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學核心期刊文獻統計分析
時間:2022-03-16 05:42:17
導語:檔案學核心期刊文獻統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孔德締造了實證主義并認為哲學應當以實證自然科學為根據,以可觀察的事實及知識為內容,摒棄神學和思辨形而上學所研究的那些所謂絕對的、終極的,然而卻無法證明的抽象本質。[1]但是,孔德本人并沒有運用實證方法進行具體的研究實踐,法國社會學家E•杜爾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是孔德實證主義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也是將實證的思想、理論轉化為實際研究的踐行者,其代表作《自殺論》是實證研究的經典著作。[2]實證研究方法根植于實證主義的認識論,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實驗、調查,獲得關于研究對象的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來驗證理論假設、描述研究對象的現狀、探索研究對象的內在規律。[3]實證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范式不同,前者內涵狹窄,范圍清晰,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定量或實驗研究方法,分析和確定有關因素間的數量關系和作用方式,揭示復雜環境下事物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方式。后者的涵義則豐富得多,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思想、一種學風。[4]通過中國知網進行相關性檢索,共獲得相關文獻89篇。從中可以看出,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的相關文獻依然較少,已有的文獻多從中外比較[5]、統計和分析實證研究方法的主要類型[6]、中國檔案學實證研究的范式[7]等角度入手,統計和分析數據多數停留在2010年之前,借鑒和啟示意義欠缺。因此,本文從相關文獻分布、數據收集方法、研究主題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對檔案學核心期刊論文實證研究方法運用的現狀加以總結,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2.1文獻分布分析。2.1.1時間階段分布分析。為了解89篇相關文獻中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實際運用和發展情況,筆者從年份、篇數、研究流程情況三部分進行統計分析。從時間分布來看,1989年至2010年期間為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運用的萌芽階段,提及實證主義、實證分析和實證研究的文獻較多,真正運用該方法的文獻較少,且流程不具有規范性。在此期間,沒有實際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占這一時期文獻總量的52.63%。其他實際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較少,研究流程分別為“案例分析”“問題-理論-案例-結論”“問題-理論-數據-結論”“理論-案例-結論”“問題-數據”“問題-案例-結論”“問題-數據-結論”等。從這一時期具體的時間節點來看,2002年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被學者正式提及。王文兵認為,實證方法也稱“客觀方法”,包括調查法、實驗法、比較法和歷史法等,其共同點都是直接面向應用,通過調查與論證、比較與分析來獲得對現實的精確的、準確的認識。[8]2004年張培在《模糊的存在:在校研究生人事檔案意識》一文中,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9]2007年裴友泉、馬仁杰、程潛龍在談到檔案學運用實證方法時認為,實證分析是檔案學研究從純文獻研究法到注重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重大變化,研究工作開展之前要有充分的科學理論假設與嚴密的工作程序設計,實驗結果出現之后要及時予以科學分析,整理出能上升到理論層次的、能指導后續工作的理性結論。[10]這一階段學者們努力秉持實證主義思想和精神,從較為宏觀的角度認識和把握實證研究方法,認為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同于實證研究方法的現象較為普遍。2011年至2019年為實證研究方法運用的逐步規范與整體的緩慢發展階段,文獻數量開始增多,檔案學實證研究意識提高,較為規范和嚴謹的實證研究方法運用成果不斷呈現。學者們逐漸意識到檔案學實證研究的重要性,積極鼓勵采用實證研究方法進行檔案學研究。馬玉杰、趙淑芳認為,檔案學的社會學科屬性和研究對象決定了檔案學的主流研究范式應該是實證研究。[11]丁海斌指出中國檔案學研究方法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如定性研究、價值判斷過多,實證研究較為缺乏。[12]潘連根提出在檔案學研究中要鼓勵引導檔案學者更多嘗試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以此彌補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定性研究的不足。[13]最后,從研究流程情況來看,這一時期的研究多采用“問題-數據-結論”、“問題-理論-數據-結論”的步驟和流程,直到2011年才出現“問題-理論假設-數據-檢驗-結論”較為規范的實證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和步驟的文獻。[14]諸如“數據-結論”、“理論-數據”、“問題-數據”三種步驟和流程的文章,以及無相關問題提出、無理論假設或者無驗證、無結論的“實證研究”的文章仍然存在,說明在檔案學研究中較為規范和嚴謹的實證研究方法在逐步得到運用的同時,學者們對運用實證研究步驟和流程的認識還有所欠缺,實踐中瑕疵較多,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仍然處于緩慢發展階段。2.1.2期刊分布分析。檔案學的研究對象是檔案現象,而檔案現象產生于社會實踐,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有利于檔案學實證研究朝著科學的方向發展。筆者統計了7種檔案學核心期刊的論文數量和刊載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相關文獻的數量,并分別計算出各期刊刊載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相關文獻的數量占其期刊的全部論文數量的百分比,結果見表1。從各期刊刊載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相關文獻數量來看,檔案學界目前更多的是把實證研究作為一種研究精神,運用實證研究方法進行規范研究的文獻數量較少,這與檔案學界近年倡導實證研究的呼聲較高但實證研究仍處于逐步規范與整體的緩慢發展階段的發展特性有關。從占比看,《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和《檔案管理》對發表運用檔案學實證研究方法論文的偏好程度相對高于其它檔案學核心期刊。2.2數據收集方法分析。實證研究的本質是深入實踐獲得系統的、大規模的相關實際數據,對數據深入分析得出符合實際的理論。[15]數據收集方法指研究者如何獲得能用于解答其研究問題的經驗數據,主要有測驗、問卷、訪談、小組討論、觀察和已有或二手數據等六種方法。[16]筆者刪除提及實證主義、實證分析和實證研究而沒有運用該方法的文獻,剩余58篇論文。首先,運用已有或者二手資料的方法是指研究者使用的文檔資料、物理數據和檔案數據是從官方網站、數據庫、文獻資料和檔案館等渠道獲得,占檔案學實證研究數據收集方法的58.62%;其次,運用問卷法收集研究數據,占29.31%;再次,混合法主要是以訪談法與以上兩種方法混合使用綜合收集數據資料,占6.90%;最后,觀察法運用極少,多依據論文作者的工作實踐經驗資料,占5.17%。測驗法、小組討論等方法在檔案學實證研究中暫時還未見到運用實例。2.3研究主題分析。2.3.1研究主題內容分析。運用內容分析法和參照知網的主題分類,可歸納為檔案學教學、師生和檔案工作者調研、檔案網站及新媒體、檔案法與檔案行政權力、檔案管理、檔案資源與檔案信息化建設、企業檔案、檔案用戶、檔案安全與保護、檔案學期刊、檔案可視化、檔案文化、民生檔案等若干方面。以檔案學教學、師生和檔案工作者為調研主題的文章,多與檔案工作者職業狀況與職業認同度及滿意度、檔案專業人才與區域經濟相關性分析等內容相關。在檔案網站及新媒體方面,檔案網站互動功能的調查、信息傳播的效果、信息服務質量的評價、安全風險的分析與應對以及檔案政務新媒體的研究等成為學者們實證研究的對象。在檔案法和檔案行政權力研究方面,以現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等為來源進行研究,關注我國檔案地方立法、檔案行政訴訟案件、檔案行政權力清單中的共性權力的實證分析。以檔案管理為主題的文章,大多針對檔案的開放利用、管理模式、新技術的運用等展開探討。與檔案資源和信息化相關的文章關注檔案信息資源的老化及開發、檔案信息化建設、專題檔案資源建設與管理和檔案資源的整合等問題。同時,圍繞企業檔案、檔案用戶、檔案安全與保護、檔案學期刊、檔案可視化、檔案文化、民生檔案等主題所展開的實證研究,也深化了學者們對實證研究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2.3.2研究主題與數據收集方法對應關系分析。研究發現,在檔案學實證研究中,針對檔案學教學、師生和檔案工作者的研究多采用問卷法,側重于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在以檔案網站及新媒體應用、檔案法與檔案行政權力、檔案管理、企業檔案、檔案學期刊、民生檔案為主題的實證研究中,實證數據多來自于官方網站、文獻數據庫、實地查詢獲得的已有或者二手的資料。
3檔案學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的建議
3.1存在的問題。一是研究主題范圍狹小。在所篩選的研究論文中,主要的研究主題僅為12項,數量較少,實證研究的主題范圍狹小。二是研究流程不規范,缺乏假設和數據統計證實(證偽)或檢驗。[17]在分析相關文獻內容時發現,部分學者簡單地把實證研究等同于調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造成實證研究流程的不規范性。三是數據收集手段單一且缺乏驗證。四是結論過于簡單或無結論。部分文章的結論過于簡單,有的甚至沒有結論,采用“問題-數據”或只有數據羅列的“實證流程”,無法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也無法充分發揮實證研究應有的精神和意義。3.2改進的建議。3.2.1善于發現問題。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我們往往運用國外的理論和模型來進行檔案學實證研究,例如使用與滿足理論、ACSI模型、擴展的ECM-ISC模型等等,雖然能夠說明一定的現實問題,但很難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檔情。檔案學者要增強理論自信,立足于中國檔案工作、檔案事業和檔案學的發展歷史和現實,挖掘、發現和分析檔案管理和利用服務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應用理論和模型,多途徑獲取數據并加以驗證,充分發揮檔案學實證研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有的價值和意義。3.2.2避免落入實證研究的誤區。實證研究方法作為一種研究范式,倡導將自然科學實證的精神貫徹于社會現象研究之中。[18]不能將實證研究簡單等同于定量研究或者調查研究,或陷入離開科學理論,片面進行數據挖掘、模型套用的研究誤區。筆者認為,可以參考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設立的“教育研究科學原則委員會”提出的教育科學研究六大指導原則開展實證研究,即提出問題、理論聯系、運用直接驗證的方法、提供一個一以貫之清晰明確的推理鏈、復制和推廣、公開研究以鼓勵專業審查和評判。[19]3.2.3采取多樣化的數據收集和檢驗方法。檔案學者應根據實踐充分思考和學習多樣化的數據收集方法來實證相關的問題和理論。此外,應注意對相關數據模型和分析結果的檢驗,以增加分析結果的可信度。3.2.4加強實證研究方法的相關教育和交流。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論文指導、討論小組、繼續教育、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示范等方式來探討和普及實證研究方法,增強學者們的問題意識和實證精神。學習和借鑒教育學界舉辦“全國教育實證研究論壇”和圖書館學界每年舉辦“圖書館學實證研究博士生學術會議”的做法,達到交流和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俄國象征主義戲劇問題分析
- 下一篇:視唱練耳音樂藝術研究