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網絡文明建設
時間:2022-04-11 04:13:00
導語:透析網絡文明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從“三個代表”的高度認識網絡文明建設,積極研制和開發網絡安全技術,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構建網絡倫理規范,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努力營造一個健康、文明、有序、安全、具有活力、沒有污染的“綠色”網絡環境。
關健詞:網絡文明網絡倫理建設
1從“三個代表”的高度認識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網絡文明工程是由文化部、團中央、廣電總局等8家單位發起,從2000年12月正式啟動的一個大型的網站管理、引導活動。其宗旨是:通過正面引導的方式,形成網上文明健康的道德規范,占領網絡這個新的思想宣傳陣地;積極開展各種網上健康活動,倡導文明上網;發現一批優秀的中文網站,使之成為網絡文明建設的主體,并引導和規范中國互聯網站的建設,大力推進中國的網絡事業。網絡文明工程活動啟動以來,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的必要保證。我們一定要從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高度,認識網絡文明建設,重視網絡文明建設,切實加強網絡文明建設。
網絡文明重在建設。網絡技術與文化內容的結合,才產生了互聯網。因此,我們可以把互聯網理解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結合點,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而也就必須重視并切實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道理很簡單,加強網絡文明建設能夠提高我們經濟建設的綜合國力,能夠提高我們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事關國家和我們每一個人。網絡文明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建設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網絡文明的發展。這應該成為我們的基本共識。
網絡就高科技內涵來說,是一種技術形態的東西,而技術形態的東西是沒有政治傾向性和階級性的。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它不可能不表現為一定的意識形態,它所傳播的信息除了技術性的一面外,還有政治傾向性和階級性的一面。對于那些帶有政治傾向性、攻擊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的信息,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抵制,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教育廣大網民。如果我們對那些反動的、反社會主義的以及一切不健康、不文明、充斥了低級趣味的東西,不加以限制,不加以斗爭,不僅不能體現“三個代表”,反而會違背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要求,背離人民的利益。
2大力發展網絡技術.加強安全防范措施
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基本載體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說也取決于網絡技術。因此,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就必須大力發展網絡技術,積極開發和研制一些網絡安全技術,充分發揮技術的作用,加強安全防范,對于那些反動的、黃色的、封建的、不健康的、低級趣味的東西,迅速鑒別并加以查封和堵截。
在這方面,美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20世紀80年代,互聯網的應用給美國帶來了一些法律上、道德上、文化上的負面影響。當時美國的軟件供應商試圖從技術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規范和解決。例如,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為了防止受到互聯網消極信息的影響,軟件供應商提供了很多所謂頻道的定制,甚至提供了很多的工具,讓需要的家庭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篩選網上的信息。實踐的結果是很有成效的。
實際上,正是軟件侵權行為刺激了軟件加密技術的發展,“黑客”行為引發了各國對信息安全技術的高投人。主權國家有權利有義務建立網絡安全體系,控制網絡信息內容,凈化網絡環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采取高技術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發展要靠科學技術的發展,但科學技術的發展并不必然會帶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失去人文精神支撐的技術至上主義不僅不會促進社會的進步,還可能給人類帶來痛苦甚至災難。
3建立網絡行為監控機制.健全網絡法律法規
無論治理現實的社會,還是治理虛擬的社會,法律法規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過網絡立法,建立網絡行為監控機制,健全網絡法律法規,把網絡主體的責任、權利與義務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明確,使人們知道什么是必須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從而規范人們的行為、強制人們的行為。這也是網絡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目前,網絡犯罪已經成為任何一個國家不得不關注的社會公共安全問題,成為一大社會公害。有資料顯示,網絡犯罪的主體主要是青年,是那些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并通曉網絡通信、解密訪問規程等技術的所謂的電腦“黑客”。由于網絡犯罪是一種高技術、高智能犯罪,原有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全適合,出現了一些法律上的空白點。例如,對網絡詐騙、利用和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網絡犯由電腦創作的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著作權歸誰?適合什么樣的法律?這些問題顯然是原有的法律法規解決不了的。
打擊網絡犯罪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必須綜合治理。從治理的角度講,法律比技術和管理具有更大的威懾力。因此,為了減少網絡發展的負面效應,確保網絡的安全和健康發展,除了大力開發網絡安全新技術外,建立網絡行為監控機制,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已經迫在眉睫。
4著力于構建網絡倫理規范.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1)構建網絡倫理規范,明確網絡主體的道德責任。網絡發展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為了及時有效地克服網絡中的消極影響,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就必須構建相應的網絡倫理規范,明確網絡主體的道德責任,保證網民真正成為網絡中的道德主體,主動擔負起維護網絡秩序的重任,自覺地遏制不道德行為的發生。網絡道德規范的構建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限制性規范構建,明確地告訴人們在網絡世界中不該做什么,不該怎樣做,目的在于對不道德的行為進行約束和否定;二是倡導性規范構建,明確告訴人們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目的在于引導人們向善的行為動機。
(2)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整合并充分利用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資源。網絡道德問題的解決不能在既有的基礎上進行,而應該從整合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資源人手,通過教育和引導使人們自覺擔負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神圣使命,讓中華文化在網絡時代大放光彩。其實,中國傳統文化關于道觸設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既是我們今天進現實社會道德建設的材料來源,也是網絡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寶庫。例如,中國傳統倫理中的“人格價值”、“社會責任”等觀念,仍然是網絡社會人們必須遵守的重要的倫理規范。我們應該看到,網絡倫理作為以網絡技術為媒介的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應該是一種“一般道德”通過結構性變動而形成的繼承與創新統一、傳統與現代整合的現代倫理形式。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需要我們做的工作很多。當然,我們在對傳統道德批判繼承的同時,還要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外國可供借鑒的思想和道德建設的經驗。
(3)弘揚人文精神,給網絡注人更多的人文色彩、‘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網絡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世界的異化是網絡道德教育不容回避的內容,也是當代道德教育的一大難題。抑制符號世界異化問題,我們不能只依靠技術,要給網絡注人更多的人文色彩,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培養人文精神,弘揚人文精神,讓人文精神在網絡世界生根、開花、結果。
(4),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把他律與自律結合起來。在網絡道德水平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強調他律是必要的。但是,網絡道德與傳統道德不同,它規范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通過行為主體以“慎獨”為特征的道德自律而進行的。網絡是一個自由的傳播媒體,上網者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這就給人們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在網絡社會中,我們所倡導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只有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的層次上,成為行為主體的自覺要求,才能有效地規范個體的人的網絡行為。因此,如何培養廣大網民的自律意識,應該成為網絡道德教育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 上一篇:芻議道路運輸成本控制問題及其措施
- 下一篇:市區新農合醫療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