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影響
時間:2022-01-21 09:02:07
導語:人工智能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加速了會計職能的轉型。我國會計的發展演變過程大致經歷了手工會計、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和智能會計等四個階段,相應的會計職能也逐步由會計核算與監督轉變到會計管理與控制,再轉變到財務管理與決策。會計職能的轉變將對會計專業人才產生深遠的影響,低端會計人才的需求量會大幅減少,而因為會計職能的重心轉移,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會大幅增加。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職能;會計專業人才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具體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德勤(DTT)、畢馬威(KPMG)、安永(EY)、普華永道(PWC)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陸續推出財務機器人以及財務機器人的解決方案,將人工智能引入到日常的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對于會計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核算手段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會計的核算手段相應地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著,經過梳理,我國會計核算手段發展變化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手工會計階段
手工會計在會計發展史上經歷的時間是慢長的。在文字出現以前的原始社會將剩余產品采用“結繩記事”與“刻契記事”進行簡單的記錄等會計啟蒙行為開始,到20世紀50年代現代電子技術出現為止,會計工作對經濟活動的記錄、計量及報告都是純手工操作。在手工會計階段主要依靠紙張、筆墨、算盤與計算器等工具作為會計核算手段,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信息傳遞不及時是手工會計的缺點。但在此漫長的階段,會計核算方法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簿記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到科學合理的借貸復式記賬法,會計發展成為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方法和程序,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與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的、連續的、系統的核算和監督,以提供經濟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二)會計電算化階段
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次利用計算機計算職工薪金,開創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的先河,引起了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的變革,將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會計核算手段實現了由手工到電算的轉變,會計電算化由此產生。我國會計電算化始于1979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會計電算化試點工作。此后,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推廣和普及,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也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各種會計軟件的開發向通用化、規范化、專業化、商品化方向發展,會計電算化在各大中型企業的應用得到普及。會計電算化最顯著的特點是除錄入記賬憑證及審核是手工外,其它的工作如記賬、登賬、對賬、結賬及報表的生成都是計算機自動生成,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但它只是解決了會計核算手段,對會計內涵沒有實質性提升。
(三)會計信息化階段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型的企業集團與跨國公司出現,集團公司與跨國公司龐大的經濟業務量的核算如果僅依靠電算會計處理會計信息,無法及時了解子公司與分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及在我國廣泛應用,基于WEB技術的ERP網絡管理軟件開始出現。ERP是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核心模塊為一體的企業管理軟件,將企業的人財物和產供銷等信息統一起來,形成一個信息鏈,對于集團公司而言,ERP實現了集團內部信息資源的共享。ERP系統中財務模塊貫穿于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從采購到庫存,從生產到銷售,都能實時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在ERP系統下,隨著業務的完成,業務人員只須將相關會計信息輸入系統,會計憑證自動生成,并能將會計處理結果及時提供給相關部門,實現了財務在企業內各部門間的信息連接與共享。
(四)智能會計階段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即上升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具體應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7年5月,德勤“小勤人”財務機器人誕生,相繼,畢馬威(KPMG)、安永(EY)、普華永道(PWC)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陸續推出了財務機器人以及財務機器人的解決方案,從而將人工智能引入日常的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標志著智能會計時代來臨。智能會計通過將AI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實現會計工作的智能化,智能會計時代下從增值稅發票管理、開票到往來結算以及盤點,從記賬憑證填制、賬薄登記到會計報表編制等基礎性工作,全部由智能化的財務軟件或財務機器人完成。如用友暢捷通“好會計”智能云財務軟件,可完成從源頭在線獲取發票,發票信息采集及發票導入、發票認證、智能生成憑證、增值稅在線申報、合理控制稅負等眾多功能。
二、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職能轉變的影響
在手工會計與會計電算化時代,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會計核算與監督。會計核算是將過去已發生的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業務,通過一系列的專門程序和方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形成全面的、系統的會計信息,提供給財務報表使用者使用。為了保證能為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提供對經營決策有用的信息,在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務的反映就要做到客觀、真實、及時以及謹慎。會計信息化階段是互聯網時代集團內部各公司間或公司內部各部門間業務信息、財務信息互聯互通互享,降低了集團公司內部信息資源的整合成本,強化了集團公司內部實時的監督管理,為集團公司經營決策提供實時的信息支持。在這一階段,會計的管理與控制職能得以顯現。智能會計時代,智能機器人完成了原始憑證的采集、記賬憑證的編制、登賬、對賬、結賬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工作,并且人工智能會計還能替代會計人做非線性邏輯分析,會計人員從簡單、重復的會計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工作重心轉為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搜集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決策。在這一階段,會計的核心職能已轉變到財務管理與決策。
(一)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結構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出現,對于會計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人工智能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影響,我們通過問卷星對大中小企業主管財務的領導或財務負責人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收回的1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37%的受訪者認為智能會計大部分取代傳統會計工作,有57%的受訪者認為智能會計部分取代傳統會計工作。從目前市場上已使用的財務機器人的工作來看,流程化的基礎會計工作已被財務機器人取代,況且財務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遠高于傳統會計,完成一次發票信息采集及發票導入、智能做賬、核對憑證準確性和結賬工作所需的時間都可以秒計。人工智能發展使得低端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減少,相反,因為會計職能的重心轉移,對于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會大幅增加。
(二)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專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的影響
同樣是利用問卷星平臺,將問卷發放對象確定為單位主管財務的領導或財務負責人,就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專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開展調查。從調查情況來看,有關職業能力的賬務處理能力、涉稅處理能力、預測分析能力、預算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等6項被受訪者認為是智能時代會計人員核心專業能力;有關職業素養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與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等6項被受訪者認為是會計人員必備的職業素養。可見,因為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對會計專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更加受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下會計職能轉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讓軍,簡單.智慧財務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三橫四縱五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3):38-42.
[2]胡明琦,張祖荻.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報告[J],金融時代,2020(18):163-165.
[3]宿曉,代益香.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環境下創新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商業會計,2019(3)116-118.
[4]汪曉茜.人工智能的興起對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2):174-176.
[5]王加燦,蘇陽.人工智能與會計模式變革[J],財會通迅,2017(22):41-43.
作者:李迪
- 上一篇:失業保險內控制度建設問題及建議
- 下一篇:事業單位財務審計重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