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錳鋼現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5 04:50:00

導語:高錳鋼現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錳鋼現狀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加工硬化機理、高錳鋼生產中的常見問題等方面系統論述了高錳鋼的現狀,從生產工藝方面論述了高錳鋼今后發展的情況,并進一步對高錳鋼的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加工硬化機理常見問題現狀發展應用

高錳鋼俗稱“耐磨鋼”,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行業的許多耐磨件上。隨著對磨損機理研究的深入發展,人們對高錳鋼的特性也了解的更透徹。

一、高錳鋼加工硬化機理

高錳鋼原始硬度很低,而加工硬化能力很強,在使用中硬度提高,形變速度越快,硬化效果顯著,硬度也越高,目前強化機理有以下幾種:

1.位錯強化機制:高錳鋼是大量Mn原子置換鐵原子,顯著降低層錯能,因而易于形變,使位錯密度增高,形成堆垛層錯和形變亞結構,呈現加工硬化現象。

2.形變孿晶機制:高錳鋼拉伸后,硬化區出現層狀孿晶,硬度達HV460。經重錘錘擊后出現層狀孿晶及位錯纏結達HV500。爆炸硬化時出現復合孿晶,硬度提高,硬化層加厚。

3.形變馬氏體機制:從熱力學角度講,合金快速冷至Ms點以下可獲得馬氏體,而在Ms點以下存在Md點,在Ms——Md之間因應力作用可產生形變馬氏體。一般Ms點低于200℃。Mn量為12%時,Ms點為-230℃以下,因此室溫下一般變形的高錳鋼不會產生形變誘發馬氏體。如果鋼中碳量降至0.8%時,在室溫下也沒能發現形變馬氏體,而在-196℃低溫下可出現δ.θ馬氏體,改變高錳鋼中的含錳量,將錳量降至4%,室溫形變后有ε.δ馬氏體產生,常規成分高錳鋼固溶后經50%的變形量形變,硬度已達到較高數值,變值量增至35%時,發現有少量(約1.4%)δ馬氏體,其間硬度變化與δ馬氏體量的增加速度不一致,這樣較大變形量的試驗,也間接證明硬化主要原因不是由于產生了δ馬氏體。以前關于發現馬氏體的報導,可能是高錳鋼在空氣爐中高溫加熱,造成表面碳、錳降低,或是加熱不足,局部貧碳,促使形變馬氏體出現。根據這個機理,現在已有將高錳鋼進行表面控制脫碳,使得在水韌處理后產生馬氏體,用以強化高錳鋼,提高耐磨性的報導。

4.析出相強化機制:在形變過程中,高錳鋼隨變形量增加,奧氏體中缺陷增加,過飽和的碳在位錯、空位、層錯、孿晶等處聚集形成柯氏氣團,阻礙滑移,形變熱量繼續積累,使偏聚的碳、錳原子重新分布,在缺陷處擇優形核、長大,形成彌散分布在基體內及晶界上的ε碳化物。根據奧羅萬機制,滑動位錯與彌散碳化物顆粒間作用,使強迫位錯通過顆粒所需的臨界分切應力增大,強化了奧氏體。

人們在碳含量高的高錳鋼中(碳為1.49%),經過50%的壓縮變形發現有碳化物析出。對常規成份高錳鋼雖未發現碳化物析出,卻也發現了晶格常數的減小,相當于奧氏體中碳量降低0.1%。在全國齒板評比對性能較好的高錳鋼齒板分析時,發現奧氏體中出現了原始組織中未有的新相,可能就是形變誘發的ε碳化物。

二、高錳鋼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根據各地廠家的生產情況,把易忽略的問題扼要介紹一下:

1.冶煉:首先爐料要精選烘干,尤其對感應電爐更加重要,錳鐵中磷較高,在選購錳鐵時,要選擇含磷低的錳鐵合金。冶煉時,錳鐵宜后加入爐內,以減少燒損量,后加入的鐵合金要預先經過烘烤,出鋼前還可用12×20×300mm澆注后直接水韌處理的試棒,視其冷彎的角度來檢驗鋼水質量。

高錳鋼由于碳量高,導熱性低及結晶速度較快,容易產生粗大的結晶組織,當傳熱有方向性時,往往形成柱狀晶,在枝晶之間存在顯微疏松和夾雜物,影響鋼的性能,尤其是標準高錳鋼鑄態晶粒的大小通過熱處理是很難改變的。根據建材部標準規定高錳鋼鑄件晶粒度不粗于2級,有的工藝文件還規定壁厚不大于20mm的鑄件不允許有柱狀晶,大于20mm的鑄件,斷面兩邊柱狀晶厚度之和不超過該斷面厚度五分之二者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因此在生產中要求高溫冶煉,低溫澆注,主要嚴格控制出鋼溫度。另外,澆注溫度低還可以減少熱裂缺陷、縮孔、粘砂、含氣量和節約能源,是影響鑄件質量的重要因素。

2.鑄造:為了獲得細鑄態晶粒,減少碳化物析出量,除了控制澆注溫度,對厚大件要放置外冷件(內冷鐵一般不宜放),這樣同時也提高了高錳鋼鑄件的致密度,減少縮孔、疏松。高錳鋼體收縮大,但只要工藝控制得當,可以不出現縮孔,而以軸線疏松形式存在,由于它韌性好,基本不影響使用,這也是高硬度耐磨材料無法與之相比的。因此高錳鋼鑄件厚度小于25mm時,一般不用冒口,在大于50mm時,必須設置冒口。高錳鋼難切割,澆注系統往往分散引入,冒口采用保溫、細頸、易割三種冒口。在工藝上采用補澆,放發熱劑的辦法增強補縮效果。高錳鋼鋼水中的MnO呈堿性,和型砂中的的二氧化硅易產生化學粘砂,因此最好用鎂砂高鋁粉和鉻鐵礦粉做涂料,提高鑄件表面質量。

3.熱處理:加熱溫度在保證碳化物充分溶解的情況下,盡量選低些。入水溫度不得低于950℃。零件與水量之比應達1∶8,水溫低于30℃。人們往往認為高錳鋼淬透性很高,我們發現厚度大于80mm的高錳鋼件水韌后,心部冷速慢,析出了針狀碳化物,使性能下降。為了減少高溫下碳化物固溶的困難,降低能耗及縮短生產周期,對100mm以下厚度的簡單鑄件,可采用200℃入爐,以70~80℃/h速度升溫,不進行650℃保溫的水韌工藝。

4.清理:對鑄態不能敲掉的澆、冒口,可以水韌后進行澆水切割。

三、高錳鋼生產工藝的發展

1.精煉:為了提高鋼水質量,爐外精煉工藝被愈來愈廣泛應用,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高錳鋼生產上也得到使用,精煉后,夾雜物減少,分布改善,使強度提高,可由657MPa提高到834Mpa,耐磨性也能提高30%。

2.懸浮澆注:澆注溫度對高錳鋼性能的影響很大,生產廠家往往爐子容量大,澆注時間長,控溫較難,雖然采取各樣的措施,仍不能避免晶粒粗大的弊病。人們研究在澆注時,隨鋼水連續加入2%~3%(尺寸為0.15~0.3m)鐵粉或錳鐵粉與鐵粉的混合物,它起內冷鐵作用和增加結晶核心,改善高錳鋼性能還使耐磨性提高30%~50%,但要注意加入后使鋼水流動性降低。

3.表面合金化:為了既提高耐磨性又節約合金元素,采用表面加入合金的方法可以達到目的,具體措施是在鑄型表面刷含合金涂料,撒錳鐵粉或是貼上合金鑄鐵片,鋼水澆入后熔化與熔接這些材料,提高了鑄件表面性能,現在還有用含鉻焊條在高錳鋼上進行堆焊,以提高耐磨性,哈焊所高鉻粉塊堆焊效果也很好。

4.爆炸硬化:用滾壓、噴丸等方式予強化高錳鋼效果不理想。利用爆炸極短時間內產生3×107KPa高壓使高錳鋼表面形成40~50mm硬化層,硬化層硬度達到HB300~500,表層屈服強度可提高2倍,耐磨性提高50%,此種方法對標準高錳鋼最為有效。

5.鑄態水韌處理:高錳鋼凝固后,在960℃以上利用余熱進行水韌處理,可減少表層脫碳,縮短生產周期和節約能源,對壁厚的中小鑄件,能采用此法,唐山水泥機械廠曾用金屬型鑄造高錳鋼襯板時利用了此法,但必須仔細控制入水溫度。

6.沉淀強化:標準高錳鋼水韌處理后,不宜再加熱,而加入合金元素后,就可以用沉淀強化熱處理的方法,使高錳鋼基體強化,并在基體上分布彌散的粒狀碳化物,使耐磨性提高。

四、工況條件與高錳鋼的應用

在長期使用中發現,高錳鋼韌性很好,但在某些條件下,其耐磨性不盡人意,影響耐磨性因素有:鑄件原始硬度,加工硬化速度,析出第二相硬粒子的沉淀強化,鑄件工作面的硬化層深度,前面談到的各種措施就是提高高錳鋼耐磨性采用的一些方法。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人們開始跳出了高錳鋼的圈子,著眼于馬氏體鋼、貝氏體鋼、鎳硬鑄鐵、高鉻鑄鋼(鐵)、復合材料、鑄石、橡膠等各種材料。控制實際工況條件,歸納幾點對選材的看法。

1.對弱沖擊磨料磨損工況:高錳鋼基本不能產生加工硬化,由于沖擊力很小,對材料韌性要求不高,可以選用原始硬度高的材料,如空氣運輸、水力輸送管道可用玄武巖鑄石制造。對水泥磨2中二、三倉(細磨倉),研磨介質小,沖擊力小,可以選用低鉻鑄鐵、高鉻鑄鐵,甚至白口鐵等脆性耐磨材料,壽命較高錳鋼提高1~4倍。

2.對低沖擊磨料磨損工況:高錳鋼雖能產生加工硬化,但硬度很低,因沖擊力低不大,可選用高碳高錳鋼、中錳鋼、貝氏體鋼、低合金馬氏體鋼及貝氏球鐵等材料。例如,對大磨機的襯板(一倉),選中合金馬氏體鋼ZG42CrMnSi2Mo可使壽命提高2~3倍,而且不產生變形。尤其現在水泥粉磨中研磨介質逐步推廣使用高鉻鑄球,其與高錳鋼襯板硬度匹配不好,使襯板變形加速,壽命降低,更加顯示出替代高錳鋼的必要性。破碎普氏硬度f≤12物料,400×600顎式破碎機齒板如用中合金馬氏體鋼制造,壽命提高約20%~50%,還可將破碎物料中的鐵屑吸出,提高物料純度,對增加白水泥白度和減小矽磚小氧化鐵溶洞有利。另外,12kg以下的小錘頭也可用一定韌性的馬氏體鋼來制造。

3.對中等沖擊磨料磨損工況:例如沖擊功為4J時,相當于破碎f=12~14的礦石,齒板可以選用韌性較好的馬氏體鋼和改性高錳鋼,它們的耐磨性比高錳鋼提高20%~100%。我們還用高錳鋼-高鉻鑄鋼粘結復合齒板破碎花崗巖,壽命較高錳鋼提高2.5倍。

4.對強沖擊磨料磨損工況:沖擊功大于5J,礦石硬度f=16~19時,用馬氏體鋼做齒板或襯板,其安全性不夠或耐磨性不高,仍需采用高錳鋼系材料。例如φ200圓錐破碎機使用鉻、鈦改性高錳鋼,破碎f=17~19礦石,耐磨性較標準高錳鋼高50%左右,而在破碎f=12~14礦石時,耐磨性提高幅度達70%~100%,即在強沖擊磨損時,兩者耐磨性差距縮小。可能在強沖擊條件下,它們的加工硬化速率相近,改性高錳鋼的原始硬度較高,硬化后表面硬度仍保持較高,達到HV700左右,而標準高錳鋼硬化后也達HV600多,但硬度差距較中等沖擊時縮小,所以造成耐磨性差別也減小。對一些受強沖擊的大尺寸錘頭可采用超高錳鋼來保證其正常工作。礦山破碎用的濕法磨襯板,當礦石硬度f≤14時,低合金馬氏體鋼的使用壽命較標準高錳鋼約高50%,對硬度f>14礦石,我國仍用標準高錳鋼制造,因改性高錳鋼原料成本高,生產工藝復雜,要求嚴格,影響了它的生產、使用。而國外在礦山濕式磨機時,對襯板選材首先考慮馬氏體鋼,其次大量采用橡膠襯板。其壽命可較標準高錳鋼提高1~5倍,還降低了電耗、球耗、減少磨機噪單,減輕維修時的勞動強度等。我國橡膠制品行業正在開發這種產品。

總之,耐磨材料的選用主要根據實際工況條件,對照上面的原則,并通過試驗來選擇。

參考文獻:

[1]許德珠:機械工程材料[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

[2]宋維錫:金屬學[M].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年5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