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東方韻律美傳統服飾文化之旗袍論文

時間:2022-07-07 03:11:00

導語:演繹東方韻律美傳統服飾文化之旗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繹東方韻律美傳統服飾文化之旗袍論文

【論文關鍵詞】旗袍魅力穿著文化

論文摘要】旗袍在中國已有百來年歷史,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為時尚的領軍人物和東方璀璨的明珠。本文從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旗袍的神秘魅力,旗袍穿著要領,旗袍賦予的文化內涵以及當今旗袍的時代精神與意義等幾個方面論述旗袍的韻律與嫵媚。

當今社會,女性在事業、工作上與男性平分秋色,共同承擔經濟建設的重任,女強人不乏其人,由于女性自身的身段優勢,現代女性除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形象與氣質,其中服飾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俗話說“三分相貌,七分打扮”,“人靠衣裝,美靠靚妝”。女性服飾除了上班著職業裝、正裝之外,在正式場合、晚宴、舉行盛大活動時,還可著旗袍展示其迷人的風采。特別是禮儀小姐,身著旗袍款款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吸引無數的目光。

一、旗袍的起源與發展

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爾哈赤統帥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設立了清軍中的紅、藍、黃、自四正旗。入關后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來區分、統馭所屬軍民,稱做“八旗”。八旗所屬臣民習慣穿長袍,是滿族的土著服裝,故此而得名為“旗袍”。旗袍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工藝品,又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裁剪很簡單,四片裁制,衣衩較長,主要特征有右衽大襟,飾以各式袢扣,直腰身,袍身寬大,“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幫甚至碰到耳,袍身上多繡以各色花紋,領、袖、襟都有多重寬大的滾邊。…滿族貴族婦女的旗袍,面料多為綢緞,圖案大都是吉祥紋飾,走起路來像是“風擺荷葉”。到2O世紀2O年代,旗袍就從清代滿族婦女服裝中脫胎而出,滿漢女子服飾不斷融合為一,并吸收了西洋服裝式樣改進而定型的。當初的旗袍樣式,袖口收緊,滾邊減窄,紋樣刺繡稍作簡略,衣身略短。到2O年代末,受西方裙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如縮短長度、收緊腰身等等,使旗袍變為收腰合體曲線式,展現了女性的凹凸特征,具備了現代女裝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礎。

進入三、四十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全世界家喻戶曉,堪稱經典之作,是旗袍的頂峰時期。這時的旗袍采用高立領、吸腰、短袖、紐襻、斜襟、高開衩,袍子忽短忽長,剪裁和造型學習了西裙特點,線條更流暢,使旗袍更加合身,展露女性玲瓏突兀的優美體態。”面料上,紗、縐、綢、緞、花呢、棉布等都在應用。

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已經相當普遍,每位女性基本上都會有一兩件,成為城市婦女的日常便裝。但新中國建立后,婦女穿衣服鄙棄穿紅戴綠,鄙棄小資情調。她們象解放區那樣,穿著樸素的軍裝、列寧裝,把對美的追求投身到極大的工作熱情之中。于是,旗袍所蘊含的悠閑、舒適、柔曼的大家閨秀形象,已失去了其生存的意義。

1956年,據說蘇聯的某領導人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新面貌,于是,我們國家提出口號“人人穿花衣裳”,于是旗袍便一顯身手,但此時的旗袍不妖也不媚,不柔也不剛,增添了一種樸素、自然、健康的內涵,強調實用、大方的原則。爾后服裝設計師對中國的旗袍一直不斷地進行改良,使這種民族服裝既具有東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時裝的流行趨勢,具有優雅、賢淑氣質的旗袍,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得到了國際的公認。

二、旗袍的獨具魅力

(一)旗袍的婉約美

旗袍穿在女性身上,體現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邁不大,只能小碎步走,配上優雅的手勢,扭動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性的柔美就表露無遺。就象水蛇舞動,柳枝飄過,古典婦女的婉約、清麗、內斂,實在精辟。外柔內剛也好,外剛內柔亦罷,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柔這一字是女人的專利,怎么著也要在骨子里透出那么一絲絲的柔,才為之精品。而旗袍實在是女性用來表現女人味的絕佳武器,或清純或嬌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家風范或小鳥依人,或時代感十足或柔情似水,總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絕。

(二)旗袍的曲線美

著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該凸則凸,該凹則凹,太胖與太瘦都不適合穿旗袍,它特別適合東方女子的身材。因為東方女子身材嬌小,比起歐美婦女肥臀粗腰,要玲瓏精致得多。水桶腰、肥屁股,斷然穿不出旗袍的風韻來的。看過外國女子穿旗袍,或是肩膀過寬顯膀,或是手臂太粗顯壯,又或是腿太長顯得突兀,總之不盡完美,感覺不到旗袍特有的美感。《茍子·君道篇》日“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漢人喜歡細腰曲折如此可見。嬌細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長期以來一直成為男權社會的審美傾向。直到唐代轉而喜歡豐腴滿滿,“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煙”。而旗袍含有此兩種遺風,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搶眼、曲線玲瓏。旗袍的特點是上緊下松,這樣的設計正好顯現了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又巧妙地掩飾了東方女子體型上的不足。高而緊的立領,突出了中國女子精致的面龐,纖細的脖頸。而腰身處貼身的線條恰好隱藏了東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東方女人特有的圓潤。

(三)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若隱若現,有時露出女性優美的大腿,有時又象裹了一層綢緞,飄飄渺渺,通過未知使人產生各種奇妙的想象,東方的含蓄、內斂發揮得極致,處處顯得精致、典雅、溫柔、飄逸,越發顯得神秘與高貴。旗袍看似密實,包裹著本應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經意地展現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蜒形的盤扣,像一把把小鎖,鎖住了身體上的幾處禁區,仿佛在莊重地告知異性:這里是禁區,但卻又明明白白地顯示著它獨特的韻致,無時不透露出女子身體的楚楚動人。

三、旗袍穿著要領

旗袍穿著既要光鮮亮眼,又要得體大方。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從頭談起。

首先脖子要細長,高立領襯長脖子,有一種娉婷的美感。其次肩膀要園溜,寬肩闊背穿旗袍會顯得雄壯、偉岸,有了陽剛卻缺少柔美,這是旗袍的大忌。胸部大小要合適,太凸與太平都不適宜,骨感是穿不出旗袍的味道來的。再次,腰身要細,腰身太粗的人穿旗袍不美觀,小肚腩厚脂肪是會影響旗袍的視覺美的。臀部要稍豐滿,略微有點翹才顯得女性的曲線美。還有,身高個頭要適中,1.60~1.70米最合適。過高過矮都會破壞旗袍的整體美及風韻。

(一)職業旗袍穿著要領

職業旗袍是指職業女性上班時所穿的旗袍。它開衩不宜過高,一般在膝蓋往上23厘米左右。花色適宜端莊素雅一些,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制做的旗袍,可表現出溫柔、穩重的風格。旗袍面料夏季可用棉布、絲綢、麻紗等做面料,秋冬季可采用錦絲絨、五彩緞制作。配飾不宜過多過艷。

(二)社交旗袍穿著要領

社交旗袍花色可選精致亮麗的圖案,以裝飾感極強的局部設計來突出高貴優雅的特色,如閃閃發光的亮片,特別適合晚宴穿著。高貴的旗袍最好選用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夏季適宜選用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因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適宜新型的混紡棉加絲、蕾絲為佳。這些高級面料制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采用雕繡、拼繡、鑲嵌、打結造花等特殊工藝加強古典味道,更為光彩奪目。最佳的旗袍長度是達到穿著者的腳背,而開衩的高度,一般可在大腿高、中部以下。

社交旗袍的穿著與各種佩飾搭配十分講究,遵循和諧美觀雍容華貴的原則。精致、養眼的配飾能錦上添花,適當佩戴金、銀、珍珠、瑪瑙等精致的項鏈,耳墜,胸花等。不論價格多高、品質精良、做工精細的旗袍,如果忽視了配飾,將會變得平淡無奇。珍珠項鏈、玉鐲是旗袍的傳統伴侶,但最新的伙伴是小巧而璀璨的名表,和懷舊的旗袍撞擊出時代感極強的火花。裘皮大衣、毛呢大衣、短小西裝、開襟小毛衣和各種披肩可與旗袍配套穿著。

另外,鞋子宜穿與旗袍顏色相同或相近的高跟或半高跟皮鞋,亦可配穿面料高級、制作考究的繡花坡跟布鞋。

(三)禮儀小姐旗袍穿著要領

禮儀小姐的旗袍,最好選用單一的顏色,紅色、黃色、紫色、金色、綠色等,面料以典雅華麗、柔滑挺括的織錦緞、古香緞和金絲緞等各種緞和絲絨類為上乘。同時,還要配以:

頭發:適宜盤個發髻,顯得精神:或是燙發,可以做成各種發型,頭發的造型能彌補臉型的缺陷,讓發型、臉型、旗袍起到協調的效果。化妝:禮儀小姐穿旗袍,一定要化妝,帶著彩妝,顯得嫵媚動人。

配飾:常見的項鏈與耳環搭配,有穗型、紐扣型、垂墜式、環繞式等,當選擇短而緊湊的項鏈時,佩帶垂墜式的搖擺流動的耳環會顯得活潑有生氣。當選擇長而垂墜的項鏈時,則適合紐扣型的耳飾會讓人感覺有平衡感。另外要注意耳環的形狀不應與臉型“雷同”,即圓臉型不應戴圓耳環,長臉型不宜戴長耳環,方臉型不應戴方耳環。不然會使自己的臉型被強化得走樣。

鞋子:適宜穿中、高跟鞋,不僅能起到增高的作用,而且能起到收腹、挺胸、抬頭、直腰,達到健美和曲線美的效果。走姿: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挺胸、收腹,使身體略微上提。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彎曲,或自然交叉放于小腹前,雙臂自然擺動。輕柔步履自然,盡顯女性風采。

四、旗袍賦予的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

辛亥革命后,時裝流行的中心由蘇州、揚州轉至上海。上海是婦女尋求解放的前沿陣地,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蕩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于簡潔,大方,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美和健康美。當時上海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化身,她們年輕、時尚,是旗袍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打扮。當時學生女裝流行上衣下裙式,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嵌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開展,進一步喚醒人們對美的渴望,提出自由、進步、民主的口號。與此同時,上海服飾首當其沖,走在時代前列,追求服飾的新潮時髦、改良與解放,成為當時的風氣。領子忽高忽矮,腰身裁剪合貼,無袖短袖,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置于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于禁欲主義的一種反抗,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近年來,我們的旗袍深受國際時裝界的青睞,無袖、收腰、高開衩、超短、低胸、裸背等各種形式變化無窮。珠片、亮片、閃光、刺繡、緄邊、織物印花、扎染等工藝裝飾大放異彩,顏色濃烈、亮麗、跳躍、濃重、柔和、不對稱,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東方神韻之美。中國模特小姐選秀比賽,一般都有旗袍禮服表演。歌星影星,也紛紛穿上旗袍秀一秀美腿和窈窕的身段,美女鞏俐連續幾年穿著旗袍式的禮服出席國際影展,襯托出豐滿的身姿;劉嘉玲也在旗袍中演繹國際名牌大腕的豪華風韻;章子儀在穿膩肚兜之后,也開始做冷艷的旗袍造型;萬人迷陳好穿旗袍風情萬種,女人味十足;趙雅之把旗袍穿到極致;趙薇扎著兩根大辮子演繹清純的女學生,一大批明星竟相爭奇斗妍,來一場旗袍PK秀。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l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東方的魅力顯示她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亮,為之驚嘆、羨慕。

在2008年奧運會上,我們的禮儀小姐身著五色傳統禮服,既有時代氣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實在是相得益彰,絕美無比。你看粉紅色系列的“粉寶花”,用傳統盤金繡工藝制作的寶相花圖案腰飾,分割出完美的人體比例。清新淡雅的“玉脂白”系列,彩繡腰封和玉佩的設計,是中國玉文化的反映又是對傳統旗袍設計的一次創新。綠色與牙白色絲綢面料的完美搭配,突出了中國女性內斂、含蓄的氣質。自然和諧的“國槐綠”系列,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和郁郁蔥蔥的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及堅守“綠色奧運”的決心。立體銀線繡制的吉祥牡丹與卷曲花紋,更顯女性娜多姿、柔美曲線的身段和東方女性的恬靜氣質。溫潤典雅的“藍牡丹”系列,中式的立領配以西式的肩部設計盡現中國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貴氣質。圖案選用江山海牙紋、牡丹花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紋樣,蘊含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情還有典雅端莊的“青花瓷”系列,一看就知道設計理念取材于世界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器。白底藍花,傳統亂針繡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這不僅是奧運精神的風采,更是中國傳統服飾走向世界得到肯定的展示。

旗袍不僅深受國人青睞,現在旗袍已經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是中國旗袍與歐洲晚禮服聯姻的產物。

五、結語

旗袍美是一種高貴而典雅的美,它以其流動的旋律、詩情的畫意與濃郁的柔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嫵媚、溫柔、清麗、婉轉的性情與氣質。這種美是由旗袍文化內涵品味所決定的,她對穿著的要求是那么苛刻,這不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的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還對背景環境、氣氛的要求特別講究,也由此限制了普及大眾化。但不管怎樣,旗袍還是中國女人的最愛。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問一道絢麗的彩虹。

總之,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是一種靜止的不凡的美,是一種高貴的神秘的美。做為女性,不妨在衣柜中準備一兩件旗袍,偶爾神氣幾下,秀一秀你那綽約的風姿,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