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形勢下共產黨人的先進形象

時間:2022-05-30 05:41:00

導語:論新形勢下共產黨人的先進形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新形勢下共產黨人的先進形象

新形勢下,每個共產黨人都必須牢記三件大事:牢記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銘記兩個“務必”;實踐“三個代表”。做到了這三件大事,就塑造了新形勢下共產黨人的先進形象。在我黨,大多數的共產黨人能夠以新時期的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也有少數黨員干部與此要求相差甚遠,他們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高高在上,尋求特權,甚至損害人民的利益,嚴重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在新的世紀,尤其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共產黨人如何帶領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如何樹立新世紀共產黨人的新形象?如何樹立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本文試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簡論新形勢下共產黨人的先進形象。

一、共產黨人應是懂歷史的睿智者

古人說:“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些古訓表明歷史具有長遠的生命力。因為歷史不僅僅是歷史,它是過去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社會現實的反映。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反復強調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

首先,中國共產黨人要懂得中國的歷史。同志在《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的講話中指出:“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續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一個黨,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和指導現在,更不可能正確地預見和走向未來。古代的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現代和當代是一部奮進史。尤其是黨80多年的歷史,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上了小康之路。

其次,中國共產黨人要了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尤其是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它經歷了兩次從高潮到低潮的變化,第一次是以一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為起點,歐洲資本主義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除俄國以外,芬蘭、匈牙利、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無產階級先后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在這次革命高潮中除蘇維埃俄國以外,其他地區和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均在20年代中期先后被國內外反動勢力鎮壓或平息下去,革命運動轉入低潮。第二次是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發展為多國實踐到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發生重大蛻變。一個有93年歷史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大的黨——蘇聯共產黨,一個有74年歷史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幾年間迅速演變,1991年8·19事件后竟傾刻瓦解,而且沒有有力的抵抗和反擊,來得那么平靜。這兩次從高潮到低潮的變化,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可是越來越多的年青領導干部卻對此了解甚少,也不知蘇共垮臺的原因是:沒有堅持馬列主義原則,放棄了民主集中制;放松了政治思想工作,造成了思想混亂;沒有及時地改變僵化的體制;放松了警惕,使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圖謀得逞。而這些可使蘇共黨瓦解的原因,有的也是我黨存在的弊端。君細想,我們了解這段歷史,該從中吸取些什么教訓?

再次,共產黨人還應了解資本主義的歷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根本是對立的、排斥的,按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最終要取代資本主義,但兩者在一定時期內是彼此消長,足見資本主義的實力非同一般,現階段它的垂而不死,甚至能保持較高速度的發展水平,其中也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只有了解其歷史,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到了以上幾點,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共產黨人是一種睿智者的形象,能讓人民群眾更加信服。

二、共產黨人應是遵守法則的模范者

黨的性質決定共產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帶領群眾發展市場經濟,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站在改革的前列,既要遵守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還要遵守其它的各項法律法規。

首先,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主體擁有確定生產,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的權力,通過自主選擇生產和銷售,實現利潤最大化。自主性的實現,充分調動了各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于是,人們的民主意識增強了,服從意識相對淡化了,人們的市場觀念增強了,靠行政命令決定問題的功能減弱。作為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干部,一要尊重市場主體的自主性,充分發揮民主,正確引導市場主體作出正確決策。二要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其次,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這種競爭,一是來源于市場經濟的基本性質,在市場經濟下,利益主體多元化,市場主體多元化,市場行為自主化和經濟行為市場化,這些都是引起市場競爭激烈化的基本原因。二是科技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一方面促使了產品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使商品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這些也大大加劇了競爭。實踐證明,有了競爭,可以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進,培養人才,加強管理,從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但是有了競爭也有可能使市場失控,有的可能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去牟取暴利。因此,共產黨人要遵守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放棄不正當的競爭手段,自覺維護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在決策時應加大科研投入與產出的力度,重視人才的培養,提高管理水平。順應時代潮流為市場競爭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

再次,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經濟。經濟開放表現為兩個:在國內,企業之間、行業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是開放的,彼此之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橫向經濟聯系和技術信息交流;在國際上,商品、各種生產要素、經營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均在國家間相互自由流動。因此,共產黨人一要解放思想,樹立全局觀念,放棄地方保護主義,注重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遵守市場法則。二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兩個資源,獲取比較利益,節約成本,降低消耗,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經濟的不斷發展。另外,市場經濟還是法制經濟,這要求共產黨人一方面要懂法、守法,不可凌駕于法律之上謀求特權。另一方面要求共產黨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新問題及一些負面影響。這意味著共產黨人要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除了遵循市場經濟法則外,還要遵守市場條件下應守的其它各項準則,保持黨員的先進性,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御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正確處理等價交換原則和黨性原則的關系,處理好義和利的關系,處理好執行按勞分配政策與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的關系,處理好帶頭富與共同富的關系,還要正確處理名、權、位。要解決好這些課題,共產黨人必須堅持黨性原則,保持黨的先進性,以“三個有利于”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以“三個代表”為行動的總綱,使我們黨的事業永葆青春。

三、共產黨人應是勇于創新的先行者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先進性更應體現“創新”,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們要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求每個黨員干部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地進行創新。

第一,共產黨人要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更新思想觀念。理論和觀念是人們行為的先導,不合時宜的理論和觀念往往是束縛人們行動的禁錮。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和黨建領域,共產黨人要跳出框框,反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要體現黨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做勇于創新的先行者。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歷史還很短,社會主義經濟也不很成熟,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要經歷十幾代、幾十代人的時間,那么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然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但經濟理論不能僅僅是經濟實踐的反映,或僅僅是對以往經濟實踐的總結和概括,這樣就會成為經濟實踐的尾巴。經濟理論不但要反映和概括以往的經濟實踐,還應具有前瞻性,能認識和把握經濟運動的規律,洞察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并提出科學預見。這就是對經濟理論的創新。同樣,在黨建領域,也迫切需要理論創新。馬克思恩格斯親自組織建立了第一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奠立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原理,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對執政黨建設的問題講得很少。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建黨原理,創立了完整的建黨學說,對執政黨的建設有了許多理論創新,、鄧小平、的建黨思想是老祖宗的建黨學說基本原理同中國共產黨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同志創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黨建理論,解決了當時農民和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入黨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創立了從制度上建設黨的理論等,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理論創新。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時,黨的建設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鞏固黨的工人階級基礎,如何遏制腐敗現象,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如何開展黨建工作等問題,這些是新形勢下的新課題,它們的解決,有待于共產黨人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第二,共產黨人要不斷地進行體制創新。體制創新其實質就是調整生產關系,現有的制度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投融資體制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落后,黨的領導體制不順,干部人事制度不適,生產要素流動體制不完善等。另外,我國已加入了WTO,西部大開發已拉開序幕,這里也有許多體制創新的空間。總之,要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體制創新很關鍵,關鍵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才解決了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第三,共產黨人要進行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實質是生產力物重要變革,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技,其本身具有積極而活躍的屬性,科技進步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和源泉。同志的“三個代表”思想之一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方向,要實現這個“代表”就必須不斷地大膽地進行科技創新。世界經濟史告訴我們,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我國也只有進行科技創新,才能夠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人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既是充滿智慧,能引導他們當家作主的睿智者,也是敢于探索創新,能帶領他們發展經濟的開拓者。總之,共產黨人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要體現黨的先進性,保持黨的先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