FAQ)、Email,聊天(主題相關或主題無關)以及搜索項??梢哉f,肯特州立大學的這個網上課程的樣本是典型的網絡課程的樣本。

肯特州立大學網上課程的樣例

三、網絡課程的分析和設計

網絡課程在內容呈現、學習交互方式以及信息資源,教學方法上明顯區別于傳統課程的教學。下面從課程內容、師生角色、在線資源以及教學活動組織方面來分析:

(1)課程內容的呈現

從目前來看,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的方式表現出來,具體包括課程的大綱,講座,筆記,在線資源,活動內容以及學生與教師交互的內容(FAQ、討論內容等)。從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形式多樣,可以有文本、圖像、表格、Email、Listserv、FTP、MOO/MUD、Internet視頻會議以及一些遠程呈現軟件。考慮到帶寬的原因,較大的視頻文件放置到網上是不太合適的,解決方法是通過下載的方式,讓學習者下載到本地機上再進行播放。

(2)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網絡學習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除了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技能之外,還要吸收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能,不斷地學會應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從而在開展網絡教學時不至于無從下手,還可以對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給予快速的解決;另一方面,網絡學習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應當只停留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上,應積極地利用網絡資源和通訊手段,吸收和共享各種資源和服務。此外,在網絡化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科學技術的發展之迅速,教師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往往沒有學生那么迅速,此時學生就充當了教師的角色。

(3)在線資源、在線資料的建設

網上資源的設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習者要使用檢索、查詢等,少不了資源庫、資料庫的建設。隨著網絡課程在學科教學中地位的提高,在線資源、在線資料的作用也相應地提高了。網絡資源庫、資料庫在內容上豐富多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部分地代替單一的傳統教學形式。

(4)教學活動的組織

從學生的組織來看,網絡教學的虛擬性使得學生的組織形式多樣化,既可以針對具體的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教學,還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一些協作式活動。從具體的教學活動方式來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教學信息:通過電子郵件,教師和學生之間異步交流,既方便了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也方便了教師對學生課程意見的統計和評價;

開展電子論壇:教師在網上開展同步討論,指導各種課程的相關活動,確定新的學習任務,進行教學指導;

進行多用戶對話(MUD):網上教學活動中文本的交互為學習者之間提供了實時對話的環境,多用戶對話創建了一種動態的環境,學生在其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的學習;

計算機視頻會議:計算機視頻會議可使學習小組對特定的主題進行討論,在學科教師的參與下,進行有組織的討論活動;

對話聊天的記錄:記錄和來自于電子論壇或者視頻會議的基于文本的對話,可以為以后的瀏覽和分析提供基礎;

網頁制作: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制作集成過程,允許學生建立自己的網站,參與信息、教學主題的開設,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廣泛,更為全面。

四、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

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教學,按不同的維度來分有許多種。如果按照學習者的組織形式來看,可以有個別化學習、小組學習;按照通訊角度來講,有同步教學和異步教學;按照課程材料媒體種類來看,有多種媒體(錄像帶、錄音帶)參與的混合或者僅利用web媒體的單一形式。

應用Web來進行教學的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這里列舉6種:

(1)信息傳遞式:信息傳遞式是指利用Web教學信息,Web只用于呈現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或者講座筆記,作業細節和百科全書,加上在線信息資源的超鏈接,學生可以在沒有和教師或者同伴交流下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模式是目前網絡課程最普遍和最有限的方式。

(2)輔助學習式:這種課程模式的特點是輔助學習者的學習,它提供指導、討論等服務;采用Email、電子論壇或計算機視頻會議來實現電子對話;輔助學習模式還可以確定參數來建立多用戶對話環境。

(3)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主要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它通過創設支持式環境,使得班級學生成員之間可進行提問、解答和資源共享等合作活動;Email、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或多用戶對話環境作為輔助方式來支持合作交流活動。

(4)學徒角色(專家指導):指學習者充當某一知識領域的學徒,通過Email、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等多種渠道接受外部專家的指導。這種模式要求學習者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主性,通過Web來尋求外部支援和幫助,從而學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5)內容生成式:內容生成式指的是學生自主尋找、建立、組織或重組具體知識領域的內容,實現信息資源的同化、交互和綜合。具體的活動是學生設計開發網頁,通過網絡資源和鏈接按照學生自己的方式將信息內容再現。這種模式中,學生是信息資源內容的重要來源。

(6)模擬角色扮演式:這種課程模式是通過多用戶對話環境(MUD)來方便教師確定中心主題、角色個性和人員因素,在電子化的環境中模仿相關的示例;或者在MUSE或MUD這樣的環境中提供交互式的指導;也可以在網上交互式的任務或事例提供完成行為模仿或者角色扮演的要求等等。這種模式中學習者在具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模仿和模擬來習得知識,獲得技能。

五、網絡課程的發展趨勢

網絡課程以其靈活的、開放的、基于資源的特點使得它在繼續教育、素質教育及職業教育方面都將有很大的優勢。雖然有人對網絡教育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認為網絡課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學生去學習,但是不斷增長的學生需求和網絡所提供的開放的學習機會是網絡課程的優勢所在。我認為基于Web的網絡課程在將來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資源漸趨豐富,服務形式更多樣

據統計,美國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學建立了網上虛擬學校,開設了200多個專業,學生數量達10多萬人。將來的網上課程門類齊全,有自主學習課程、成人教育課程、學位/非學位課程、學科教育課程;提供的服務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學生可以網上快速地檢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課程節目信息或學習資料。

第二,以內容為中心的設計轉向以學習環境和活動為中心的設計

以課堂教學為基礎的課程強調課程的內容設計,而以Web為基礎的教學不應是傳統課程內容的照搬。今后網絡課程的設計應結合Web的具體特點(資源共享、交流通訊的特點),是以Email答疑、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等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設計。

第三,以Web的低級應用設計轉向Web高級應用的設計

隨著Web技術和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網絡課程的開發必將從信息傳播的低級應用階段轉向Web高級應用。目前出現的一些網絡課程工具平臺(如WebCT),這種平臺的設計開發為基于Web的課程在制作、管理和應用上都邁進了一個新的臺階,是Web應用于課程教學的必然趨勢所在。

參考文獻

1、BrenaBannan-RitlandandWilliamD.Miheim.(1996).ExistingWBICoursesandtheirDesign;

2、ManalEl-Tigi,RobertMaribe.(1997).Designingforinteraction,LearningControlandfeedbackDuringWeb-basedLearning,EducationalTenology/May-June1997;

3、《基于Web的遠程教學和我國的發展對策》,《電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Title:the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anditsglimpseofinstructionalmodels

Name:xuyingshi

Address:Depart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Technologyi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Tel:(021)62223742

E-mail:xuyingshi@

KeyWords:Web,WWW,webcourses,instructionalmodels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technology,ithasbeenputintoeducationfieldsprogressivelysince1990s.Ithasbecomeaglobaltendencytodevelopwebcourses.Basedonobservingthepresentsituationofwebcourses,theauthorgeneralizesthebasicfunctionalconstruction;describestheelementsofcontents,rolesoftheteacherandstudent,online

resourcesandwaysofinstructionalactivities,putsforwardsixmodelsofcurrentwebcourses.Finally,thepapertakesaglanceintothefutureofwebcourses.

1.Snapshotofcurrentpractice.

Developingwebcoursesisakindofglobaltrend.Inproportiontoclassroom-basedcourses,WebcoursesrefertoinstructionbyWWW.Someinstitutionsaredevotingtoexploitingonlinecoursespresently.Butonthewhole,theseinstitutionsdidnothaveastrongdistancelearningprofile.Intermsoftechnologyapplication,ithasntmadegooduseofwebtechnology,e.g.Webisusedjustasoneofinformationdeliverymediaratherthancommunicationplatformorlearningenvironments.

2.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

Asweallknown,webcoursesdevelopmentshouldbeinaccordancewiththelearningtheoryofconstructivism,becauseitquitedependsonstudentsself-management.Alllearningactivitiesthatstudentprocessedbasedonwebinclude:studyingindependently,discussing,practicing,doingassignment,andtakingtests.Sotheauthorthinkweshouldregardlearningactivitiesdesigningandlearningresourceasimportant.ThispartIdescribethebasic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components,especiallyinbuildingkindsofdatabases.Furthermore,anexampleofKentStateuniversityonlinecoursehasbeenusedtoillustrategeneralwebcourseform.

3.Theanalysisanddesignofwebcourses

Webcoursesaredifferentfromclassroom-basedcoursesonseveralaspectssuchascontentsdisplaying,theteacherandstudentinteracting,informationresourcespresenting,learningmethods.Forexample,studentscandesignwebpagesthemselvesaccordingtospecificlearningcontents,whichmakestudentsidentifythemselveswithstudying,collectingmorecomprehensiverecoursesfromWWW.Therefore,therearealotofactivitieswecouldexploit.

4.Theinstructionalmodelsofwebcourses

Therearemanyclassificationsofwebcoursesfromdifferentdimensions,e.g.individualstudyingandgroup-basedstudying.Also,wecanclassifywebcoursesintosynchronicandasynchronicinstruction.Thissectionlistssixtypesofinstructionalmodelsofwebcoursesmainlyfromtheviewofstudentparticipation,whichare:information-deliveringmodel,studying-assistingmodel,collaboratelearningmodel,apprenticerolemodelandcontentproducemodel.Inthepapereverymodeliselaboratedrespectively.

5.Thedevelopingtrendofwebcourses

Thecharactersofflexible,openandresources-basedofwebcoursemakeitpotentincontinuing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andprofessionaleducation.Moreover,itcouldofferopenopportunityforvariousprofessionalpersonnel,whichsatisfytheirdifferentneeds.Therearethreetrendsforwebcoursesdevelopment.Inthefirstplace,resourcesonwebwouldbecomerichmoreandmore,theservicesonwebwouldbecomemultiplemoreandmore,wecouldsearchforeverythingweneedorlearningmaterialonwebquickly;secondly,thecenterofwebcoursesdesigningwouldshiftfromcontentstolearningenvironments,wehavetointegratetechnologytocourses,connectingthespecificcharactersofweb(resourcessharing,mutualcommunication);finally,Iamsurethat,inthefuture,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webcourseswouldbemoreadvancedontechnologyapplication.Atpresent,thereappearsomewebcoursestoolplatforms(e.g.WebCT),whichmakewebcoursesconvenientnotonlyfordesigninganddeveloping,butalsoforstudying,whichpusheswebcoursesstrideforwardandbecomesanatural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