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涂料返堿現象成因論文
時間:2022-07-24 04:50:00
導語:外墻涂料返堿現象成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外墻涂料出現返堿現象的原因,指出如何預防的方法,列舉了事例。
關鍵詞:外墻返堿;成因;解決方法
外墻涂料施工后墻體出現返堿現象一直是困擾施工人員的一大難題,這一問題會導致漆膜變色、褪色、表面殘留結晶鹽。傳統觀點認為:水泥或白灰基層固化不良,含有過高的水分,墻面有堿性物存在;施涂后將基層封閉,水汽不能滲出,形成不平衡狀態,導致底層中的堿性物質、鹽類析出,使涂膜喪失附著力而脫落。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涂料返堿的成因是:基層、中間層、面層固化后不能被牢固包覆的固體顆粒經外力作用滲出涂層表面,干燥后所產生的一類漆膜弊病。
1預防方法及病因分析
1.1方法
1.1.1酸洗基層
(1)配置5%~10%的草酸溶液(用60℃溫水調配);
(2)將草酸溶液滾涂到墻面上,對墻體堿性進行充分中和;
1.1.2水洗基層
(1)用清水自上而下將墻面反復沖洗干凈;
(2)視環境溫度將基層干燥三天或更長時間;
1.1.3刮水泥膩子
(1)施工用膩子由黑水泥(≥425#)和白色填充料加入聚乙烯醇(1799)水溶液
配得;
(2)膩子層要求批刮兩道,每道膩子層干燥后均需打磨、除灰。而后及時進行沖水
養護;
指出如何預防的方法,列舉了事例。
(3)養護后基層需視情況干燥十天或更長時間;
1.1.4刮外墻專用彈性膩子
1.1.5按正常步驟進行施工
1.2病因分析
實踐證明,用上述方法處理基層,對于基層返堿有很大幫助。但有些基層返堿造成的漆病卻另有原因。
(1)2001年某月,在京西石景山某建筑工地看到這樣一種漆病:外墻采用浮雕涂料。工程已完工月余,但甲方發現雨后的漆膜表面有泛堿現象,致使漆膜顏色大面積發花。施工方認定為基層養護時間不夠,基層堿性未能充分析出所致。甲方出示的工程記錄PH值和墻體含水率表明可以正常施工。為此,甲方會同筆者、施工方再次到現場查找原因,筆者發現墻體較之正常溫度偏低——可能基層含水率偏高。
刮除表層漆膜后發現中間層手感潮濕,刮除中間層后基層的干燥程度正常,斷定問題出在中間層。經了解,施工方承認中間層(浮雕骨料)并非外購,均為自己制造。正常骨料一般由兩種主要填料組成,一為石英砂,另一為白水泥。因為骨料層通常要做到(1~3)mm厚,必須添加石英砂制造孔隙,以利于水分滲出。而施工方未能考慮這些因素,填料是以白水泥和滑石粉充當,使得骨料層水分不能預期析出。面層施涂涂料后,白水泥中堿性物質和水分的析出就會造成涂膜泛白、色彩發花等漆病出現。解決方法為:讓現有中間層充分干燥,而后重新施涂面漆即可。
(2)天津某高檔住宅小區進行舊樓翻新外墻涂飾。但數月后一場小雨沖刷后,墻面下道道白色的遺留物。乙方無奈只得重涂一道面漆。幾天后一場雨讓上述漆病再次大面積出現,甲方甚為不滿,筆者到現場后,看見淡黃色的墻體上呈現出道道白色的遺留物,乍看確實象泛堿所致。用濕布擦拭后,白色遺留物輕而易舉被擦掉了,下面的漆膜沒有絲毫變化。大面積擦拭后,結果相同。筆者觀察到所有白色遺留物的印記起點都在墻體橫向分隔線處。
筆者在甲方處驗看了封存的彈性膩子樣品和相關檢測報告。在儲料間,筆者見到現場使用的所謂“彈性膩子”—兩組分:一為大白粉,另一為已經被明令限制使用的“107膠”。原因很明顯,是中間(膩子)層存在嚴重問題——使用了不耐水的材料。涂層施工時,在邊、角、檐處出現漏涂、露底現象,致使雨水侵入膩子層,膩子層溶脹后,固體顆粒隨雨水析出,干燥后留在墻體表面,使人誤以為是墻體返堿。針對這種問題,解決方法是:建議使用無氣噴涂機重新施涂面漆。高壓無氣噴涂效率高,涂膜無接縫,成膜厚度均勻,無需多次噴涂。特別是它的滲透力強,能增強涂層與基層的結合力,起到傳統輥涂、刷涂難以達到的效果。
2典型事例分析
2003年某月,在南方一沿海城市,施工后的墻體經雨水沖刷局部褪色,更為嚴重的是出現涂層粉化現象:漆膜附著力極差,用手輕擦立刻掉粉。
通過實驗發現,原來問題來自兩方面:
2.1基層批刮劣質白水泥膩子。
按照常規的理解,白水泥只是鐵含量少的普通波蘭特水泥(硅酸鹽水泥),除白度外,其它物理性能指標和普通水泥一樣。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降低成本,市場上銷售的白水泥,大多數是以復配的方法制造出來,主要成分是灰鈣粉(CaO)、熟石膏(CaSO4·1/2H2O)、石英砂(SiO2)、碳酸鈣(CaCO3)等組成。在此種膩子中起主要粘接劑作用的是白水泥中的石膏粉和灰鈣粉,用在外墻涂飾工程上,出問題的機率很大。其原因在于白水泥中起粘合作用的主要物質之一是熟石膏粉,遇水后硬化生成2水硫酸鈣。如果包裝不嚴密,在袋中即可吸收水分,生成小的顆粒,肉眼很難觀察出來。另一種起粘接作用的材料是灰鈣石,其成份為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CaO遇水后與空氣中的CO2生成CaCO3,如果空氣中濕度較大,包裝不嚴密的話,灰鈣粉也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再與CO2結合,生成小的碳酸鈣粒子,失去粘接能力。涂上涂料之后當時可以用,但過一段時間之后,底層與面層之間容易發生脫落。白水泥的固化主要是靠空氣中的水分與白水泥中的石膏粉與灰鈣石結合而成,當遇到濕度小、干燥多風的季節和地域時,膩子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未完全固化前就干燥了,很容易造成膩子的粉化和強度差,影響了膩子和涂層之間的粘接強度。
2.2面層涂料掉粉的處理方法
所選面層涂料的樹脂(乳液,主要成膜物質)含量過低,不能完全包覆顏填料,涂層干后,稍經擦拭便會出現掉粉現象。這種漆病處理方法如下:
(1)若中間(膩子)層問題嚴重,應徹底鏟除,選取合格品重新批刮;若中間層問題較輕,可整體打磨涂層,露出中間層;
(2)對中間層整體做“套膠”處理,緊固基層;
(3)選用優質涂料重新施工。
3結語
由此看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同一種漆病的原因很多,有外界的,也有相當一大部分是人為的。看似相同,實際上則不同。只有不斷的實踐,不停地摸索,才能積累更豐富的經驗,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 上一篇:玻璃鱗片在重防腐涂料中應用論文
- 下一篇:縣食用菌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