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虛擬化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06:02:00
導語:存儲虛擬化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存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單個磁盤、磁帶到DAS、NAS、SAN存儲網絡系統的歷程,對存儲環境和資源共享的迫切需求推動著存儲虛擬化成為主流技術。本文通過對虛擬存儲的綜述,對虛擬存儲化的基本概念、體系結構、實現方法、關鍵技術做了比較和分析。重點介紹基于網絡的虛擬化技術,討論了其關鍵技術與主要實現方法。
關鍵詞存儲虛擬化;邏輯存儲;對稱/非對稱
1引言
隨著信息數字化、網絡化開展的各種多媒體處理業務的不斷增加,企業的信息量不斷增加,面對不斷膨脹的數據量和不斷增多的物理存儲設備,如何能夠保證一個存儲系統具有高性能的I/O吞吐率、高可靠性和高擴展能力,以及良好的容錯性能,成為各個IT產商傾注極大熱情去解決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由于在存儲系統中存在著大量的異構服務器和存儲系統,非常有必要進行全面的存儲管理,而傳統DAS、NAS和SAN等存儲形式已無法滿足以上對存儲設備的需求,所以存儲虛擬化逐漸成為共享存儲管理的主流技術。
2虛擬存儲的概念
存儲虛擬化是把不同接口協議(如SCSIiSCSI或FC等)的網絡存儲設備(如JBOD、RAID和磁帶庫等)整合成一個虛擬的存儲池,根據需要為主機創建和提供虛擬存儲卷。存儲虛擬化是具存儲設備和存儲系統的抽象,展示給用戶一個邏輯視圖,同時將應用程序和用戶所需的數據存儲操作和具體的存儲控制分離。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異構平臺的存儲空間,達到最優化的使用效率。
3存儲虛擬化的實現
存儲虛擬化可以在三個不同的層面上實現,包括了基于專用卷管理軟件在主機服務器上實現,或者利用陣列控制器的固件(Firmware)在磁盤陣列上實現;再或者是利用專用的虛擬化引擎在存儲網絡上實現。具體使用哪種方法來做,應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
3.1主機或服務器級虛擬存儲
基于主機或服務器的虛擬存儲化實現通常稱為邏輯卷管理(Logicalvalumemanager)。磁盤上的物理塊或邏輯單元號(LUN)被映射成邏輯卷號。邏輯卷管理軟件把多個不同的磁盤陣列映射成一個虛擬的邏輯塊空間。通過在服務器上安裝虛擬存儲管理軟件,實現各物理存儲體集成映射的。
基于主機或服務器的虛擬化存儲實現容易,可在不需要硬件支持的條件下實現形式多樣的存儲管理,對改善存儲系統的可管理性,提高存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有益處。缺點是兼容性不好,擴展性差,調度工作會影響服務器的性能。
3.2存儲設備級的虛擬存儲
基于存儲設備的虛擬存儲針對異構SAN構架,更使用于以存儲為核心的環境,它獨立于主機,存儲設備可以連接多臺主機,但存儲設備本身不能是異構的,此時虛擬過程是在陣列控制器上完成將一個陣列上的存儲容量劃分為多個存儲空間(LUN,logicalUnitNumber),供不同的主機系統訪問。智能的陣列控制器提供數據塊級的整合,同時還提供一些附加的功能,例如:LUNMaking緩存,即時快照、數據復制等。配合使用不同的存儲系統,基于存儲設備的虛擬化模式可以實現性能的優化。但由于存儲設備在各個供應商之間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較差,如果沒有第三方的虛擬軟件,基于存儲設備的虛擬化經通常能提供一種不完全的虛擬存儲化解決方案。
3.3網絡級的虛擬存儲
基于網絡的虛擬化是目前SAN虛擬化的主流技術,通過在存儲區域網這一級采用智能化的路由器,交換機或者是增加一個元數據服務器等來實現虛擬化的工作,它通過提供一種中央虛擬化方式將網絡中的存儲資源集中起來管理,從而降低了TCO,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虛擬實施環境,最有可能支持任何的服務器、操作系統、應用和存儲設備。從技術上講,基于網絡的存儲虛擬化又分為帶內(In-Band)和帶外(Out-Band)兩種。這兩種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存儲網絡中數據I/O與控制信息是否使用同一通道。
3.3.1帶內虛擬化的實現模型
帶內虛擬化,也稱為對稱(symmetric)虛擬化。是指虛擬化的操作在服務器和存儲設備之間交換數據的通道中執行,存儲數據和控制信號使用同一數據通道。因為所有的數據訪問都會通過這個引擎,它就可以實現很高的安全性。就像一個存儲系統的防火墻,只有允許的訪問才能通過,否則就會被拒絕。
帶內虛擬化的優點是:可以整合多種存儲設備,便于集中式管理,因此具有極高的安全性。但容易造成網絡擁塞,降低了性能,同時容易產生瓶頸和單點實效,故在應用中這種結構往往是冗余配置。
目前市場上使用該技術的產品主要有IBM的TotaStorageSVC,HP的VA、EVA系列,HDS的TagmaStore,NetApp的V-Series及H3C的IV5000。
.3.2帶外(outofband)虛擬化
帶外虛擬化,又稱為非對稱(asymmetric)虛擬化,是指虛擬化功能在位于存儲數據通道之外的一個設備上實現。數據和命令信息使用不同的通道(如圖2所示),應用服務器的I/O命令通過專用的命令通道傳至專用的元數據服務器或控制器,獲得元數據和數據視圖后,再直接通過數據通道得到所需要的數據。由于數據在專用的通道上傳輸,因此提高了性能,且避免了單點故障和瓶頸,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投資,數據的安全性難以控制,實施難度大于帶內模式。
4存儲虛擬化網絡的關鍵技術
存儲虛擬化的核心工作是物理存儲設備到單一邏輯資源池的映射,通過虛擬化技術,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虛擬化磁盤或虛擬卷,而且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對它進行任意分割,并分配給特定的主機或應用程序,而為用戶隱藏或屏蔽了具體物理設備的各種物理特性。實現虛擬存儲化關鍵技術如下:
1)共享沖突與數據一致性
存儲虛擬化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實現存儲數據的共享,普通的文件系統只允許對數據進行獨占式訪問,但是商業應用需要在操作系統和“數據倉庫”之間共享數據。數據的不同拷貝應能在不同服務器操作系統所帶來的存儲共享和并行存儲時的I/O訪問沖突等。這就需要良好的鎖機制算法、多種級別的鎖機制以及Cache一致性等技術,來保證數據之間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2)異構適應性
虛擬存儲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設備互操作性,簡化在在由不同主機操作系統和不同設備類型組成的異構存儲環境中的系統管理和用戶操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存儲設備的透明性。
3)系統存儲空間的動態擴展
開放系統的計算機模型經歷了一個從單一的、大而全的結構過渡到“n-層、分布式的或并行”的結構。每一層都可以獨立擴展,保證最優的資源利用率。SAN虛擬化允許按照需要擴充存儲資源,而對邏輯層和應用層透明。因此,系統管理員可以以兆字節為單位來擴充存儲容量,而不破壞重要的應用。按需存儲將是未來實現數據中心的主要驅動力。
4)數據存儲與容錯策略
由于應用和數據服務是透明的,必須避免越權訪問和惡意攻擊,數據安全性由整個系統的管理軟件來保證,因此保證數據安全性是存儲虛擬化技術的難點之一。虛擬存儲也必須以較小的容錯開銷建立容錯功能,克服系統單點故障,避免不可恢復的數據損失,同時也必須擁有數據容錯備份系統,以保證因不可抗力而丟失的數據擁有的可靠備份。
5總結
海量數據需求在各個應用場合不斷增加,由于存儲虛擬化技術能夠提供系統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并易于維護,它正在成為存儲領域的核心技術。由于存儲應用場合的復雜性和不同用戶的存儲需求的多樣化,存儲虛擬化技術必須加以豐富和完善(如數據的備份、復制、恢復、遠程容災、快照和多重鏡像支持等),以提供良好的個性化服務。
另一方面,從目前來講,存儲虛擬化依然缺乏高度的標準化,不同的虛擬產品間的兼容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必須盡快制定業界公認的存儲虛擬化技術標準,以解決操作平臺、網絡和存儲設備等產商及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這樣才能推動存儲虛擬化技術的發展,當然在虛擬存儲技術體現其
優越性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忽視虛擬技術的一些潛在問題,這樣會更有利于虛擬技術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QichaoXia,LianXingJia.ReserchofIntegrationMilitaryStorageResourcesBasedonStorageVirtualization.IEEEComputerSociety.2006
[2]CharlesMilligan,SidSelkirk.OnlineStorageVirtualization:ThekeytomanagerthedataexplosionIEEEComputerSociety.2006
[3]趙文輝,徐俊,周加林,李晨。網絡存儲技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4]劉朝斌,謝長生,張琨.存儲網絡虛擬化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計算機科學2004年(31)
[5]王楠,蔣金虎.存儲虛擬化技術研究與比較。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2)
[6]謝川,虞勤.虛擬存儲及應用分析.數據庫與信息管理.2007年
- 上一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